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作”了,怎么“作”的健康? 作者丨小好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藥學部 中級藥師 審稿丨王燕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主任醫(yī)師 來源丨醫(yī)學界內(nèi)分泌頻道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一直是首先應弄清楚食物的兩個屬性:升糖指數(shù)和升糖負荷。 攝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nèi)被分解消化為單糖,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由于不同食物所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種類不同,對血糖的影響也不一樣。 那么上述兩個指標是如何評價它的呢? 升糖指數(shù) GI 以碳水化合物為單位,考察是同樣重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為50 g),相對于50 g葡萄糖帶來血糖值的變化,是經(jīng)典用于糖尿病飲食主要參考指標。 * GI≤55%為低GI食物,55%~70%為中GI食物,GI≥70%為高GI食物。 升糖負荷 GL 升糖指數(shù)和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的乘積。一個相對較新的名詞,直接以食物為單位,顯示食物升高血糖的水平。 升糖負荷更為直觀的反映了食物的升糖效果,一些食物例如胡蘿卜、香蕉、西瓜或是全麥面包,可能有高的升糖指數(shù),但含有相對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升糖負荷也相對較低,這些食物對血糖的影響較小。 * GL≤10為低GL食物,10~20為中GL食物,GL≥20為高GL食物。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與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一樣,離開“劑量”談任何食物的好壞都是耍流氓!那么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常見食物的“劑量表”—— 表. 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數(shù)和升糖負荷表(見文章末) 收藏了這張表,以后糖尿病患者吃飯算起劑量來肯定十分便利!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還要get哪些飲食小Tips呢? 1 應定時定量進餐,細嚼慢咽,可將每天熱量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3餐,或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將1天的熱量分配到5~6餐。 2 可采用劃餐盤法,劃“十”字將食物等分成4份,其中2份為淀粉類主食,1份為肉類食物,1份蔬菜,另外1杯脫脂奶或清湯,1片新鮮水果。升糖指數(shù)高的食物應盡量避免或控制攝入量。 3 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多汗,身體失水量較大,糖尿病人本身容易口渴,是體內(nèi)缺水的表現(xiàn),部分患者擔心多喝水多尿,所以口渴卻不敢喝水。這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限制飲水以防脫水,并盡量選用涼開水。 4 夏天各種時令水果大量上市,但糖尿病患者不可貪食。當吃升糖負荷較高的水果時,應選擇兩餐之間食用,同時相應的正餐主食量須相應減少。 5 當季瓜類蔬菜是當前良好的解暑食材,包括黃瓜、苦瓜、絲瓜、南瓜等,也都是十分適合糖尿病人吃的食物。 最后,來看看糖尿病患者常常困惑的兩個問題—— 1. 糖尿病人需要低鹽低脂飲食嗎? 糖尿病雖然是以高血糖為代謝特征的疾病,但是當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時候,血液中的糖基化復合物和脂肪物質(zhì)增加(糖可以轉(zhuǎn)變?yōu)橹荆菀讓е聞用}硬化和大血管血流減少,同時腎臟負荷也增加。 因此,控制糖類攝入的同時需要低鹽低脂飲食,以降低心血管風險、減少腎臟負擔 2. 糖尿病人應盡量避免外出就食? 不是不可以外出就食,而是在外就食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定時定量的攝入食物,不利于嚴格的血糖控制。 因此,如果在外就餐,進餐的數(shù)量仍然需要按照平時的量,并且應避開高糖、高鹽、高脂的食物,注意食物品種的選擇和總量的攝入。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1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導[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3. 3. 莫永珍.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和教育[J]. 中華護理雜志, 2006, 41(5):477-478. 4. Foster-Powell K,Holt S H A, Brand-Miller J C. International table of glycemic index andglycemic load values: 2002[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2, 76(1): 5-56. 5. Holt S H, Miller JC, Petocz P. An insulin index of foods: the insulin demand generated by 1000-kJportions of common foods.[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7, 66(5):1264-76.
甲亢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內(nèi)分泌疾病。雖然甲亢不是妊娠的絕對禁忌癥,但如果臨床處置不當、甲亢病情控制不好,對孕婦及胎兒同樣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為確保母嬰安全,甲亢孕婦必須遵守下列“五項基本原則”: 1、治療方式首選口服藥 甲亢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131及手術。 妊娠期甲亢的治療應以口服藥為主,孕早期首選丙基硫氧嘧啶(PTU),孕中、晚期換用他巴唑(MMI)。用藥劑量不宜過大,丙基硫氧嘧啶(PTU)最大劑量不應超過每天200毫克(4片),以每天50~150毫克為宜,因為用藥劑量過大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甲狀腺發(fā)育。若癥狀仍難以控制,可適當加用心得安等藥物。 2、禁用同位素檢查及治療 甲亢婦女可以采取同位素治療,但半年以內(nèi)不得懷孕。一旦懷孕以后不可接受甲狀腺攝131碘檢查,更不能采用同位素治療甲亢,以免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 如果藥物治療不奏效或有禁忌而不得不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應選在懷孕4~6月(孕中期)進行,且術前應盡量將患者甲功控制正常。 3、甲功控制不宜過嚴 甲亢孕婦的病情控制要適度,不必將患者心率、基礎代謝率及甲功水平(T3、T4)等各項指標完全控制在正常范圍。因為妊娠期孕婦本身的基礎代謝及甲功水平就比正常人略高,因此,將孕婦甲狀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的上限或略高于正常就完全可以。 如果控制得過于嚴格,反而容易引起母親及胎兒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4、孕期檢查不可放松 甲亢孕婦屬于高危妊娠,需要增加孕期檢查(如B超檢查)的頻率,以了解胎兒的發(fā)育情況,是否有甲狀腺腫大或其他畸形。 另外,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TRAb)能夠通過胎盤,刺激胎兒甲狀腺,引起新生兒一過性甲亢(發(fā)生率1~2%)。因此,孕期需要定期測定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TRAb)的濃度,如果TRAb明顯高于正常,提示可能會發(fā)生“新生兒甲亢”,需要預先采取措施。 5、產(chǎn)后哺乳有講究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抗甲狀腺藥物可能會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因此,患甲亢的產(chǎn)婦不宜哺乳。 但近年的諸多臨床研究表明,甲亢患者服用中等劑量(PTU<300 毫克/日或MMI<20 毫克/日)的抗甲狀腺藥物(無論是PTU還是MMI)產(chǎn)后哺乳是安全的,不會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也未發(fā)現(xiàn)粒細胞減少、肝功損害等并發(fā)癥。 為安全起見,建議患者在哺乳后立即服藥,四個小時之后再喂第二次奶,使哺乳與上次服藥間隔至少3~4小時,此時母乳中藥物濃度已經(jīng)很低,對嬰兒幾無影響。當然,也不要忽視對嬰兒甲狀腺功能的監(jiān)測。
總訪問量 76,910次
在線服務患者 22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