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時祥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中醫(yī)神經內科劉建輝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中醫(yī)神經內科潘曉蓉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3
中醫(yī)神經內科楊輝
主治醫(yī)師 副教授
3.3
中醫(yī)神經內科陳開珍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神經內科舒建忠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神經內科何前松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神經內科唐桂華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神經內科王強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神經內科翁檸
副主任醫(yī)師
3.2
薛虹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神經內科趙芝蘭
主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李艷
主治醫(yī)師
2.9
中醫(yī)神經內科魏善初
3.1
失眠癥是一種持續(xù)的睡眠質和/或量令人不滿意的生理障礙,對失眠有憂慮或恐懼心理是形成本癥的致病心理因素。 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失眠癥的主要癥狀是對白天活動表現的影響,例如感覺疲勞、煩躁、情緒失調、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差等,所以失眠者的能力和效率往往降低。患者一般進入睡眠的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縮短,在入睡過程中生理性覺醒增多。主要表現:輕者入睡困難,睡眠中易醒,并難于再次入睡;清晨過早醒來。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暈、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夢等,患者常對失眠感到焦慮和恐懼。
(1)食醋一湯匙,倒入一杯冷開水中飲之,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經常失眠者,用蓮子、龍眼、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有令人入睡的療效。 (3)血虛失眠者,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適量吃;也可用龍眼肉10g,紅棗5個去核,蒸雞蛋一個食用,每日一次。 (4)心虛、多汗、失眠者,用豬心一個切開,裝入黨參、當歸各25g,同蒸熟,去藥,吃豬心并喝湯,有良效。 (5)因高血壓而致的失眠者,用芭蕉根50g,豬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取芭蕉根50g,豬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7)神經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萵筍漿液一湯匙,溶于一杯水中。由于這種乳白汁液具有鎮(zhèn)靜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療效。 (8)臨睡前吃蘋果一個?;蛟诖差^柜上放上一個剝開皮或切開的柑橘,讓失眠者吸聞其芳香氣味,可以鎮(zhèn)靜中樞神經,幫助入睡。 (9)洋蔥適量搗爛,裝入瓶內蓋好,臨睡前放在枕邊嗅聞其氣,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1)“子午覺”養(yǎng)生法:是古人的一種說法。子,指子時(夜間11-1點),午,指午時(白天11-1點)。古人認為,這個時間是陰陽盛衰之時,人應該入靜,以適應這個變化。要經常在臨睡時及起床前做揉腹。方法是:平臥,全身放松,以左手心按腹部,右手疊于左手背上,逆時針旋轉64周,然后順時針旋轉64周,再自胸部向腹部,自上向下,按行64下。用力宜輕柔,將力透于皮膚之下,又不可用力太大,此法每日兩次。(2)每日睡前燙足搓涌泉穴:睡前熱水燙足腳,燙腳時隨加熱水,先溫后熱,使足部燙得發(fā)紅。隨后搓腳心涌泉穴,先以右腳足趾著盆底,使足跟露在水上,用左足心擦搓右足后跟,起到擦搓左涌泉穴得作用。這樣日數擦搓一百下,再換擦搓右涌泉穴一百下為一輪。兌熱水使水溫燙足。如此做三輪共左右三百次即得。本法可加快入睡過程。(3)梳頭法: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提高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還有防治失眠、神經性頭痛等功效。方法:用梳子梳頭,方向:①前發(fā)際、頭頂、后頭、項部,左中右三行;②頭頂中央作為起點,呈放射狀分別向頭角、太陽穴、耳上發(fā)際、耳后發(fā)際。左右相同。每天3-5次,每次至少5分鐘。(4)一分鐘練功法:平身端坐,莫起一念;以意導氣,引氣下行;息息歸根,意守丹田;默念安靜,切勿間斷。通過一分鐘練功,調節(jié)呼吸,收斂精神,就能很快安靜入睡。(5)單揉神厥穴:揉時使右手掌立起,以掌后橫紋著穴位,轉動運動。此橫紋小指側神門穴屬心經。神門穴治心熱驚癇失眠,故揉此穴不知不覺即睡去。揉時默數一百次為一輪。從少至多,最多能揉三十輪。能增加胃腸蠕動,消除胃中宿食,使胸膈暢快,晨起能早餐多食為效驗。
總訪問量 241,830次
在線服務患者 154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