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在康復期應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首先, 油類最好使用食物油、盡量少食用膽固醇高的食物,尤其是動物的內(nèi)臟、肥肉這類。其次,可以常吃些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制品,這樣可以促進膽固醇排出。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里面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 比如芹菜、黑木耳、紅棗、大蒜、蘋果等。第四,可以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蝦米等也是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以上四點均是控制血液膽固醇含量的,可以控制血液粘滯度,預防腦出血及腦梗塞的發(fā)生。第五,這點也很重要:低鹽飲食,每天鹽的食用量要控制在6克以下,因為鹽中含有大量鈉,在食用過多鹽時就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從而使血壓升高。第六,切忌要避免能興奮神經(jīng)的食物,比如酒、濃茶、咖啡以及刺激性比較強的調(diào)味品。切忌不能暴飲暴食。第七,適量食用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粗糧、蔬菜)并可以每天適量喝白開水、蜂蜜水,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大便通暢可避免因為腹壓增高導致血壓急劇升高引起腦出血。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zhì)內(nèi)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發(fā)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nèi)血管畸形等,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fā)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數(shù)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那么近期關于腦出血研究新進展,小編為您一一盤點。【1】Stroke:不吃早餐增加36%的腦出血風險早餐,不僅僅可以果腹。來自日本8萬余人追蹤13年的研究顯示,不吃早餐者,與每天都吃早餐者相比,腦出血風險要高36%。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每周吃早餐的次數(shù)與卒中風險,尤其是腦出血風險呈負相關,也就是不吃早餐的次數(shù)越多,腦出血風險越高。研究者認為,吃早餐或有益于預防腦卒中的發(fā)生。為何不吃早餐腦出血風險高?研究者推測,腦出血的重要危險因素就是高血壓,不吃早餐或會或因空腹的應激反應導致血壓進一步上升,增加了腦出血的風險。這項研究共納入了82772位居民,平均隨訪13年間,共有1051人發(fā)生腦出血,417人發(fā)生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2286人發(fā)生腦梗死,870人發(fā)生冠心病。早前還有研究顯示,早餐會對血糖產(chǎn)生全天持續(xù)性影響,尤其是午餐和晚餐的餐后血糖??梢哉f吃早餐,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餐后血糖的一個小竅門??磥?,忽視早餐,就是忽視健康。【2】Stroke:房顫患者在發(fā)生腦出血后什么時間開始抗凝治療?近日,卒中領域權(quán)威雜志Stroke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文章,這項研究為評估瑞典房顫合并腦出血患者中抗栓治療的時機以及嚴重出血和血栓事件的競爭風險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觀察性的數(shù)據(jù)。該研究的房顫合并首次腦出血患者來自于2005年至2012年期間在瑞典卒中登記中心-Riksstroke確定的患者。Riksstroke和其他國家的注冊中心實現(xiàn)了聯(lián)網(wǎng),能夠查找患者的治療、合并癥和結(jié)局信息。在低風險和高風險的血栓栓塞患者中的最佳治療時機通過累積發(fā)病率函數(shù)來描述,并且分別對出血和血栓事件以及血管性死亡或非致死性卒中的聯(lián)合終點進行描述。該研究納入了2619例房顫合并腦出血的幸存者,以5759人次每年進行隨訪。在高風險的血栓栓塞并且沒有顯著增加嚴重出血風險的患者中,抗凝治療與血管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風險降低有關。當腦出血后7-8周開始抗凝治療的效果似乎為最佳。對于高風險的婦女,當抗凝治療從腦出血后8周開始的患者中在3年內(nèi)發(fā)生血管性死亡或卒中復發(fā)的總風險為17%,而在沒有任何抗凝治療的總風險為28.6%(差異的95%可信區(qū)間為1.4%-21.8%)。對于高風險的男性,相應的風險分別為14.3%和23.6%(差異的95%可信區(qū)間為0.4%-18.2%)。由此可見,這項全國性的觀察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房顫患者在發(fā)生腦出血后7至8周進行抗凝治療,可以優(yōu)化治療獲益和降低風險?!?】Stroke:腔隙性腦卒中和腦出血有哪些差異?腔隙性腦卒中和腦出血是大腦小血管疾病的兩個表現(xiàn)形式。什么一些患者傾向發(fā)生缺血性卒中,而其他傾向發(fā)生腦出血的機制認不清楚。近日,卒中領域權(quán)威雜志Stroke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旨在探究腔隙性腦卒中和腦出血之間差異的潛在相關因素。研究人員在弗明漢心臟研究(FHS)的范圍內(nèi)進行了一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研究者將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對照者和發(fā)生腦出血以及腔隙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基礎患病率和心血管危險因素水平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共確定了118次腔隙性腦卒中事件(患者平均年齡74歲,男性占51%)和108次腦出血事件(患者平均年齡為75歲,男性占46%)。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和肥胖與腔隙性腦卒中密切相關。高血壓,但不是糖尿病、吸煙或膽固醇水平,可以增加腦出血的可能性。與腔隙性腦卒中正好相反,相比于對照者,腦出血患者有較低的體重指數(shù)(26 vs 27);體重指數(shù)<20的患者發(fā)生腦出血的可能性增加4倍。在直接比較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腔隙性腦卒中患者有較高的體重指數(shù)(28 vs 26)和肥胖患病率(比值比為3.1);體重指數(shù)<20與腔隙性腦卒中顯著降低有關(比值比為0.1)。由此可見,高血壓是腔隙性腦卒中和腦出血的共同危險因素,而糖尿病不是。不僅與腔隙性腦卒中患者比,還與其對照者比,腦出血患者體重指數(shù)均較低,這一發(fā)現(xiàn)是無法解釋的,值得進一步探索?!?】Neurology:抗血栓預處理提高原發(fā)性腦出血極早期死亡率近日,神經(jīng)病學領域權(quán)威取雜志Neurology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評估以往的抗血小板(AP)和維生素K拮抗劑(VKA)治療對原發(fā)性腦出血(ICH)患者預后的影響。在這項前瞻性觀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根據(jù)抗血栓預處理:無、AP或VKA治療的529例患者。并對這些參與者極早期(24小時)死亡、3個月的死亡率和功能獨立性進行了分析。在236例(44.6%)接受預處理的患者中,147例(27.8%)患者接受AP和89例(16.8%)患者接受VKA治療。在13.4%的參與者中觀察到了極早期死亡,并且在預處理的患者中有所增加:接受AP治療為19.0%,而接受VKA治療為27%,相比于未進行預處理的患者6.5%,P<0.0001。三個月的整體死亡率為40.8%(接受AP治療為49.7%,接受VKA治療為58.4%,而未進行預處理的患者為31.1%,P<0.0001)。與未進行預處理的患者相比,對于接受AP治療的患者調(diào)整后的極早期和3個月的死亡率比率分別為2.55(P=0.004)和1.56(P=0.046),而對于接受VKA治療的患者調(diào)整后的極早期和3個月的死亡率比率分別為4.24(P<0.0001)和2.34(P=0.01)??寡A處理對24小時到3個月的死亡率的影響并不顯著。在3個月的隨訪中,28.5%的患者保持功能獨立,其中接受AP治療的患者為22.4%,接受VKA治療的患者為15.7%,其中未進行預處理的患者為35.5%(P<0.0001)。由此可見,較高比例的使用VKA或AP進行預防性治療的腦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4 h發(fā)生死亡。這兩種治療是極早期死亡率的預測因子。通過對極早期死亡率的較強效應,抗凝治療對3個月死亡率的最終效果仍然很顯著。關于開始慢性抗凝治療的安全問題不僅當計劃VKA治療要考慮,計劃AP治療時也應考慮?!?】Stroke:腦出血后癲癇藥物的使用差異!近日,卒中領域權(quán)威雜志Stroke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評估了在腦出血患者預防性使用癲癇發(fā)作藥物的潛在差異。研究人員對同時具有前瞻性數(shù)據(jù)記錄的多中心電子健康記錄進行審查。電子健康記錄的數(shù)據(jù)取自HealthLNK-伊利諾斯芝加哥從2006至2012年(多中心隊列)多中心的電子病歷庫。其他數(shù)據(jù)為從2007至2015年前瞻性編碼的數(shù)據(jù)(單中心隊列)。多中心隊列納入了4個HealthLNK中心的3422例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是根據(jù)不同人種/種族而有所不同(P= 0.0000008),使用左乙拉西坦的白人數(shù)量將近黑人的兩倍(比值比為1.71;95%可信區(qū)間為1.43-2.05;P<0.0001)。在單中心隊列研究中(n=450),血腫部位、更大的年齡、抑郁、更大的血腫量、不酗酒和人種/種族與左乙拉西坦的使用相關(P≤0.04)。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療的白人是黑人的兩倍(比值比為1.9;95%可信區(qū)間為1.25-2.89;P=0.002);然而,這種相關性會被高血壓病、入院時血壓較高和深部血腫位置所混淆。只有血腫部位與左乙拉西坦的使用獨立相關(P<0.00001),而對于其他變量,包括人種/種族則并不顯著。由此可見,雖然多中心電子健康記錄數(shù)據(jù)顯示預防性使用癲癇發(fā)作藥物存在明顯的人種/種族差異,而更完整的單中心隊列發(fā)現(xiàn)這一明顯的差距會被高血壓、血腫位置等臨床因素所混淆。腦出血后的治療存在差異是很常見的;然而,行政管理數(shù)據(jù)可能導致被詳細的臨床資料所混淆的差異不容易在電子健康記錄中被發(fā)現(xiàn)?!?】Neurology:腦出血患者早期病死率的時間趨勢如何?近日,神經(jīng)病學領域權(quán)威取雜志Neurology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評估自發(fā)性腦出血(ICH)患者在極早期(48小時內(nèi))的病死率時間趨勢是否與發(fā)生在48小時和30天之間的病死率有所不同。研究人員通過以人口為基礎的登記前瞻性地納入了在1985年至2011年之間發(fā)生在法國第戎的所有ICH患者(151000人)。研究人員在3個時期對參與者的30天病死率的時間趨勢進行了分析,這3個時期分別為:1985-1993年間、1994-2002年間和2003-2011年間。對人口統(tǒng)計資料、危險因素、嚴重程度和ICH的位置進行調(diào)整后,研究人員采用Cox回歸模型評估了不同時期和48小時病死率以及在48小時和30天期間病死率之間的相關性。該研究共記錄了531例ICH病例(其平均年齡為72.9±15.8歲,女性占52.7%)。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30天期病死率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降低,在1985–1993年間為40.9%,在1994-2002年間為33.5%,在2003–2011年間為29.6%(1994–2002年間調(diào)整后的風險比為0.71,95%可信區(qū)間為0.47–1.07,P=0.106,2003–2011年間調(diào)整后的風險比為0.49,95%可信區(qū)間為0.32–0.73,P<0.001)。在整個研究期間,43.6%的一個月內(nèi)死亡患者發(fā)生在ICH發(fā)病后的48小時內(nèi)。在前48小時內(nèi)發(fā)生的病死率并沒有存在時間的變化,但是在在48小時和30天期間病死率可以觀察到隨著時間而降低(與1985-1993年間相比,1994-2002年間風險比為0.53,95%可信區(qū)間為0.31-0.90,P=0.02;2003-2011年間風險比為0.32,95%可信區(qū)間為0.32-0.55,P<0.01)。由此可見,在過去的27年中,雖然30天病死率顯著下降,額外的改善急性ICH的治療仍是有必要的,因為極早期的病死率(48小時內(nèi))并沒有改善?!?】Neurology:腦出血后急性期血壓變化的種族差異目的:評估腦出血(ICH)后急性血壓(BP)的種族差異, ICH后的這種差異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在腦出血種族差異的病例對照研究中,比較非西班牙裔黑人(黑人),非西班牙裔白人(白人)和西班牙裔受試者在現(xiàn)場(急救醫(yī)療服務,急診科(ED))及入院24小時血壓。BPS在現(xiàn)場(,并在24小時內(nèi)進行比較和調(diào)整組間差異(黑色),,在腦出血的病例對照研究的少數(shù)種族差異。應用3個月改良的Rankin Scale(mRS)得到的預后。校正基線差異,研究者分析良好預后(mRS≤2)和死亡的種族差異。結(jié)果:在2069例腦出血患者中,30%例為白人,37%為黑人,33%為西班牙裔人。黑人和西班牙裔患者比白人患者有較高的EMS和ED的收縮壓和舒張壓(P= 0.0001)。入院24小時后,黑人患者有較高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調(diào)整基線差異,EMS收縮壓,ED收縮壓和舒張壓及24小時舒張壓存在種族/民族差異。只有ED收縮壓和舒張壓與不良預后相關,并沒有血壓預測死亡。校正組間差異,包括急性血壓,研究發(fā)現(xiàn)3個月的功能預后和死亡率無種族差異。結(jié)論:雖然黑人和西班牙裔患者比白人患者在基點呈現(xiàn)較高的血壓,研究者發(fā)現(xiàn)3個月功能預后和死亡率無種族差異。不同種族的人群中,ED收縮壓和舒張壓與功能預后不良有關,但與死亡無關?!?】Circulation:未經(jīng)治療的高血壓是腦出血的強有力危險因素高血壓是腦出血(ICH)的重要危險因素。雖然高血壓和ICH之間的聯(lián)系存在種族差異,但既往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是有限的。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調(diào)查了經(jīng)過治療的高血壓和未經(jīng)治療的高血壓,作為ICH的危險因素,是否受到了種族的影響。ERICH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納入了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ICH患者。根據(jù)年齡(±5歲)、性別、種族/民族、地區(qū)等,按1:1匹配對照組。獲取患者的高血壓病史和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等情況。使用條件邏輯回歸分析對同一種族患者進行比較,使用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總體ICH,以及按ICH部位等分組分析。研究納入了958例白人、880例黑人和766西班牙裔ICH患者。對于ICH患者,未經(jīng)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黑人(43.6%,P<0.0001)和西班牙裔(46.9%,P<0.0001)的ICH風險高于白人(32.7%)。校正酒精攝入量、抗凝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教育程度、醫(yī)療保險狀況等因素后,多變量分析顯示,經(jīng)過治療的高血壓仍是總體ICH的危險因素(白人 OR1.57, 95% CI 1.24-1.98,P<0.0001;黑人 OR 3.02, 2.16-4.22,P<0.0001;西班牙裔 OR 2.50,1.73-3.62,P<0.0001)。而未經(jīng)治療的高血壓對總體ICH的危險影響更大(白人 OR 8.79,5.66-13.66,P<0.0001;黑人 OR 12.46, 8.08-19.20,P<0.0001;西班牙裔 OR 10.95,6.58-18.23,P<0.0001)。此外,種族和ICH風險之間存在相互作用(P<0.0001)。不管高血壓有沒有經(jīng)過治療,都是ICH的風險因素;如果不治療,ICH的風險會進一步擴大;相對于白人而言,未經(jīng)治療的高血壓對黑人和西班牙裔的ICH風險影響更大。----------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
腦出血絕大數(shù)都是高血壓引起的,突發(fā)起病,患者家屬基本都比較慌張,但是越是這個時候家屬都要淡定,只有穩(wěn)定住自己的情緒,才可以幫助腦出血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在腦出血發(fā)病的頭一個月是很關鍵的,關系到患者康復的程度,所以頭一個月的康復治療、藥物治療一定不能放棄,發(fā)病后的3-6個月內(nèi)都是康復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這兩個時間點,后悔莫及。腦出血后遺癥最先影響到的是肢體功能的障礙,因為肢體行動不便造成運動量相應減少,這就需要家屬在患者康復的過程中,持之以恒的為患者做肢體康復運動,尤其是專門針對上肢、下肢的關節(jié)部位活動舒展,同時要注意活動的力度要由輕慢慢加重,堅持每天讓患者針對肢體部位活動,防止因為長期臥床引起的肌肉萎縮,痙攣等等。針對肢體的康復,可以選擇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針灸、康復儀器輔助治療,越早越好。腦出血后遺癥其次影響到的是語言功能的障礙,因為腦出血是腦部血管破裂造成的,所以出血部位的淤血會壓迫到腦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影響對應的肢體、語言功能,在淤血手術排出一部分后,其他的無法通過手術排出的需要在病人日后的康復中,由人體腦部慢慢吸收、消散。病人由于受到語言功能的困擾,大多會出現(xiàn)口齒不清、表達不清、記憶力衰退等等,這時就需要家屬在面對病人表述不清時,不要態(tài)度不好、不耐煩,一定要有耐心,并且一定要多和病人聊天、鍛煉他的語言能力,復述能力。多和病人聊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讓病人自己產(chǎn)生強烈的溝通的意愿,這樣會更有助于病人語言能力康復。腦出血后遺癥最容易影響到的、也是很嚴重的一點就是心理障礙,因為腦出血后遺癥帶來的肢體和語言功能障礙,會導致病人與其他人溝通的時候遇到障礙、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也因為肢體的障礙導致行動的不便,這會極大的影響到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患者也因此患上抑郁癥,所以除了肢體、語言上的康復,同時不要忘記對患者多一些用心的、溫暖的關懷,不時的予以開導,多幫助患者運動康復,做從前喜歡做的事情,恢復他的自信心,這也是對于腦出血后遺癥患者最重要的一項康復。
總訪問量 161,917次
在線服務患者 182位
科普文章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