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云浮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是集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對癥支持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臨床診療科室,開設病床80張,有主任醫(yī)師 1名,副主任醫(yī)師 3名,主治醫(yī)師6名;科室長期聘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專家黃曉波教授,以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高級物理工程師林世寅教授作技術顧問。近5年來,獲市級科技成果三等獎一項,獲得廣東省醫(yī)學科學基金1項,舉辦省級繼續(xù)教育項目2項,發(fā)表論文二十多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
科室擁有國際先進的放射診療設備,包括128層超高端寶石能譜CT、1.5T核磁共振、彩色多譜勒等腫瘤診斷設備,以及瑞典醫(yī)科達synergy、德國西門子PRIMUS Plus型雙光子高能直線加速器、三維適形與調強治療計劃系統(tǒng)(Monaco TPS)、螺旋CT與X光模擬定位機等放射治療設備,可實現腫瘤的精確診斷與精確的逆向調強放射治療(IMRT)、立體定向消融放療(SABR/SBRT),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和三維適形放療(3DCRT)。
經過十多年的積累,科室已于2013年建立腫瘤一區(qū)(腹盆腔腫瘤組)和腫瘤二區(qū)(頭頸胸腫瘤組)。為保證腫瘤診療的整體質量,自2009年起,科室對所有初治腫瘤患者,均根據病人的身心狀況、腫瘤的部位、病理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發(fā)展趨向,堅持與相關學科開展規(guī)范化的多學科協(xié)同診療(MDT),合理的、有計劃地應用現有的多學科有效治療手段,為患者制訂規(guī)范化、個體化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方案,更加注重手術、放療、化療和基因靶向等綜合治療手段在保留器官功能中發(fā)揮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質量。近幾年該科開展了以下特色技術:
1. 生物劑量與臨床敏感性指導下的局部晚期鼻咽癌野中野加量調強放療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局部晚期鼻咽癌常規(guī)放療技術不能給予根治劑量的技術難題,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目前該技術自2010年至今已開展106例,隨訪至今5年生存率已達到70.2%,生活質量較好。
2.術前同期放化療聯(lián)合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II-III期中低位直腸癌:2012年至今已開展50例,同期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率達到28%(14/50),保肛率較以往明顯提高,技術成熟,患者耐受性好,無明顯副反應,所有患者隨訪至今無一例局部復發(fā)。
3.基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與術后復發(fā)風險評估的個體化治療:通過對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標本進行ER、PR、HER2、和Ki-67等分子標記物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按第12屆St.Gallen共識對4種標記IHC(ER、PR、HER2和Ki-67)進行乳腺癌近似分子分型,根據其不同分型的臨床特點與術后復發(fā)風險,作出恰當的預后評估與個體化的治療,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整體預后。
4.術前化療+保乳根治術+術后化、放療的綜合治療技術:對原發(fā)腫瘤≤3CM的乳腺癌患者直接采用保乳根治術+術后化、放療的綜合治療模式,而對原發(fā)腫瘤>3CM但≤5CM的乳腺癌患者則采用術前化療+保乳根治術+術后化、放療的綜合治療模式,在根治性切除乳腺惡性腫瘤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并提高了生活質量,受到廣大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及家屬的極力推崇。
5.放療聯(lián)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療EGFR 突變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自2012年開始針對EGFR(+)者采用EGFR-TKI 進行為期3個月的吉非替尼新輔助靶向治療,后再行根治性放療同步靶向治療。至今應用的62例患者,通過新輔助靶向治療前后進行的CT定位掃描進行治療計劃對比,進行新輔助靶向治療者其降期效果顯著,多數患者進行3DCRT時其V20從原來的超過30-40%下降到22-30%左右,使放射治療更加安全,放療劑量得到提高,其近期療效及治療耐受性均較同步放化療患者明顯提高,尤其是對N2淋巴結較大或V20超過35-37% 的EGFR(+)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非常明確的臨床應用價值。
6.分子病理指導個體化靶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根據其種基因表達情況,制訂個體化療的全身與局部治療方案,多個晚期EGFR突變型肺腺癌(繼發(fā)性腦轉移)存活時間超過4年,一個達到5.5年,療效明確。
7.本科開展的“無吐”化療技術,不但大大提高了腫瘤病人化療的舒適度,更為促進患者食欲,改善病人營養(yǎng),提高其化療耐受性,從而為保障化療順利完成,最終達到提高療效的良性循環(huán)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8. B超引導下picc置管術,該科于2005年開展了picc置管術及鎖骨下靜脈置管術,解決了化療藥及靜脈高營養(yǎng)液外滲局部組織壞死及靜脈炎。保證了急救時有效的靜脈通道,緩解了病人長期治療反復穿刺痛苦,但仍有患者血管變異常規(guī)置管困難,該科對疑難病人B超引導下picc置管或醫(yī)生采用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穿刺成功率98%以上,規(guī)范護理,外周導管相關血源性感染/機械性靜脈炎/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B超引導下picc置管術及鎖骨下靜脈置管術是一種安全、成功率高的深靜脈置管方法,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