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純平主任醫(yī)師 唐山市第七醫(yī)院 肝病科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于2005年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制訂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分別于2010年、2015年和2019年進行了更新。近3年來,國內外有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的基礎、臨床和新藥研究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wèi)生危害”的目標,屆時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新發(fā)感染率要減少90%、死亡率減少65%、診斷率達到90%和治療率達到80%。為更好地規(guī)范CHB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并大幅度提高CHB的診斷率和治療率(目前我國僅分別為22%和15%),從而減少相關的死亡率,再次更新本指南。??本文僅就指南的推薦意見和重要圖表進行闡述。??流行病學和預防?推薦意見1:對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12h內盡早接種10μg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劑乙型肝炎疫苗(A1)。危重癥新生兒,如超低體質量兒(<1000g)、嚴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應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盡早接種第1劑乙型肝炎疫苗(A1)。??推薦意見2:對HBsAg陽性或不詳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12h內盡早注射一劑次100IUHBIG,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μg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劑乙型肝炎疫苗(A1)。建議對HBsAg陽性或不詳母親所生兒童,于接種第3劑乙型肝炎疫苗后1~2個月時進行HBsAg和抗-HBs檢測。若HBsAg陰性、抗-HBs<10mIU/ml,可按0、1、6個月免疫程序再接種3劑乙型肝炎疫苗;若HBsAg陽性,為免疫失敗,應定期監(jiān)測(A1)。??推薦意見3:HBsAg陽性或不詳母親的早產兒、低體質量兒(<2500g)也應在出生后12h內盡早接種HBIG和第1劑乙型肝炎疫苗。早產兒或低體質量兒滿1月齡后,再按0、1、6個月程序完成3劑次乙型肝炎疫苗免疫(A1)。??推薦意見4:新生兒在出生12h內接種了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B1)。??推薦意見5:對于未接種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的兒童,應及時進行補種。第1劑與第2劑間隔時間應≥28d,第2劑與第3劑間隔應≥60d(A1)。??推薦意見6:對3劑免疫程序無應答者,可再接種1劑60μg或3劑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種程序后1~2個月時檢測血清抗-HBs,如仍無應答,可再接種1劑60μg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推薦意見7:意外暴露于HBV者可按照以下方法處理:??(1)在傷口周圍輕輕擠壓,排出傷口中的血液,再對傷口用等滲鹽水沖洗,然后用消毒液處理(A1)。??(2)應立即檢測HBsAg、HBVDNA,3~6個月后復查(A1)。??(3)如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并有應答者,且已知抗-HBs陽性(抗-HBs≥10mIU/ml)者,可不再注射HBIG或乙型肝炎疫苗。如未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詳者,應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劑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個月和6個月后分別接種第2劑和第3劑乙型肝炎疫苗(20μg)(A1)。??推薦意見8:在不涉及入托、入學和入職的健康體格檢查或就醫(yī)時,應進行HBsAg篩查。對一般人群均應進行HBsAg篩查,特別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男男性行為者、靜脈藥癮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侶和家庭接觸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抗腫瘤藥物、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藥物治療者等,以及孕婦和育齡期、備孕期女性(B1)。??實驗室檢查?推薦意見9:對HBsAg陽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CHB患者,應盡可能采用高靈敏且檢測線性范圍大的HBVDNA檢測方法(定量下限為10~20IU/ml)(A1)。??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依據血清HBVDNA(推薦使用高靈敏度檢測技術)、ALT水平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同時結合年齡、家族史和伴隨疾病等因素,綜合評估患者疾病進展風險,決定是否需啟動抗病毒治療,見圖。??推薦意見10:對于血清HBVDNA陽性,ALT持續(xù)異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議抗病毒治療(B1)。??推薦意見11:對于血清HBVDNA陽性者,無論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建議抗病毒治療:(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HCC家族史(B1);(2)年齡>30歲(B1);(3)無創(chuàng)指標或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臟存在明顯炎癥(G≥2)或纖維化(F≥2)(B1);(4)HBV相關肝外表現(xiàn)(如HBV相關性腎小球腎炎等)(B1)。??推薦意見12:臨床確診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無論其ALT和HBVDNA水平及HBeAg陽性與否,均建議抗病毒治療。同時應注意尋找并治療肝硬化的其他病因(如酒精、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或遺傳代謝性肝病等)(B1)。??干擾素α治療?推薦意見13:HBeAg陽性CHB患者首選NAs(ETV、TDF、TAF或TMF)治療(A1)。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最好至HBsAg消失再停藥。如因各種原因希望停藥,治療1年HBVDNA低于檢測下限、ALT復常和HBeAg血清學轉換,再鞏固治療至少3年(每隔6個月復查1次)仍保持不變,且HBsAg<100IU/ml,可嘗試停藥,但應嚴密監(jiān)測,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fā)(B2)。??推薦意見14:HBeAg陽性CHB患者也可采用Peg-IFN-α治療。治療24周時,若HBVDNA下降<2log10IU/ml且HBsAg定量仍>2×104IU/ml,建議停用Peg-IFN-α治療,改為NAs治療(A1)。Peg-IFN-α有效患者療程為48周,可以根據病情需要延長療程,但不宜超過96周(B1)。??推薦意見15:HBeAg陰性CHB患者首選NAs(ETV、TDF、TAF或TMF)治療(A1)。建議HBsAg消失和/或出現(xiàn)抗-HBs,且HBVDNA檢測不到,鞏固治療6個月仍檢測不到者,可停藥隨訪(B1)。??推薦意見16:HBeAg陰性CHB患者也可采用Peg-IFN-α治療。治療12周時,若HBVDNA下降<2log10IU/ml,或HBsAg定量下降<1log10IU/ml,建議停用Peg-IFN-α治療,改為NAs治療(B1)。有效者療程為48周,可以根據病情需要延長療程,但不宜超過96周(B1)。??推薦意見17:在一些符合條件的患者中,如:NAs治療后HBVDNA定量<檢測下限、HBeAg陰轉,且HBsAg<1500IU/ml時,結合患者意愿可考慮加用Peg-IFN-α治療,以追求臨床治愈。治療24周后,若HBsAg<200IU/ml或下降>1log10IU/ml,建議繼續(xù)NAs聯(lián)合Peg-IFN-α治療至48~96周;治療24周后,若HBsAg仍≥200IU/ml,可考慮停用Peg-IFN-α,繼續(xù)NAs治療(B2)。??推薦意見18: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推薦采用ETV、TDF、TAF進行長期抗病毒治療;如果采用Peg-IFN-α治療,需密切監(jiān)測相關不良反應(A1)。??推薦意見19: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推薦采用ETV或TDF長期治療,禁用Peg-IFN-α治療(A1),若必要可以應用TAF治療(B1)。??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療?推薦意見20:CHB患者應用ETV、TDF、TAF或TMF治療48周,HBVDNA可檢出者(HBVDNA>20IU/ml),排除依從性和檢測誤差后,可調整NAs治療(應用ETV者換用TDF或TAF,應用TDF或TAF者換用ETV,或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B1)。也可以聯(lián)合Peg-IFN-α治療(B1)。??推薦意見2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應用ETV、TDF或TAF治療24周,若HBVDNA仍可檢出(HBVDNA>20IU/ml),排除依從性和檢測誤差后,建議調整NAs治療(應用ETV者換用TDF或TAF,應用TDF或TAF者換用ETV,或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C2)。??推薦意見22:所有接受化學治療、靶向藥物及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開始治療前均應常規(guī)篩查HBsAg、抗-HBc和/或HBVDNA(A1)。對于HBsAg和/或HBVDNA陽性者,在開始化學治療、靶向藥物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前至少1周、特殊情況可同時應用ETV、TDF或TAF抗病毒治療(A1)。對于HBsAg陰性、抗-HBc陽性患者,若使用B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或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或伴進展期肝纖維化/肝硬化,建議應用ETV、TDF或TAF抗病毒治療(B1)。??推薦意見23:慢性HBV感染者準備近期妊娠,或妊娠期間有抗病毒指征時,在充分溝通并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TDF治療(B1)。如合并腎功能不全,可考慮使用TAF治療(B2)。??推薦意見24:抗病毒治療期間意外妊娠的患者,若使用TDF治療,建議繼續(xù)妊娠;若使用ETV,可不終止妊娠,建議換用TDF治療(B1)。若應用干擾素治療,建議向孕婦和家屬充分告知風險,由其決定是否繼續(xù)妊娠。若繼續(xù)妊娠,應停用干擾素,換用TDF治療(C2)。??推薦意見25:妊娠中晚期HBVDNA定量>2×105IU/ml,在充分溝通并知情同意的基礎上,于妊娠第24~28周開始應用TDF抗病毒治療(A1)。建議HBeAg陽性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母親于產后可考慮即刻或1~3個月時停藥,停藥后應至少每3個月檢測肝臟生物化學和HBVDNA等指標,直至產后6個月,發(fā)生肝炎活動者應立即啟動抗病毒治療(A2);HBeAg陽性或陰性CHB母親,在充分溝通和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產后可繼續(xù)治療。應用TDF治療者,母乳喂養(yǎng)不是禁忌證(C2)。??推薦意見26:對于進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兒,無論年齡大小,均應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但需考慮長期治療的安全性及耐藥問題。1歲及以上兒童可考慮普通干擾素α治療;2歲及以上兒童可選用ETV或TDF治療;5歲及以上兒童可選用Peg-IFN-α-2a;12歲及以上兒童可選用TAF治療(A1)。??推薦意見27:對于HBVDNA陽性,ALT04月08日
2894
0
1
-
何義富主任醫(yī)師 安徽省立醫(yī)院 腫瘤科 一、乙型肝炎概述乙型肝炎(HepatitisB)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影響肝臟,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乙型肝炎既可以是急性的短期感染,也可以是慢性的長期感染,嚴重時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中國是乙型肝炎大國。根據相關統(tǒng)計,我國有大約8600萬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占全球乙型肝炎總感染人數(shù)的約三分之一。同時,我國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推廣較早的國家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將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計劃后,新生兒感染率顯著降低。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乙型肝炎仍是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二、乙型肝炎的癥狀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因人而異,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1.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潛伏期為30至180天。多數(shù)人(約80%)在急性感染時無明顯癥狀,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癥狀:乏力、疲倦惡心、嘔吐黃疸(皮膚和眼白發(fā)黃)尿液呈深黃色腹痛(尤其是右上腹)急性期癥狀通常持續(xù)數(shù)周,少數(shù)患者可能長達6個月,但急性期死亡非常罕見。2.慢性乙型肝炎如果感染時間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齡越小,發(fā)展為慢性乙型肝炎的概率越高:90%的新生兒感染者發(fā)展為慢性。5歲以上感染者的慢性化概率下降至10%以下。慢性乙肝患者大多數(shù)無癥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xiàn):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慢性乙肝患者中,約有25%最終會發(fā)展為肝硬化或肝癌,這也是乙肝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三、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乙肝病毒主要通過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傳播。常見傳播途徑包括:母嬰傳播:在我國,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接觸到母體血液而感染。血液傳播:使用未消毒的醫(yī)療器械或注射器。血液制品(如輸血)未經過嚴格的病毒篩查。性傳播: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性行為可能傳播乙肝病毒。密切接觸:感染者家庭成員間的密切接觸,尤其是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不會傳播乙肝的行為乙型肝炎不會通過以下方式傳播:握手、擁抱共餐或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噴嚏母乳喂養(yǎng)四、乙型肝炎的診斷乙肝的診斷需要通過血液檢測,主要檢測以下指標: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表示體內存在乙肝病毒,是感染乙肝的重要標志???HBs(乙肝表面抗體):抗-HBs陽性表示曾經感染過乙肝或接種過疫苗后產生免疫力。HBVDNA:用于檢測病毒復制的活躍程度。肝功能檢測:檢測肝酶(如ALT、AST)水平,以評估肝臟受損程度。通過上述檢查,醫(yī)生可以判斷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病毒活躍程度及其對肝臟的影響。五、乙型肝炎的治療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是控制病毒復制,減少肝損傷,降低發(fā)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1.急性乙肝急性乙肝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如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2.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常用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安全性高、耐藥率低。替諾福韋:強效藥物,適合對其他藥物耐藥的患者。干擾素:通過增強免疫反應來抑制病毒,但副作用較大。肝移植:對于發(fā)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最終手段。六、乙型肝炎的預防1.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我國的疫苗政策:自1992年起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接種。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首劑疫苗,隨后在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二劑和第三劑。接種疫苗后,保護效力高達98%-100%。2.母嬰阻斷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孕婦,應在妊娠晚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如替諾福韋)以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新生兒出生后應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3.其他預防措施安全用血:確保輸血和血制品經過病毒篩查。安全注射:杜絕共用注射器,避免使用未經消毒的醫(yī)療器械。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性傳播風險。七、乙型肝炎的全球與中國現(xiàn)狀全球現(xiàn)狀:截至2019年,全球約有2.96億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新增約150萬急性感染,死亡人數(shù)達82萬。乙肝相關死亡主要由肝硬化和肝癌引起。中國現(xiàn)狀:我國乙肝感染者人數(shù)約占全球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通過疫苗接種,新生兒乙肝感染率已降至不到1%,但歷史遺留的慢性感染者仍是疾病防控的重點。八、總結乙型肝炎是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但通過疫苗接種、母嬰阻斷和安全措施,其傳播和危害已顯著降低。對于乙肝感染者,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病情發(fā)展,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乙肝并不可怕,只要積極預防和科學管理,患者可以正常生活。讓我們共同努力,通過普及知識、接種疫苗,為消除乙肝的危害貢獻一份力量!01月28日
146
0
3
-
2024年09月24日
121
0
1
-
孫延富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中國是個乙肝大國,2018年全國約有8400萬攜帶者,90%的感染者是20歲以上的成年人,而乙肝帶來的危害,也是多種病毒性肝炎中,最為嚴重的。慢性乙肝是肝癌的首要危險因素,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10%~25%可進展至肝癌。乙肝疫苗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防癌疫苗”,接種乙肝疫苗能夠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從而避免乙肝病毒導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注射要“三針”接種乙肝疫苗,一般要打滿三針,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接種當月1針,一個月后1針,半年后1針。接種完成后最好檢查乙肝抗體水平,確保獲得免疫。乙肝疫苗不是終身免疫接種過乙肝疫苗后,抗體可能會在3-5年內消失,失去對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所以,接種過乙肝疫苗3年后,每年要檢查乙肝兩對半定量,確定抗體數(shù)量,視情況補種。如果檢查結果顯示乙肝表面抗體滴度<10IU/ml,或抗體顯示陰性,就需要補種疫苗了。得益于我國實施的多項政策,包括乙肝疫苗接種、有效的抗病毒治療、阻斷病毒的母嬰傳播和癌癥早篩等。2000~2011年我國肝癌發(fā)病率平均每年下降1.8%,標準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3%。2024年06月05日
151
0
0
-
2023年11月21日
72
0
1
-
2023年10月25日
103
0
1
-
張引強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 肝病科 患者問,呃,需不需要每年都打乙肝疫苗啊,這樣就是乙肝疫苗的話,其實那個關于要不要打的,這種情況下的話,首先我的觀點是說你要查,那你要就是你查完你的抗體有多高,比如說你今年查你的抗體是咱們那乙肝的抗體的話,一般來說都是大于十個國際單位的話就是陽性的,一般來說的話,我們大夫的話都希望你這個抗體的話在以上,如果你今年去查你你的那個抗體的話,是三也是陽性的,有抗體,但是抗體就不夠,我們建議你打一個乙肝疫苗,疫苗加強針,也就是再打一乙疫苗就可以了,如果你今年查的表面抗體的話是600,那我認為的話,兩三年你不打也沒有關系,所以說抗體的話不是每年都打,另外的話,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的話,這個抗體的話,雖然數(shù)值低了,但是呢,我們這種保護性的抗體,就相當于一個睡著的一個士兵,只要敵人來了,來了之后呢,他就會醒來,他醒來之后呢,他就會調動大家戰(zhàn)爭那個阻斷敵人過來,所以說這種情況下的話,有的專家認為的話。 只要你有抗體,抗體不管多高的話,不用打特別高,但是呢,我們和一些??七@個傳染病專科醫(yī)院的一些同道的話,交流的話,我們還是希望大家的話,這個抗體能在以上會更好。 好的,我看這邊問題啊,這個患者問說是教授2023年10月16日
42
0
1
-
2023年08月23日
152
0
0
-
2023年08月22日
353
0
0
-
2023年06月15日
35
0
0
乙肝相關科普號

劉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輝 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4807粉絲7.4萬閱讀

暖醫(yī)阿邱(邱斌醫(yī)生)
邱斌 主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腫瘤放療科
609粉絲8.2萬閱讀

陳澤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澤濤 主任醫(yī)師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老年醫(yī)學科/內科雜癥
69粉絲56.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