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藥源網(wǎng)的報道http://www.yy-w.org/drupal/?q=node/36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多發(fā)于40—60歲之間絕經(jīng)期前后的婦女。晚期乳腺癌大多已經(jīng)發(fā)生轉(zhuǎn)移,無法進行手術切除。 臨床上,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依賴藥物治療,包括化療,激素治療及中醫(yī)藥治療,也可視情況采取放射治療。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盡管乳腺癌的治療現(xiàn)狀較過去有所改善,但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多年來,以Wei R. Chen為首的美國,中國,秘魯國際合作研究小組一直在探索應用免疫學的方法來治療乳腺癌。今年三月份,Wei R. Chen 的研究小組在 J. Photochem.Photobio. Sci. 2011發(fā)表了用激光免疫療法治療晚期乳腺癌的研究成果。 激光免疫療法的機理是利用自身的免疫能力達到消滅癌細胞的目的。 其方法是先向原發(fā)腫瘤灶內(nèi)注入可吸收一定波長的光吸收劑靛氰綠(ICG), 之后用近紅外光譜激光非侵入性介入直接破壞腫瘤原發(fā)病灶內(nèi)的癌細胞, 使其成為癌細胞抗原自體接種的來源, 再立即將免疫佐劑糖化脫乙酰殼多糖 (GC) 注射在照射過的腫瘤內(nèi), 從而激發(fā)機體長期的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以達到消滅未治療的轉(zhuǎn)移癌細胞。已有十位來自秘魯?shù)耐砥谌橄侔┗颊呓邮芰思す饷庖忒煼ǖ脑囼灐?其中一位患者獲得完全緩解(CR),其肺部的轉(zhuǎn)移癌灶完全消失。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PR)之和比率為62.5%, 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病情穩(wěn)定(SD)總和比率為75%。 至發(fā)稿為止死亡率為零。 激光免疫療法無毒, 易耐受, 除激光產(chǎn)熱造成的局部反應如疼痛, 紅腫,皮膚出現(xiàn)水泡外,該十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副作用。初期臨床試驗顯示激光免疫療法對晚期乳腺癌療效肯定,前景可觀。 能夠定向抑制殺滅腫瘤細胞,清除轉(zhuǎn)移病灶,防止擴散和復發(fā)。其毒副作用與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比較則是微不足道。且所需用的儀器設備簡單, 易普及推廣。目前Wei R. Chen的研究小組正在向FDA申請在美國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希望通過大量群體的治療研究進一步掌握激光免疫療法的療效與乳腺癌基因類型的關系, 尋求與其它免疫療法合用以增強療效的可能性, 設計出晚期乳腺癌最科學的治療方法。Wei R. Chen 的研究小組也計劃將激光免疫療法應用于治療其它晚期腫瘤如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結(jié)腸癌等。
《Cell》雜志聚焦人類疾病,以“Human Disease”為題介紹了多個方面的綜述和研究進展,其中涉及多個癌癥研究方面,比如腫瘤細胞代謝狀態(tài)的新發(fā)現(xiàn),以及新型癌癥抗體免疫療法的相關綜述。癌癥免疫療法又稱為生物療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免疫機制對抗癌癥疾病,這種治療方法大約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單克隆抗體,第二是癌癥疫苗及其它主動免疫治療,最后是非專一性免疫治療和其它佐劑。其中抗體,一度曾被稱為是癌癥治療的“神奇子彈”,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單抗藥物對于腫瘤治療效果顯著。來自喬治城大學醫(yī)學院的Louis M. Weiner博士就是這一領域中的著名科學家,曾獲得過相關的不少重要成果。此次Cell雜志也特別邀請他,撰寫了題為“Antibody-Based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綜述性文章,概括了近期癌癥抗體免疫治療的新進展。新型抗體免疫療法單克隆抗體是目前癌癥免疫治療中最廣泛應用的方法,主要采用大量合成的人造抗體來引發(fā)免疫應答,由于并非是自身所產(chǎn)生的抗體,因此從狹義上被認為是被動免疫的一種,目前在乳腺癌和結(jié)腸癌治療方面,利用這種方法研制的新型抗腫瘤藥物已經(jīng)發(fā)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基礎機理和技術的發(fā)展,針對這些單克隆抗體藥物也進行了一些改進,這些改進將有助于抗體藥物更好的結(jié)合到細胞上,并直接刺激機體作出免疫應答,產(chǎn)生類似疫苗的作用。還有一些研究設計改進藥物,提升其殺傷力,比如傳遞化療,毒素,以及其化學物質(zhì)?!拔覀冋饺胍粋€新時代——抗體不再僅僅是有效治療方法的補充成分,而是腫瘤患者治療方案的核心部分”,Weiner博士說,“抗體癌癥治療取得的進步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勝利,而是一項跨時代的進步?!眎pilimumab藥物新型癌癥抗體免疫療法的一個范例就是ipilimumab,這是一種去年批準上市,用于治療晚期黑色素瘤藥物,商品名稱為Yervoy。晚期黑色素瘤具有毀滅性,治療藥物極少,而且無一能有效延長患者壽命。Yervoy是FDA批準的第一種確實能延長患者壽命的治療晚期黑色素瘤藥物。這種單克隆抗體能有效阻滯一種叫做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的分子。CTLA-4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削弱其殺死癌細胞的能力。Yervoy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幫助人體免疫系統(tǒng)識別、瞄準并攻擊黑色素瘤癌細胞。其給藥方式是靜脈注射。Weiner博士說,“這種藥物能阻擋針對黑色素瘤的免疫應答關閉,幫助機體建立長期針對癌癥的保護作用”,“黑色素瘤病患使用這一藥物后,大約十分之一能進入長期緩解期,甚至可能被治愈?!本唧w來說,在進行這一藥物的研究驗證過程中,多國研究人員選用了676名黑色素瘤患者參加,所有的受試對象都對常用治療藥物無反應,并且癌細胞已經(jīng)擴散或者無法通過手術予以切除。受試患者被隨機分成三組:第一組服用Yervoy加一種叫做gp100的試驗性癌癥疫苗;第二組單獨服用Yervoy;第三組單獨服用gp100。結(jié)果顯示同時服用Yervoy和gp100的患者及單獨服用Yervoy的患者平均可生存大約10個月,而且單獨服用gp100的串者平均生存期限只有6.5個月。
朱博士發(fā)表于健康時報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努力做到化療方案個體化,最大限度提高化療的效果,越來越引起臨床醫(yī)生的注意。解放軍304醫(yī)院腫瘤科開展了體外腫瘤細胞培養(yǎng)加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法(ATP-TCA)和藥敏試驗指導下的惡性腫瘤個體化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減少了化療的盲目性。1.化療在腫瘤治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導致殘疾和早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在35~59歲年齡組中,惡性腫瘤居死因第一位。資料顯示,我國惡性腫瘤年發(fā)病例數(shù)為200萬,死亡約150萬,并以3%的速度遞增且呈年輕化趨勢,居各類疾病中死亡率之最。目前世界對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nèi)分泌治療及生物免疫治療等。在惡性腫瘤治療的諸多手段中,化療作為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方法,較之其他方法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殺滅患者體內(nèi)的腫瘤細胞,因此,化療在惡性腫瘤治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化療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起姑息性治療作用的手段,正在從姑息向根治過渡。199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使用適當,化療在部分腫瘤(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睪丸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胚胎性橫紋肌肉瘤、神經(jīng)母細胞瘤、小細胞肺癌和卵巢癌等)中已成為可以治愈腫瘤的根治性治療手段。經(jīng)輔助化療后可能治愈的腫瘤有乳腺癌、成骨肉瘤、大腸癌、骨肉瘤、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軟組織肉瘤及腎母細胞瘤等?;熢诓糠滞砥谀[瘤中起姑息性治療作用,如延長患者生命、減輕癥狀和減少痛苦,如胃癌、食管癌、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癌、腎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子宮內(nèi)膜癌等。2.影響化療療效發(fā)揮的因素盡管化療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結(jié)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其中,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產(chǎn)生耐藥是導致腫瘤化療失敗的常見因素,也是困擾腫瘤治療的關鍵性難題。耐藥問題是極為普遍的臨床問題,據(jù)美國癌癥協(xié)會估計,90%以上因腫瘤死亡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藥影響。腫瘤細胞耐藥分為原發(fā)性和獲得性耐藥兩大類。目前臨床上通常的做法是,根據(jù)國際腫瘤臨床試驗的循證研究結(jié)果,得知不同的化療藥物對不同腫瘤的治療敏感性不同,即每一種腫瘤有相應有效的化療藥物敏感譜,從而選擇療效最高的化療單藥或多種藥物組成的聯(lián)合方案進行治療。但在臨床上經(jīng)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經(jīng)循證研究公認為對某種腫瘤有效的治療方案,而對有的患者卻毫無效果。如阿霉素對浸潤性乳腺癌是一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治療藥物,但仍有50%的浸潤性乳腺癌病人對這種藥不敏感。又如健擇,對非小細胞肺癌公認的療效明顯,但也有60%以上的病人療效并不明顯。專家認為,這是因為腫瘤是一個異質(zhì)性、多形態(tài)、分化程度不等的細胞群體。腫瘤對各種化療藥物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即不同的腫瘤類型或同一類型的不同病人,甚至同一病人在不同的發(fā)病階段,對化療的敏感性并不完全相同,治療效果差別也很大。至今還沒有一種化療藥物或幾種化療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能對某一種腫瘤100%有效。為此,建立一種像細菌敏感試驗一樣,通過相對可靠的敏感試驗方法,對不同的病人準確篩選敏感的化療藥物,并確定其劑量,真正實現(xiàn)臨床的個體化用藥。3.藥敏指導下個體化化療的優(yōu)勢近年來,隨著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的進展,國內(nèi)外學者正在不斷尋找簡便易行、準確可靠的化療藥物敏感性檢測方法,目前已創(chuàng)立體內(nèi)和體外兩大系列、10多種藥敏試驗方法。其中,原代腫瘤細胞培養(yǎng)是迄今為止最為理想的藥敏試驗方法之一。該方法的特點是對直接從患者體內(nèi)獲取的新鮮腫瘤組織進行培養(yǎng)——由于腫瘤細胞剛剛離體,其生物學性狀尚未發(fā)生大的變化,因此能較真實地反映整個腫瘤細胞群體的特性及不同供體的個體差異,能夠比較確切地代表體內(nèi)狀態(tài)。近年來,國外多家研究機構(gòu)應用該方法,并配合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法或四唑鹽比色法,檢測了多種惡性腫瘤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并且已在世界多個國家對該方法進行了多中心的臨床研究,證實其有較高的臨床符合率,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僅在2003年,國外就有多項相關研究,如:用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藥敏法指導59例復發(fā)卵巢癌患者的化療,結(jié)果與按經(jīng)驗選用的化療方案的療效相比,其有效率增加了兩倍,患者的生存期延長了1倍;用四唑鹽比色法指導45例婦科腫瘤(子宮內(nèi)膜癌、宮頸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化療,并觀察其臨床療效,結(jié)果在藥敏試驗陽性的30例患者中,有26例有效,而在藥敏試驗耐藥的15例患者中,有14例病情進展或死亡。此外,國外還用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法,檢測31例轉(zhuǎn)移性惡性黑色素瘤對8種化療單藥或不同的化療組合方案的藥物敏感性,結(jié)果提示,腫瘤對treosulfan+健擇的敏感性達76%,耐藥的比例是10%;對健擇+順鉑的敏感性達55%,耐藥的比例是21%。這表明,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法可被用于指導惡性黑色素瘤的個體化化療藥物的選擇。國外大量臨床實驗結(jié)果證實,該技術在實體瘤的體外實驗結(jié)果和體內(nèi)藥物治療效果上的一致性高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