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最全講解!乙肝治療期間應做哪些必要檢查? 2018-01-06 肝博士 實驗室指標是慢乙肝患者病情的直接表現(xiàn)??共《局委熯^程中定期檢測相關指標有助于判斷病情及抗病毒藥物療效。 慢乙肝的實驗室指標等眾多,究竟哪些指標最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1)采用抗病毒治療的病人應定期(至少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包括ALT、AST、白蛋白、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必要時應檢測GGT(血清r谷氨酰轉移酶)、AKP(血清堿性磷酸酶)、CHE(血清膽堿酯酶)和乳酸脫氫酶等。 (2)乙肝患者應定期復查HBV標志物,即“兩對半”,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還可以增加HBcAb-IGM\IGG等,最好做定量或半定量檢測。 (3)至少每3個月復查一次HBV-DNA 。 (4)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應查血清蛋白電泳,必要時查前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至少半年復查一次“肝纖維化四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III型前膠原、IV型膠原)。原則上每半年復查一次腹部B超。每年復查一次瞬時彈性肝纖維測定。 (5)服用阿德福韋酯或者替諾福韋酯者,應定期檢測腎功能,特別注意肌酐數(shù)值的情況。用替比夫定者應注意CK肌酸激酶檢測。 (6)使用普通或長效干擾素者要檢測各種不良反應指標。使用Peg IFN a-2a,Peg IFN a-2b時要關注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的情況,使用1年以上的患者需做X線胸片及眼底檢查。 (7)兼有脂肪肝的患者需查血脂(包括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并做腹部B超,必要時做四溴酞鈉(BSP)排泄試驗和靛青綠(LGG)排泄試驗。 (8)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每年復查AFP(對原發(fā)性肝癌的檢出率可達75%左右),還可測定銅氧化酶(血清銅藍蛋白,該項化驗在肝癌的陽性率為78.3%,肝硬化組僅為12.5%),同時關注GGT和LDH是否與AFP同時增高,必要時做腹部CT、磁共振,甚至行肝穿刺病理檢查,篩查肝癌或對比療效。 更多人在看 肝臟有三愛,也有三惡!身體5個征兆表明肝病在惡化! 肩膀痛是肝癌信號?每天吃它肝炎走不到肝癌 叛逆大學生撕毀畢業(yè)證做了這事,竟惠及1億國人,連劉德華都稱他為偶像 乙肝患者怎樣才能不發(fā)展成肝癌 突破!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療法! ↓↓↓ 點擊"閱讀原文" 【福利多多哦~】 閱讀原文 閱讀 1495 7 投訴 廣告
什么是乙肝小三陽?? 乙肝“小三陽”是指在乙肝的“兩對半”檢查的五項指標中,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檢測均是陽性。 小三陽分為病毒陽性和病毒陰性 一、乙肝病毒DNA長期陰性小三陽,HBV復制減少、病情穩(wěn)定、傳染性弱。病人也沒有其他不適,病情長期穩(wěn)定,這種情況可以不用治療。但是一定要警惕肝纖維化的進展,定期檢查肝功、B超等。同時要接受醫(yī)生的意見而根據(jù)情況接受治療,以免發(fā)生慢性肝損害,最終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 二、最嚴重的是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復制(PCR檢測>106),肝功能不正常,稱為“e抗原陰性的慢性乙肝”。 它的特點是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是由于乙肝病毒變異所致。這種乙肝小三陽反而比乙肝大三陽嚴重,其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會更高。 大三陽轉小三陽后部分患者由于養(yǎng)護不當,會出現(xiàn)復發(fā)的現(xiàn)象,而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肝硬化。因此大三陽患者在治療后轉為小三陽也不可大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警惕大三陽的“假轉陰”現(xiàn)象 前面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大三陽E抗原轉陰有種假轉陰的現(xiàn)象,此種情況是由于治療不當引發(fā)病毒出現(xiàn)某種變異,這種情況往往更“陰險”,小三陽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定期復查。 2、堅持后期鞏固治療 大三陽轉小三陽后不要立即停藥,這樣會導致受損的肝細胞得不到修復,新的肝細胞生長發(fā)生障礙,肝功代謝始終異常,加之機體免疫力不足,很容易造成病情反彈。 3、定期復查 大三陽轉小三陽后雖然病毒復制得到抑制,但并不說明體內沒有病毒存在,只是復制能力較弱。如果不定期復查,一旦病毒復制、活躍后而沒發(fā)現(xiàn),隨著病毒量的不斷增加,肝臟受損逐漸加重,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也會增大。 4、保持好的生活習慣 如吸煙、喝酒、過度勞累、熬夜、睡眠不足等,都會導致病情復發(fā)。所以小三陽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忌煙忌酒,并堅持體育鍛煉。飲食規(guī)范,不要暴飲暴食,富裕營養(yǎng)易消化飲食。
現(xiàn)在還有很多患者存在誤區(qū),認為乙肝不用治療,其實是誤解了醫(yī)生的意思,乙肝在病情穩(wěn)定期的確是暫時不用治,但是要進行定期隨訪,通過隨訪檢查來發(fā)現(xiàn)病理進程,判斷下一步診療方案,那么我們就來看哪三種情況是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的。 一、經(jīng)臨床檢測,有明確肝炎發(fā)作的病人 1.HBVDNA水平: HBeAg陽性病人,HBV DNA≥ 20000 IU/ml; HBeAg陰性病人,HBV DNA≥ 2000 IU/ml。 2. 轉氨酶水平: 一般要求轉氨酶持續(xù)升高≥2 倍正常上限。 二、經(jīng)病理檢查,有明顯炎癥或纖維化的病人 對持續(xù)HBVDNA陽性,但達不到上述治療標準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如肝穿病理檢查或肝臟彈性測定發(fā)現(xiàn),存在明顯的肝臟炎癥(2級以上)或纖維化(2級以上)時,因疾病進展風險較大,可考慮給予抗病毒治療。 三、有肝硬化證據(jù)的病人或有家族肝硬化、肝癌病史的病人 如果存在肝硬化的客觀依據(jù),或者家族中長輩或隔輩親屬有肝硬化、肝癌病史的,只要HBV DNA陽性,無論轉氨酶和HBeAg情況,均建議積極抗病毒治療。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開始治療前應排除合并其他肝病的可能,比如甲肝、戊肝等其他病毒性肝炎,或藥物、酒精和免疫等其他因素所致的轉氨酶升高,定期體檢能夠有效監(jiān)控病情,抓住治療時機,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對于不需治療的乙肝患者至少1需要每半年一次體檢。
總訪問量 47,043次
在線服務患者 48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