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影像中心是一個集醫(y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影像科室,為吉林省醫(y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吉林市CT、磁共振重點???北華大學影像醫(yī)學與核醫(yī)學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點,北華大學臨床放射醫(yī)學研究所。擁有1.5T超導磁共振機、四維128層螺旋CT機,炫速雙源螺旋CT機等設備。科室擁有高水平專業(yè)技術人員,高級職稱6人,其中主任醫(yī)師、教授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人員10人,其中博士2人,目前科室在讀研究生15人。是目前東北三省設備最先進、配置最齊全、人員業(yè)務最精湛的影像診斷中心之一。近五年承擔國家教育部、吉林省科技廳、教育廳、衛(wèi)生廳及國際間合作項目29項,獲吉林省、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8項,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檢索論文6篇,主編及參編影像學專著及教材19部。率先開展多項新技術和新項目,處于國內及省內領先水平,使許多疾病早期明確診斷。
主要有:
1、腹部腫瘤診斷,特別是肝癌、胰腺癌的診斷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率先開展采用128層螺旋.CT及磁共振進行肝癌、胰腺癌等多期增強掃描技術,開展雙源CT灌注成像及雙能量成像,使直徑小于1.0cm的腫瘤得到早期診斷,并對腫瘤治療后有無殘留及療效進行影像學的評估, 在此領域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其中“肝臟腫瘤影像學綜合臨床應用研究" 2005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釓貝葡胺肝硬化結節(jié)MR研究"2010年獲吉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肝癌影像學可切除評價研究”,2012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癕RTrue FISP序列對梗阻性黃疸診斷研究'及“DWI對腎上腺腫瘤的診斷研究' '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獲2008年吉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心胸部疾病的診斷,特別是肺癌128層螺旋CT的診斷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其中肺癌影像學可切除評價研究”2005年獲吉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肺癌早期診斷-DNA異倍體CT研究"2007年獲吉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吉林省率先開展雙源CT雙能量肺小結節(jié)分析、雙能量肺容積灌注檢查、雙能量肺栓塞血管分析,其診斷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冠心病的診斷方面,吉林省內率先開展雙源CT低劑量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優(yōu)化和規(guī)范冠狀動脈CTA的3描模式,使雙源CT低劑量CTA作為冠心病的常規(guī)篩查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吉林省內率先開展心臟功能和心肌活性負荷的雙源CT檢查,有效評估心臟功能和心肌梗死的存活情況,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3、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開展128層螺旋CT全時相動態(tài)CTA檢查,腦血管病的彌散、灌注成像、雙源CT腦出血雙能量定性分析,特別是老年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及腫瘤的早期診斷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規(guī)范了腦血管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流程。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其中“腦腫瘤瘤周水腫DWI與DNA異倍體相關研究"及“H-MRS鑒別腦膜瘤術后反應性損傷、殘留與復發(fā)"分別獲2011年吉林省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及2011年吉林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4、血管病變的診斷,目前對主動脈、頸部血管、腎動脈、腹腔干、髂動脈、股動脈、腋動脈、腔靜脈等大血管病變的診斷, CTA及MRA和對比增強MRA相配合已基本能取代常規(guī)血管造影。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其中“3DCE MRA對四肢血管病病變的研究”2009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吉林省內率先開展雙能量外周血管硬斑塊顯示及成分的分析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5、骨關節(jié)疾病的診斷,對于骨關節(jié)腫瘤性病變及骨關節(jié)外傷的影像學診斷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磁共振彌散成像對脊柱壓縮性骨折病因診斷價值的臨床應用研究"的科研成果, 2010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吉林省內率先開展CT雙能量肌腱成像, CT雙能量骨關節(jié)通風結節(jié)尿酸鹽結晶的檢出,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開展雙源CT結腸成像、 雙能量腎結石成分分析,全臟器CT能譜、能量成像,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疾病的分子水平及功能水平上進行影像學成像,使許多疾病早期及時得到診斷,對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進行有效的干預及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發(fā)展與惡化。在此領域已發(fā)表SCI檢索論文3篇, El檢索論文2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分子影像學在糖尿病腦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2013年獲吉林市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