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部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其內(nèi)的髓核連同殘存的纖維環(huán)和覆蓋在環(huán)上的后縱韌帶組織向椎管內(nèi)或椎間盤的后側突出,壓迫附近的脊神經(jīng)。好發(fā)于30~50歲,主要癥狀是腰痛伴坐骨神經(jīng)痛,可采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有臥床休息、硬脊膜外腔封閉、推拿、按摩、重力牽引,當保守治療無效時,應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病人請根據(jù)您的治療方案,按以下相應指導配合護理。一、術前指導:1、臥硬板床休息。2、俯臥位訓練:第一天俯臥半小時,逐日增加2~3天內(nèi)達到能保持俯臥2小時。3、練習臥位大小便及臥位自理能力。4、進行腰背肌鍛煉:先以俯臥位,手用“飛燕式”方法,以后根據(jù)耐受力,改為仰臥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循序漸進。二、 術后指導:1、休息:單純做髓核摘除術,臥床時間2周,對手術復雜、探查的間隙多或全椎板減壓者,可適當延長臥床時間。2、如發(fā)現(xiàn)雙下肢不能活動、感覺消失時,應立即報告醫(yī)護人員。3、注意保持不扭曲、不壓迫引流管,保持其通暢。4、術后8小時內(nèi)需排尿,可用物理方法誘導排尿,如熱敷、聽流水聲,不能自行排尿時應報告護士。5、術后3天體溫仍升高,訴腹痛,呈陣發(fā)性抽搐樣疼痛,翻身時加劇,應及時報告醫(yī)護人員。6、功能鍛煉:麻醉消失后,可作直腿抬高鍛煉,術后3天可主動鍛煉,抬高角度30~70度,每日鍛煉時間可酌情掌握,逐漸增加;術后1~2周,可進行腰背肌鍛煉,在腰圍保護下可下床活動。7、飲食:給予營養(yǎng)豐富、清淡、可口、含粗纖維食物,并保持1~2天排便一次。三、出院指導:1、繼續(xù)堅持腰背肌鍛煉,至少達半年以上。2、腰圍保護3個月,不彎腰、半年內(nèi)避免重體力勞動。3、飲食起居保持規(guī)律性、如有不適應隨時就診。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變性后椎體間松動、椎體緣產(chǎn)生骨贅或椎間盤破裂脫出等壓迫神經(jīng)根、脊髓或椎動脈而引起的各種癥狀。根據(jù)受壓組織不同分為五種類型: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混合型,可采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神經(jīng)根型和交感型可采取非手術治療,常采用頭部牽引、理療、局部制動、藥物治療等。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請根據(jù)您的治療方案,按以下相應指導配合護理。一、術前指導1、飲食:(1)多食植物油,起潤腸作用。(2)選用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豆類及其他粗糙食物。這些不易被消化的植物纖維可增加食物殘渣,刺激腸壁促進腸管蠕動,使糞便及時排出。(3)多食果汁(如梅子果汁)、新鮮水果及果醬等食物,蜂蜜、涼拌黃瓜、蘿卜、地瓜等食物也有助于排便。(4)多飲水和多喝飲料,每天飲水3000ml以上,可防止糞便干燥。(5)必要時少食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6)多食酸奶,促進腸蠕動。(7)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2、休息:臥硬板床休息,頸部制動。3、訓練:(1)前路手術病人應進行氣管推移訓練,第一天先從右往左推移1~2分鐘,逐日增加,2~3天內(nèi)達到推移氣管10分鐘不產(chǎn)生嗆咳和呼吸困難。(2)后路手術病人應進行俯臥訓練,第一天先俯臥半小時,逐日增加,2~3天內(nèi)達到能保持俯臥3小時,同時進行呼吸功能訓練,達到在俯臥位下能進行良好的呼吸活動。4、如截癱或已行顱骨牽引的病人,按“截癱指導”或“骨科牽引指導”。二、術后指導1、頸圍護頸,不要做點頭或左右擺動動作,因擺動過大易造成植骨骨片脫落而引起脊髓受壓。2、前路手術病人如出現(xiàn)呼吸困難應及時告訴醫(yī)護人員。3、后路手術病人應保持不扭曲、壓迫引流管,保持其通暢。4、飲食:頭3天少量多餐流質飲食,以后改半流質或普食。喂食速度宜慢。5、服藥應研粉,用溫水送服。6、功能鍛煉:不全癱病人,應活動能活動的肢體;全癱病人,應按摩上、下肢肌肉,每日三次,每次20分鐘,同時進行各關節(jié)被動活動。三、出院指導1、飲食:多進含鈣質豐富的食物。2、出院后堅持戴頸圍,減少頸部活動,3個月頸部不受壓。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頸部及四肢肌力。4、寒冷天氣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防感冒。5、保持正確姿勢,如伏案工作時間長,要每隔1小時作1次頸部多方向運動。6、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枕頭不可過高或過低,避免頭偏向一側。7、對頸部,每日早、晚進行自我按摩,采用指腹壓揉法和捏揉發(fā),增進血液循環(huán)。8、帶藥回家,按醫(yī)囑服用。9、每1~2月復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