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體的血壓在一天之內會有正常的波動,早晨起床之后血壓開始逐步上升,中午時到達最高值;午后血壓逐漸下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到傍晚時分的時候再次上升,達到一天中的另外一次峰值;直到夜間入睡以后血壓又再次回落,大約在2:00am~3:00am時降至最低,這樣一個“兩峰一谷”的模式構成了人體血壓的正常波動。但是,對于某些特殊的高血壓患者而言,他們的血壓在晨起后迅速而大幅度地升高,可持續(xù)4~6h,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清晨高血壓,也稱為血壓晨峰。清晨高血壓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害尤為明顯,而且在治療上也有獨特之處,值得引起重視。一、清晨高血壓的判定關于清晨高血壓的判定標準,目前國際上尚無統(tǒng)一意見。由于在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方面收縮壓占主導作用,因此在診斷清晨高血壓時大多采用的是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結果中收縮壓的數(shù)值。現(xiàn)在臨床上常用的判定方法包括:(1)起床后2h收縮壓的平均值減去起床前2h收縮壓的正常值;(2)起床后3h內收縮壓的最高值減去起床時收縮壓的即刻值;(3)起床時收縮壓的即刻值減去起床前最后一次的血壓值;(4)起床后3h內收縮壓的最高值減去起床前收縮壓的最低值;(5)起床后2 h內的平均值減去夜間睡眠時的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內1 h的平均值);(6)起床后血壓每60min或30 min內收縮壓的上升速率。另外還有一種在國內外研究中都被認為更具臨床價值的判定方法,稱之為睡一谷晨峰值,指的是用清晨血壓(醒后2h內平均血壓)減去夜間最低血壓(睡眠中最低血壓所在的1 h的平均血壓)。2010年公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采用的即為上述測量方法,具體規(guī)定為:起床后2h內收縮壓的平均值減去夜間睡眠期間血壓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內1小時的血壓平均值),如結果≥35mmHg,則可診斷為清晨高血壓。二、清晨高血壓的心腦血管損害研究表明,跟一天中的其他時間相比,6:00am~12:00am這段時間內心血管疾病發(fā)作的危險度高出40%,心臟性猝死發(fā)生的危險度高出29%,各種類型中風發(fā)生的危險度高出49%。由于清晨血壓的升高和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高峰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很多學者建議把清晨高血壓列入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清晨高血壓對心臟的損害首先體現(xiàn)在加重了心肌肥厚的進程,這主要是通過增加心臟后負荷并促進動脈血管硬化而實現(xiàn)的。作為評價心肌肥厚和心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標,結合人體表面積計算出的人體質量指數(shù)在清晨高血壓患者當中顯著升高。此外,同單純高血壓患者相比,清晨高血壓患者的QT間期明顯延長,這反應了高血壓對心臟自主神經(jīng)的損害程度更重,也預示了患者發(fā)生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的風險大大增加。除此之外,統(tǒng)計還顯示,清晨高血壓患者的心電圖ST段壓低更明顯,提示心肌缺血的加劇。有關研究表明,清晨異常升高的血壓可加重血管的炎癥反應,進而誘導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高血壓伴過度血壓晨峰患者相比無血壓晨峰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尿中兒茶酚胺排出增多,炎癥標志物水平明顯增高。此外,具有清晨高血壓現(xiàn)象的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腦血管事件如腦梗塞、腦出血等的風險也相應增加。相關研究結果表明,84%的高血壓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消失,而單純高血壓病患者58%消失;在合并高血壓的腦梗賽患者當中,有85%出現(xiàn)清晨血壓異常升高現(xiàn)象,而這一數(shù)據(jù)在單純高血壓患者中僅為55%,提示血壓的晝夜變化以及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壓與腦梗塞的發(fā)病率密切相關。三、清晨高血壓的治療對于清晨高血壓患者而言,生活方式的改善對血壓控制效果不可忽視。對該類人群而言,晨醒后不建議立即起床或進行劇烈活動,應繼續(xù)臥床片刻或慢慢側身起床,平時生活注意不吸煙,不飲酒,不喝咖啡等興奮交感神經(jīng)的飲料,避免情緒激動,加強運動等。在用藥方面,清晨高血壓患者對降壓藥物種類和用藥時間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選用長效降壓藥和聯(lián)合用藥是基本原則,推薦使用谷峰比值大于50%和平滑指數(shù)大于0.8的降壓藥,這可使得在全天平穩(wěn)降壓的基礎上確保清晨血壓不致過高。在用藥時間方面,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睡前服藥比晨起后服藥更能降低清晨高血壓。在具體選擇藥物時,鈣拮抗劑類藥物降壓作用有依賴基礎血壓的特點,可明顯降低血壓晨峰幅度;由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是清晨高血壓的重要機制,因此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均以XX普利命名)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均以XX沙坦命名)類藥物也是治療清晨高血壓的較好選擇,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纈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都是推薦用藥。關于利尿劑,由于可以改變血壓正常的節(jié)律性以及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激活,因此,不推薦單獨應用于清晨高血壓患者,但是可以和其他類藥物合用。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因其具有抑制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治療清晨高血壓,但在睡前用藥時需注意其對心率的負性作用。清晨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24小時血壓異常變異,尤其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科醫(yī)生充分了解清晨高血壓的發(fā)病特點和治療方法,對于清晨時段心腦血管疾病發(fā)作的預防至關重要。來源:醫(yī)療圈那點事作者:北大人民醫(yī)院 張海澄
古代民間傳說,有一書生體弱多病,到終南山尋仙求道,在山中轉了好幾天,也沒有見到神仙蹤影。正煩惱間,忽見一年輕女子正在痛罵責打一年邁婦人,趕忙上前勸阻,并指責那年輕女子違背尊老之道。那女子聽了,呵呵笑道:“你當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小二媳婦。”書生不信,轉問那老婦,老婦答道:“千真萬確,她是我婆婆,今年92歲了,我是她第七個兒子的媳婦,今年快五十了?!睍磥砜慈?,怎么也不像,遂追問緣由。那婆婆說:“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頭發(fā)也黑了,臉也光潤,看上去如三四十歲。我那幾個兒媳婦照我說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這個小二媳婦好吃懶做,不光不吃枸杞,連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雞鴨魚肉,吃出這一身毛病?!睍犃诉@番言語,回答家里,多買枸杞服食,天長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歲。這雖然是神話傳說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卻是古今公認的! 枸杞,性甘、平,歸肝腎經(jīng),具有滋補肝腎,養(yǎng)肝明目的功效,常與熟地、菊花、山藥、山萸肉等藥同用。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導致老年人死亡和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而隨著年齡增長,A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相應增加。他汀類藥物是安全、有效的調脂藥物。然而,對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是否獲益以及長期治療安全性的擔憂。2010年,我國發(fā)布了“血脂異常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的中國專家共識”;2015年,我國血脂領域專家借鑒近年發(fā)布的國際血脂管理指南和臨床證據(jù),對指南進行了修訂。一、老年人血脂異常特點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增加,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逐漸增加。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老年人的TC、LDL-C和TG平均水平均低于西方人群,以輕、中度增高為主。二、臨床證據(jù)老年人臨床試驗和老年亞組的結果顯示,他汀類藥物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和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但目前缺乏轉為80歲以上老年人設計的他汀類藥物防治心腦血管的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三、治療目標共識建議,應用他汀前,充分權衡治療獲益風險比,根據(jù)個體特點確定老年人他汀類藥物治療的目標、種類和劑量,推薦調脂治療目標四、藥物的選擇國內現(xiàn)有他汀類藥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為親脂性他汀類藥物;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為親水性他汀類藥物。血脂康膠囊的主要調脂成分為洛伐他汀及他汀類同系物,1.2 g的血脂康膠囊約含10 mg洛伐他汀。洛伐他汀與食物同服更容易吸收,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不受食物影響,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與食物同服影響吸收。不同種類和劑量他汀類藥物的降膽固醇幅度不同。注:摘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網(wǎng)站(http ://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256581),基于單個他汀類藥物、非老年人療效數(shù)據(jù),他汀類藥物非直接療效比較數(shù)據(jù);a高強度:他汀類每日劑量降低LDL-C≥50%,中等強度:他汀類每日劑量降低LDL-C 30%-50%,低強度:他汀類每日劑量降低LDL-C<30% ;b血脂康1.2 g/d可使LDL-C降低28. 5%。五、血脂監(jiān)測生活方式干預者:于6~8周復查血脂水平,達標或明顯改善者堅持干預,并于3~6個月后復查;如持續(xù)達標,6~12個月復查。應用他汀者:要關注有無肌痛、肌肉壓痛、肌無力、乏力和消化道癥狀等。在服藥前、服藥后4周復查血脂、肝酶、肌酶及腎功能;3~6個月未達標者,應調整他汀類藥物劑量或種類,達標后每6~12 個月復查。停用他汀:當血ALT、AST超過正常上限3倍或肌酸激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5倍時需停用他汀并復查,直至恢復正常;若未恢復正常,應排除其他原因。對發(fā)生肝酶、肌酶異常者,應再次評估獲益與風險,再決定是否繼續(xù)應用,若繼續(xù)用,可更換種類或減少劑量后密切觀察。六、老人用他汀的安全性通常老年人對他汀類藥物安全性和耐受性好,避免盲目應用大劑量他汀類藥物導致不良反應。注意他汀類藥物禁用于活動性肝病、失代償性肝硬化及急性肝衰竭、不明原因肝酶持續(xù)升高和任何原因導致血清肝酶升高超過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慢性肝臟疾病,并非他汀類藥物使用的禁忌證。不過他汀類藥物與抗肝炎病毒藥物合用時可增加不良反應,應選擇不經(jīng)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CYP)3A4代謝的他汀類藥物。腎功能不全者容易發(fā)生他汀類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因此對于腎功能受損(GFR<60 mlmin-11.73 m2)者推薦使用目前臨床試驗已經(jīng)證實安全有效的劑量七、建議及注意事項1、鼓勵所有血脂異常的老年患者調整飲食結構、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減輕體重和運動需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決定,不提倡老年人過分嚴格控制飲食和過快減輕體重。2、應根據(jù)老年人個體特點選擇調脂藥物,如無特殊原因或禁忌證,應鼓勵具有多種ASCVD危險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對于不能耐受他汀類藥物的老年患者,可考慮:(1)更換不同種類的他汀類藥物;(2)減少他汀類藥物劑量;(3)隔日小劑量服用他汀類藥物。對于使用小劑量他汀類藥物后TC或LDL-C水平迅速下降的老年人,應注意排除是否患有腫瘤等消耗性疾病。3、他汀類藥物相關的肌肉、肝臟、腎臟及新發(fā)糖尿病等不良反應隨他汀類藥物劑量增大而增加。老年ASCVD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應從小或中等劑量開始,以后根據(jù)他汀類藥物療效調整劑量,以避免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65歲患者相比,相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可使老年患者的LDL-C多降低3%~4%,多數(shù)老年患者使用中、小劑量的他汀類藥物血脂即可達標。對于ACS等極高?;颊呖墒褂弥械葎┝克☆愃幬?,盡快使血脂達標。對使用中等劑量他汀類藥物不能達標的老年患者,可與依折麥布聯(lián)用。對具有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的老年人,可考慮使用小劑量他汀類藥物進行一級預防。4、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理性改變導致肌肉萎縮、肌力減弱,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肌肉不良反應可使相關癥狀加重,影響身體的功能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部分患者在尚無肌酶升高或肌病發(fā)生時即可出現(xiàn)不利影響,如肌肉無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增加跌倒所致創(chuàng)傷的可能。因此,使用他汀類藥物前后應充分評估老年人調脂治療的獲益/風險,避免他汀類藥物的不利影響。5、女性、體形瘦小、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圍手術期、存在低血容量的老年患者發(fā)生肌病的危險增加,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并監(jiān)測不良反應。他汀類藥物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預防時,血壓控制不佳、有腦出血病史或腦出血風險高的老年人需權衡風險和獲益后再決定是否使用。6、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導致肝腎功能減退、常使用多種藥物,應重視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合并用藥選擇不當,可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或降低療效。應盡量選擇使用在肝內或體內不同代謝途徑的藥物。7、年齡不應成為高齡老年人(≥80歲)使用他汀類藥物的障礙,應根據(jù)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分層,結合生理年齡、肝腎功能、伴隨疾病、合并用藥、預期壽命等,充分權衡調脂治療的利弊,積極、穩(wěn)妥地選擇調脂藥物。8、使用他汀類藥物使血脂達標后,應堅持長期用藥,可根據(jù)血脂水平調整劑量甚至更換不同的他汀類藥物,如無特殊原因不應停藥。停用他汀類藥物后血脂升高甚至反跳,使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明顯增加。摘編自:血脂異常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中國專家共識組.血脂異常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中國專家共識.中華內科雜志, 2015, 54:467-477.
總訪問量 67,280次
在線服務患者 42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