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振國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心血管內科劉穎
主任醫(yī)師
3.4
心血管內科劉志紅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3
心血管內科張國瑞
副主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江平
副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王愛民
副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劉肖
主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郎琢琳
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郝哲
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靳夢蘭
主任醫(yī)師
3.1
劉紅彬
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羅大勇
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王麗婭
副主任醫(yī)師 講師
3.1
心血管內科張云哲
主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韓建妙
副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馬國剛
副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王立君
副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魏樹林
副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張軍惠
副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高晨光
醫(yī)師
3.0
轉自“守護心血管” 少吃鹽吃鹽太多是很多人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發(fā)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講,每人每天吃鹽不宜超過6克(相當于一啤酒瓶蓋)。 適量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血管細胞代謝,血管老化加劇,并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牛奶、魚類、雞蛋清、瘦肉、豆制品等。 適量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身體健康,主要原因包括:蔬果含鉀高,能促進體內鈉的排出;有助于減少能量攝入,避免肥胖;增加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 ;增加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建議冠心病患者每天食用400~500克(8兩~1斤)新鮮蔬菜,1~2個水果。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穩(wěn)的前提下,可選擇低糖或中等含糖量的水果,包括蘋果、獼猴桃、草莓、梨、柚子等。 增加膳食鈣攝入鈣攝入量與多種心血管病密切相關。簡單、安全和有效的補鈣方法是選擇適宜的高鈣食物,特別是保證奶類及其制品的攝入,即250~500毫升/天脫脂或低脂牛奶。乳糖不耐受者可試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鈣補充劑。 少吃高熱量食物特別是肥肉等油膩性食物,精加工的主食和甜食也要盡量少吃。肥胖是導致冠心病的常見原因。熱量攝入太多會導致體重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冠心病發(fā)生和惡化的風險。 不飲酒或少飲酒長期大量飲酒可以增加心血管病的發(fā)病風險。冠心病患者長期大量飲酒會顯著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風險。
轉自“Ester Wu 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 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后就加速了。 有些血管不免讓人捏一把汗,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銹,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 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彈力下降,血液流動受阻,會因缺血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血管是如何一天天堵塞的?1、餐餐大魚大肉,血管容易堵。 常在外面應酬,餐館里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制出來,導致血管里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2、晝夜顛倒,打亂血管生物鐘。 熬夜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粘稠度增加。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3、一天兩包煙,血管易“中毒”。 “吸煙是導致血管發(fā)生故障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4、運動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視。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huán);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并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5、高血壓、糖尿病拖累心腦血管。 《中國心血管報告2018》顯示,在危險因素控制方面,23%的國人有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但治療控制率明顯提高,為37.5%;全國糖尿病患病率約一成,但預防心血管病的措施不足。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腦梗死風險高。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發(fā)生病變,引發(fā)腦卒中。 6、壞心情傷血管。 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血管堵塞有哪些征兆?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癥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癥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xiàn)癥狀。 血管堵塞70%時出現(xiàn)的主要癥狀分為四種: (1)腦血管堵塞出現(xiàn)頭暈、白天發(fā)困、記憶力減退。 (2)心血管堵塞出現(xiàn)腦悶、氣喘、心慌。 (3)血管堵塞出現(xiàn)腰背發(fā)酸。 (4)肢體血管堵塞手腳發(fā)麻發(fā)涼乏力。 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對防止血管堵塞有預防作用,血管堵塞前期可以通過有效的治療進行疏通,切勿等有了明顯癥狀再去醫(yī)院,那時已為時過晚。
心臟神經癥亦稱心臟神經官能癥或心血管神經癥,是神經癥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xiàn),可兼有神經官能癥的其他表現(xiàn)。其癥狀多種多樣,時好時壞,常見有心悸、心前區(qū)疼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暈、失眠、多夢等。癥狀繁多反復易變,但陽性體征很少,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xiàn)和某些精神疾患的軀體化表現(xiàn)。1.心悸 最常見的癥狀,自覺心跳、心前區(qū)搏動和不適,運動或情緒激動時更明顯,純屬患者主觀感覺,客觀檢查無任何發(fā)現(xiàn),但有時可見心尖搏動較強有力,或竇性心動過速,偶有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或短暫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輕度活動可使心率不相稱地明顯加快,患者常因此而不敢活動。2.心前區(qū)疼痛 自認為是心絞痛,但其部位與性質與典型心絞痛不同,疼痛部位多變不固定,多局限于心尖區(qū)及左乳房下區(qū)很小范圍,亦可在胸骨下或右胸前或胸背等處。痛為歷時數(shù)秒的刺痛或刀割樣痛或持續(xù)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的輕微隱痛,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外側或手指疼痛,疼痛出現(xiàn)與勞力無關,以活動后、精神疲勞后、甚至休息時才出現(xiàn)疼痛。有些患者用手按壓疼痛部位或左側臥位時可使疼痛緩解,另一些患者異常緊張不敢隨便轉動體位,或心前區(qū)肋骨、軟組織及表面皮膚有壓痛點。3.呼吸困難 常感到空氣不足,呼吸不暢,淺短不規(guī)則呼吸,伴有胸痛,室內人多擁擠或通風較差的地方容易發(fā)作,常嘆氣樣式呼吸后感到舒服或面對窗口呼吸新鮮空氣。但較長時間深呼吸可出現(xiàn)四肢發(fā)麻、頭暈、眩暈、震顫甚至手足抽搐等癥狀,即所謂過度換氣綜合征。4.神經衰弱的癥狀 常訴乏力、頭暈、頭痛,臉紅灼熱感、失眠、多夢、焦慮、易激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不定位肌肉跳動,腋部掌心出汗,手腳發(fā)麻等。5.體格檢查 焦慮緊張或抑郁,淡漠面容,手掌多汗,兩手顫抖,有些患者低熱37.5℃左右。血壓輕微升高且波動性大,這可能與體溫調節(jié)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失調有關。心率增快,竇性心律不齊,心尖搏動強而有力,第1心音亢進,心尖區(qū)可聞及1/6~2/6級柔和收縮期雜音,或胸骨左緣第2~3肋間2/6級收縮期雜音,偶有期前收縮。膝反射亢進,劃痕試驗多數(shù)陽性。心臟X線檢查多無變化。心電圖無特異性改變,可有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偶爾Ⅱ、Ⅲ和aVF導聯(lián)T波平坦或輕度倒置,時隱時現(xiàn)。雙倍二級梯或活動平板負荷試驗陽性亦不少見。普萘洛爾(心得安)試驗大多數(shù)能使心率減慢,心電圖ST-T改變恢復正常,運動試驗轉為陰性。6.分型根據心功能儀測定結果,心臟神經癥可分為兩型:①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型:心率快,血壓偏高;②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型:心率慢,血壓偏低。7.檢查1.心臟X線檢查無異常。2.心電圖常有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或室性過早搏動或非特異性ST段及T波變化。大多表現(xiàn)為ST段J點壓低或水平樣下移、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ST-T波改變以局限于Ⅱ、Ⅲ、aVF或V4~6導聯(lián)的多見,且較易改變,時而消失,時而加重。心率增快時常使ST-T波異常加重,而心率減慢時ST-T波可完全恢復正常。3·活動平板運動負荷試驗陽性的亦不少見。普萘洛爾等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藥大多能使心率減慢,癥狀減輕或消失,心電圖ST-T波改變恢復正常,并使運動負荷試驗轉為陰性。冠脈造影或冠脈CTA無狹窄。
總訪問量 1,141,675次
在線服務患者 1,518位
科普文章 17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