-
陳琳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電力醫(yī)院 神經外科 鐘南山、王辰、張文宏等專家先后指出,我們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似乎已成定局。清華大學玉泉醫(yī)院神經外科陳琳4月22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發(fā)布會上也警告,在可預見的未來,雖然一些國家的病例數會下降,但其他國家將迎來新冠疫情高峰,在看似得到控制的地區(qū),病毒也可能卷土重來(這可能直指中國)?!拔覀冞€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種病毒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我們共存,”譚德塞強調說。雖然許多國家采取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病毒仍“極其危險”“世界上大多數人還是易感人群”。上述回答讓許多人感到十分害怕:社交距離還要保持多久?難道一年四季每天出門都必須戴著防護口罩、再也沒有聚會、旅行及娛樂活動了嗎?還有更過分的在后頭。據環(huán)球網報道,《以色列時報》5月8日稱,當晚一則電視新聞披露,在以色列上個月抗疫戰(zhàn)斗最激烈之際,內塔尼亞胡曾向利庫德集團幾名議員發(fā)出警告說,如果海外報道“已康復新冠病患再次檢測出陽性”的消息準確,(這意味著)人類可能會被消滅。這種說法在醫(yī)學人士看來可能過于夸張,就像特朗普向科學家提議向新冠患者體內注射消毒劑一樣可笑。但有一點不可否認:人們深深恐懼的是,這場突如其來、如龍卷風般席卷全球的病毒感染,如果一直不能復工復產,可能會在很長時間內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讓數不勝數的人失業(yè)、饑餓、生病直至最終死亡。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了經濟學名詞馬爾薩斯災難。英國政治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在1798年提出這一理論。他認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早晚會導致糧食供不應求,戰(zhàn)爭、饑荒和瘟疫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與生存資料生產水平相適應的道路。這好像逐漸變成了現實。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比爾蓋茨曾警告說: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核戰(zhàn)爭,而是一種可能威脅數百萬人生命的傳染性病毒。比爾蓋茨的預言不幸言中,這也成為美國反疫苗接種者、陰謀論者及右翼人士緊咬住不放的“證據”。小至肉眼看不到、平均100納米的新冠病毒,攪得地球人仰馬翻。人類自從褪掉身上的毛發(fā),腦中的意識就開始從捕捉食物進化到征服宇宙,逐漸成為這個星球的主宰者,自認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微小的病毒面前變得手足無措、脆弱得不堪一擊。這場席卷全球的傳染病(瘟疫),是人類過度索取地球資源、地球反制人類的規(guī)律嗎?新冠治愈后“復陽”有傳染性?4月22日,世衛(wèi)組織新發(fā)疾病和人畜共患病部門負責人Maria Van Kerkhove博士曾發(fā)出警告,抗體檢測將能夠檢測出血清中存在的抗體水平,血清學或抗體檢測可以表明一個人過去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是無癥狀還是已康復,但沒有證據表明檢測出抗體就代表一個人有免疫力,或不再有被感染的風險。這就意味著,新冠感染者有可能重復感染,比如無癥狀感染者、復陽患者。在5月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y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表示,目前來看,我國“復陽”病例的整體發(fā)生率是5%~15%,有的地方很低,才百分之零點幾,差別較大。“復陽”人群總體并不特別高。他說,武漢江夏中醫(yī)方艙醫(yī)院,是實現了患者“零復陽”的。張伯禮院士對復陽有過解釋:新冠肺炎患者的損傷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氣道。在細支氣管里邊,里面有痰栓包裹著病毒。這些病毒被痰栓裹著,呆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在出院檢測的時候,檢測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檢測不到病毒,顯示出來患者體內的病毒核酸轉陰了?;颊呱眢w慢慢好轉之后,肺的功能在慢慢恢復,特別是小氣道,包括一些支氣管的功能都在恢復,慢慢地把這些粘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咳嗽的過程肺深處的痰出來了,也就裹著病毒出來了,表現的是一個“復陽”的現象。為何會復陽呢?國內一位免疫學家認為,有些患者在出院時,冠狀病毒被免疫系統(tǒng)暫時壓制,在某些組織或細胞中而沒有檢測出來,但出院后,患者如果未能得到充分的修養(yǎng)和康復,免疫系統(tǒng)功能再次下降,特別是年老體弱或者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此時潛伏的冠狀病毒有可能再度感染,造成“復陽”或者“再感染”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下,病毒有再次感染傳播的風險。5月2日,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胸外科主任喬貴賓醫(yī)生在博客里介紹,4月28號,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院士和他的團隊,還有合作者在細胞研究雜志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很特別的病例。一個輕癥的老年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臨床癥狀并不重,經過治療后,連續(xù)3次鼻咽試紙核酸檢測都轉陰了,從臨床的角度判斷已經治愈,準備出院。但這個病例在出院前突然出現了心臟驟停,死亡了,研究團隊對死亡患者所有的組織器官,心、肝、腦、腎、肺全部進行了解剖研究,結果發(fā)現這個患者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的,確實在心臟、肝臟、消化道、腸等都未發(fā)現新冠病毒,但在肺里進行核酸檢測,卻發(fā)現了新冠病毒存在。另外,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測,發(fā)現在肺泡、肺組織里有新冠病毒顆粒的存在。這項研究就提示,就算核酸檢測轉陰了,但在肺的深部,病毒還存在,有可能病毒再次活躍的時候又會出現在咽喉部位,再做核酸咽試紙檢測可能就是陽性的,所以這個研究也提示,這些復陽的患者確實體內還存在著病毒。因此對于新冠確診出院的患者,都要求繼續(xù)進行14天的隔離,那么全身病毒都清空了,只有肺里面能檢測到,他的癥狀表現不重,說明其身體里的病毒已經達到了可以控制的劑量。人體的免疫也抑制了病毒,但是病毒依然還在那里,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清空,在短期內還繼續(xù)要隔離,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有無癥狀感染者、有復陽的患者,還要提倡大家做好防護,這也是一個充足的證據。引自:醫(yī)脈通http://news.medlive.cn/all/info-news/show-168940_97.html?hashid=23830814675716&checkid=3683803649765972020年05月23日
2831
1
1
-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一、兒童重型新冠肺炎的定義: 符合如下任何一條: 1.出現氣促(<2月齡,RR≥60次/分;2~12月齡,RR≥50次/分;1~5歲,RR≥40次/分;>5歲,RR≥30次/分),除外發(fā)熱和哭鬧的影響; 2.靜息狀態(tài)下氧飽和度≤92%; 3.輔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征),發(fā)紺,間歇性呼吸暫停; 4.出現嗜睡、驚厥; 5.拒食或喂養(yǎng)困難,有脫水征。 二、危重癥新冠肺炎的定義: 符合如下任何一條: 1.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出現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收入ICU治療。 二、兒童重型、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 1.呼吸頻率增快; 2.精神反應差、嗜睡; 3.乳酸進行性升高; 4.影像學顯示雙側或多肺葉浸潤、胸腔積液或短期內病變快速進展者; 5.3月齡以下的嬰兒或有基礎疾?。ㄏ忍煨孕呐K病、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異常血紅蛋白、重度營養(yǎng)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2020年05月06日
44178
0
1
-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一、成人重型新冠肺炎的定義: 符合如下任何一條 1.出現氣促,呼吸頻率(RR)≥30次/分; 2.靜息狀態(tài)、無吸氧時指脈氧飽和度≤93%; 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 高海拔(海拔>1000米)地區(qū)按以下公式進行校正:PaO2/FiO2*【大氣壓(mmHg)/760】 符合以上任何一條,按照重型管理;或者,雖然尚未達到上述重型診斷標準,亦按重型管理病例的: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50%者;年齡>60歲、合并嚴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結構性肺病,肺心病以及免疫抑制人群等。 二、危重癥新冠肺炎的定義: 符合如下任何一條: 1.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出現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收入ICU治療。 三、成人重型、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 1.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下降; 2.外周血炎癥因子如IL-6、C-反應蛋白進行性上升; 3.乳酸進行性升高; 4.高分辨 CT顯示肺內病變在短期內迅速進展。2020年05月06日
64305
0
1
-
王曉剛副主任醫(yī)師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腎臟內科 生命科學科普作家、華大基因CEO尹燁 人類知道微生物的存在,是在17世紀下半葉,因為顯微鏡出現了。但之后200年,沒人認為微生物是傳染病的原因,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某國或某地不做檢測,就沒“感染”。 人類第一次看見未知的生物,就會大驚小怪,就想把微生物全部 “干掉”,“漢賊不兩立”,這就會導致“用力過猛”。直到“傷寒瑪麗”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認知。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fā)現的“無癥狀感染者”+“超級傳播者”,瑪麗攜帶有傷寒桿菌,卻沒有任何癥狀,她一生中直接傳播了51例傷寒,其中至少3例死亡,間接被傳染者不計其數。 隨著人類對微生物的認知越來越深,我們發(fā)現,幾乎所有的傳染病都有無癥狀感染的現象。所以,無癥狀感染出現在新冠病毒身上并不意外。正如瑪麗無癥狀感染者的身份被確認,得益于當時顯微鏡的發(fā)明以及糞便培養(yǎng)技術一樣,新冠無癥狀感染者數量增多,原因之一正是核酸檢測技術提升以及檢測覆蓋面的擴大。 對于無癥狀感染,我們需要重視,但不必恐慌。如果一個感染者沒有呼吸道癥狀,傳播途徑就是剩下飛沫傳播,傳播的可能性會相對減少。我們只要能及時檢測和發(fā)現,并嚴格按照目前的防護措施進行防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傳染。 現在我們知道了,每個人身上都會攜帶無數病毒,烈性病原也可以帶菌生存很多年,比如“傷寒瑪麗”。在生命科學中,唯一的不例外就是例外,如果符合傳染條件,絕大多數人都會感染艾滋病,但就是有人永遠不得艾滋病,她是“艾滋病瑪麗”。 總的來說,新冠疫情,是全人類第一次從分子和基因的層面學習和認知病毒。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新冠病毒有特點但絕不特殊。我們只是用了新技術,看清了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的現象,但人類對新冠病毒仍然有很多未知。無癥狀感染者的廣泛存在,意味著新冠病毒會長期與人類共存。 人類應如何調整與病毒、與自然界的關系? 病毒存在于這個星球已經有數十億年了,我們人類,也就是智人,往多了說,統(tǒng)治地球也就1萬年。你能說你是地球的主人,而病毒不是?從智人出現那天起,病毒就與我們相生相伴。 從病毒的角度來說,它們感染宿主的首要目標不是用強致病性或致死率殺死宿主,而是和宿主共存。目前來看,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周期性、季節(jié)性、社區(qū)性傳播。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并考慮如何大范圍內和病毒共存。同時,人類也別再輕易去干擾其他物種的棲息地,打破自然界的平衡。 在過去的17年里,人類已經被冠狀病毒絆倒3次了,2003年的SARS,2012年的MERS,2019年底的COVID-19,而人類毫無辦法。大家一直都盼著,是不是氣溫一升高,它就退了?但現在溫度已經很高了,前段時間大家表揚的新加坡也出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新冠病毒在告訴我們,該以一個什么樣的方式去認知生物,去認知生命科學,人類需要對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主人保有敬畏之心。2020年05月05日
4358
0
3
-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所謂的新冠“常陽患者”是指符合出院標準(沒有呼吸道癥狀、CT影像明顯吸收),但核酸檢測持續(xù)陽性時間比較長的患者。 但在國際上,對于病毒慢性攜帶的狀態(tài)要長達6個月以上才算常陽。但新冠疫情從發(fā)生至今才3個月,因此還需密切觀察,但是如果3個月到6月一直出現陽性,科學界也會充分關注。新冠還沒有標準,參考流感病毒,一般轉陰不會超過1周,然而,具體是3~4周還是兩個月或更長時間還需進一步觀察。 所謂的常陽,還需特別關注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造成的,查到核酸不代表是活病毒,還有很多科學的東西去驗證。現在所謂的常陽、慢性攜帶,在科學上還沒有確鑿的依據來證實它,對整個人群目前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1、為什么會出現“常陽患者”? 專家表示,針對“常陽”這一現狀產生的原因,目前還在研究觀察。根據既往對其他病毒的研究發(fā)現,高齡、合并較多基礎疾病和使用激素的患者,轉陰時間較長。 轉陰時長與患者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新冠肺炎與SARS都是由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疾病,兩者之間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都在第二周左右出現急性進展期。SARS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免疫反應對人體損傷,這一點新冠肺炎也是存在的。當患者免疫反應激烈,一方面容易很快殺死病毒,一方面也可能對自身產生傷害。在臨床上,一些重癥患者核酸陰性時間較短,而一些輕癥患者免疫反應不是特別激進,轉陰時間較長,可能是人體免疫與病毒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可以結合其他疾病免疫反應來做分析,比如乙肝。越小的孩子對乙肝免疫越輕,沒有癥狀,容易與病毒共存,形成慢乙肝感染。而90%的成人感染后可以清除乙肝病毒,這個過程中出現肝炎癥狀。新冠肺炎的兒童患者中,重癥比較少,可能由于兒童免疫系統(tǒng)未成熟,免疫反應不太激烈。 作為一種新出現的病毒,人類對于新冠病毒的認識仍然有限,要找到患者“常陽” 的答案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2、“常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 目前更為緊迫的問題是“常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這個問題既關乎公眾的生命健康,也影響著出院患者能否回歸正常生活。 專家介紹,是否具有傳染性,要看患者體內是否存在活病毒,如果有,那么理論上仍有傳染性,只不過癥狀不明顯者,一般傳染性較弱;如果只是死病毒,會在一段時間內自然代謝掉,不具備傳染性。這種陽性會持續(xù)多久,新冠還沒有標準,參考流感病毒,一般轉陰不會超過1周,然而,具體是3~4周還是兩個月或更長時間還需進一步觀察。 國內有疾控機構對這類患者進行了病毒培養(yǎng),研究還在繼續(xù),目前得出的結果均為陰性,這意味著可能是死病毒,也可能是病毒基因片段。對他們的密接者進行觀察,目前沒有發(fā)現發(fā)病者或核酸陽性者。 之前出現一部分“復陽”患者,與現在說的常陽患者可能有重合,這群患者,很可能出院時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其實一直都是陽性?!俺j柣颊摺崩碚撋暇哂袀魅拘裕灰颊哂谢畈《灸芘懦鲶w外,原則上就有傳染性,但傳染能力強弱還要看排出病毒的數量。需要對這部分患者進行密切隨訪,并且應檢測一下患者的新冠病毒載量,看看他攜帶病毒的具體數量是多少,這對于評價傳染性具有參考價值。一般情況下,病毒載量越少,傳染性越小。 4、“常陽患者”為何不需要治療? 如果不看核酸檢測結果,“常陽患者”看起來就是康復期的病人,而且是恢復得比較好的。對這部分患者無需采取任何治療措施,只需要隔離,防止進一步傳染。 至于病情是否會反復,專家表示,不太可能再出現癥狀,如果“常陽患者”得完病后好了,體內也有抗體,在現在流行周期中,雖然病毒監(jiān)測到變異,但根據現有資料病毒抗原性變化并不是很大,所以患者體內產生的抗體是有保護性的,這樣患者再感染的機會基本不存在。 5、“常陽患者”是否有轉陰可能? 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核酸很快轉陰,有些患者轉陰時間會比較長一些,這在人群中應該有規(guī)律可循。按照國家衛(wèi)健委診療方案,出院標準必須是連續(xù)兩次核酸陰性。如果核酸陽性,哪怕其他情況再好,都得留院繼續(xù)觀察。反而有病情很重比如肺部病變損害很嚴重的病人,核酸很早就轉陰了。雖然現在對這個規(guī)模還不是很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常陽病人”占比很低,但具體是多少比例,還不清楚。“常陽患者”目前尚不知道多長時間能轉陰。 長期陽性的患者肯定渴望回歸正常生活,但他們又是一個排毒的人,可能具有傳染性。需要進一步密切觀察這部分患者,定期監(jiān)測病毒排出情況也就是病毒載量,再綜合分析。如果患者排出病毒的數量不少,可能要考慮針對這部分患者制定特殊的公共衛(wèi)生政策。2020年05月03日
2881
0
1
-
王繼勇主任醫(yī)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心胸血管外科 新冠肺炎和癌癥到底哪個可怕? 今天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一共是7萬多,死亡4000多,大家從1月份開始,就全民防疫佩戴口罩,小心謹慎,不出門,不聚集,連救死扶傷的醫(yī)院,平時很擁擠,現在也是多數是冷冷清清,新冠肺炎真的是太可怕了,可癌癥可怕嗎?我們現在抗擊新冠肺炎三個多月,總共的病例7萬多,死亡4000多,而在這三個月中,中國新發(fā)的癌癥病人超過120萬,死亡的癌癥病人超過90萬,可為什么沒人覺得癌癥可怕呢? 因為新冠肺炎是我們看得到的,是我們知道怎么得的,所以我們害怕,我們也去小心謹慎的預防,而癌癥其實是我們看不到的,也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得的,也許是這樣才讓我們糊里糊涂的掉入了癌癥的陷阱,每個月死亡30萬?。〔⑶沂?0歲以下中國人首要的死亡原因!新冠肺炎三個月死亡4000多人,全球比例最低,是因為我們非常重視! 新冠肺炎的初期,湖北武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全國人民高度,重視齊心抗疫,應該來說基本控制了新冠肺炎,也使我們成為全球抗疫的優(yōu)等生,而癌癥中國每年新發(fā)400多萬人,死亡300多萬人,我們作為腫瘤專科醫(yī)生,差不多天天都可以看到病人的親人因為獲知是晚期癌癥而痛哭失聲!我們沒有辦法嗎? 其實癌癥并不可怕,癌癥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太不懂它!防治新冠肺炎,我們知道要戴口罩,不聚集,保持距離,清洗手,咳嗽的時候要遮蓋口鼻,那預防癌癥我們到底知道多少呢?可能我們知道不要吸煙,少喝酒,其他可能也就說不出什么了!而且更關鍵的是很多人抽煙喝酒也沒有得癌癥!所以更讓我們無所適從!很多人還會說要注意體檢,其實這就是問題的關鍵,癌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發(fā)現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晚期癌癥,導致癌癥的治療效果很差,我們現在的體檢,其實都發(fā)現不了早期的癌癥,我們看看現在我們普通人的體檢一般包括抽血,心電圖,胸片和B超,還包括一些婦科的檢查。有人問抽血還發(fā)現不了癌癥?抽血可以發(fā)現癌癥,但抽血發(fā)現的癌癥基本上都是晚期癌癥,因為當你血中的指標明顯升高,說明癌癥在全身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胸片能不能發(fā)現癌癥呢?胸片也可以發(fā)現癌癥,但也是中晚期癌癥,因為胸片一般只能看清楚三厘米以上的腫塊,而3厘米就已經是中晚期肺癌!B超能不能發(fā)現癌癥?B超可以發(fā)現肝癌,可以發(fā)現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膽囊癌,那我們看看我們現在中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第1位是肺癌,普通的胸片無法早期發(fā)現,第2個是肝癌,B超可能可以發(fā)現!第3位是胃癌,目前普通的體檢都無法發(fā)現,要做胃鏡才能發(fā)現!第4位是食管癌,普通的體檢也是無法發(fā)現,也需要做胃鏡,才能發(fā)現!第5位是結直腸癌,這個也是普通的體檢不能發(fā)現的,必須要做腸鏡才能發(fā)現,所以我們每年死亡300多萬惡性腫瘤病人,而且癌癥已經成為70歲以下人群第1位的死亡原因,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癌癥都是奪取中國人生命的第1位原因,尤其是肺癌,占了癌癥死亡的27%, 就是每4個因為癌癥死亡的人里就有一個多是肺癌! 其實癌癥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發(fā)現太晚,早發(fā)現早治療癌癥基本都可以治愈!如果我們能像預防新冠肺炎這樣小心謹慎的去做體檢,那我們一定可以戰(zhàn)勝癌癥!個個健康長壽!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今年是決勝建設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全國人民已經脫貧,我們歡欣鼓舞,希望我們全國人民也能脫離癌癥的困擾,不要被癌癥破壞我們幸福的生活,得癌是不是因為命苦?得癌是不是自己倒霉?得癌癥,也許是倒霉,但是得了癌癥不等于會死于癌癥,我們有很多病人早期發(fā)現癌癥過了幾十年仍然健健康康! 早發(fā)現早治療癌癥都可以治愈,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每年注意體檢,早發(fā)現早治療,有人說我不抽煙,不喝酒就不會得癌癥,其實就拿肺癌來說,現在吸煙與不吸煙的人得肺癌的幾率是差不多的,超過40歲就進入一個癌癥的高發(fā)期,到了80歲以后癌癥發(fā)病才逐漸減慢,所以超過40歲的人一定要注意癌癥的篩查,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年要做一個胸部ct,每2~3年要做個胃腸鏡,堅決把影響中國人壽命的癌癥打下去,現在是五一勞動節(jié)假期,祝所有的勞動者開心快樂,不要被癌癥折磨!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能夠戰(zhàn)勝新冠肺炎,我們也一定能夠戰(zhàn)勝癌癥!2020年05月02日
8988
0
0
-
2020年04月22日
3193
0
1
-
王波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市豐臺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呼吸科 1、與疑似病例、確診新冠患者,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共同工作、學習、生活在同一房間、教室、辦公室 2、診療、護理、探視確診患者的醫(y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并沒有做好防護 3、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5.與無癥狀感染者接觸過,也屬密切接觸 6.密切接觸者不等于一定會感染,要積極配合疾控調查人員,必要時隔離觀察,能更早的發(fā)現病情,及時得到救治 7.大家記住重要的一點:沒有接觸就沒有傳染病 8. “從發(fā)現新冠病毒感染的兩天前開始,與感染者在1米內接觸15分鐘以上的人”皆為“親密接觸者”2020年04月21日
3110
0
0
-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健康病毒攜帶者是指體內有病毒,但是不發(fā)病,也不能產生抗體,無法將體內的病毒消滅掉,那他就有可能成為移動的傳染源,可以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所謂的健康實際上是感染病毒的一個階段。感染的初期是攜帶病毒的,可以檢測到核酸,而后期也可能還能檢測到核酸,也可能核酸就轉陰性了,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保護性的抗體產生了,就不會長期攜帶病毒。 健康病毒攜帶者充當了中間宿主,新冠病毒和他達到了平衡,互相不傷害另一方,就像蝙蝠一樣,蝙蝠體內攜帶有多種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不會引起蝙蝠生病,但卻可以通過蝙蝠傳染給其他動物或者人類。 有個別的健康人攜帶新型冠狀病毒,這些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咽拭子核酸檢測為陽性; 2、連續(xù)多次、多日抽血檢測新冠病毒抗體為陰性; 3、患者自始至終,沒有任何不舒服,是個“健康人”; 4、有非常明確的流行病學史。 健康病毒攜帶者的傳染性依賴于疾病的轉歸。如果是后期沒有發(fā)病的隱性感染者,通常是不具有傳染性的。2020年04月18日
1932
0
1
-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國內外新藥在上市并大規(guī)模應用于人群之前均要經過嚴格的試驗,這包括前期的動物試驗,以及作用于人體的臨床試驗,以觀察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藥代動力學指標。臨床試驗(包括一、二、三期,尤其是三期)是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CFDA)規(guī)定藥物上市前的必經步驟。國際及國家均有相應法規(guī)約束新藥的臨床試驗,使盡可能保證藥物臨床試驗過程規(guī)范,結果科學可靠,保護受試者的權益并保障其安全。 (1)一期臨床試驗 一期臨床試驗是首次將藥物應用于人體以研究藥物性質的試驗,在少量健康志愿者中觀察人體對于藥物的耐受程度及藥物代謝動力學,了解可能的不良反應和安全的劑量范圍,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 (2)二期臨床試驗 在一期臨床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評估給藥的少數志愿者中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排泄情況,對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初步評價,推薦臨床給藥劑量。 (3)三期臨床試驗 在更大范圍的病人志愿者中進行多中心的臨床試驗,比較新藥和標準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同時對特殊群體如老人和兒童的安全性進行進一步觀察研究。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新型冠狀肺炎藥物臨床試驗也在轟轟烈烈地開展。截止2020年3月底,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的藥物臨床試驗100多項,包括抗流感病毒藥、抗HIV藥、抗丙肝病毒藥、抗瘧藥、祛痰藥、單抗類藥、抗腫瘤藥等。值得期待的是,我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于4月12號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相關臨床試驗已經啟動,距離我們迎來疫苗的保護邁進了一大步。2020年04月16日
61395
0
3
病毒性肺炎相關科普號

孟祥姣醫(yī)生的科普號
孟祥姣 主任醫(yī)師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放療科
4519粉絲59.7萬閱讀

王遷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遷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院
風濕免疫科
9996粉絲17.1萬閱讀

程隆醫(yī)生的科普號
程隆 副主任醫(yī)師
徐州市中心醫(yī)院
介入微創(chuàng)外科
4粉絲929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