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脂肪肝遇見維生素E,想說愛你不容易
雖然生活方式的改善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的治療最為安全可靠,但研究者對于藥物治療的探索并未停止。近年來兩篇關于維生素E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循證級別研究結果分別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和美國醫(yī)學會會刊(PAMA)。PIVENS研究將247名確診的非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給予吡格列酮(胰島素增敏劑,糖尿病藥物),維生素E以及安慰劑96周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維生素E治療組相比安慰劑組對肝臟組織學改善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43%對19%),吡格列酮組中雖然可以觀察到部分治療效果,但與安慰劑組相比并不明顯。另一項與之類似的研究(TONIC)歷時5年,接收173名未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入組,隨機給予維生素E,二甲雙胍(糖尿病藥物)以及安慰劑進行干預,經(jīng)過96周治療后卻發(fā)現(xiàn),雖然維生素E治療組在部分組織學指標如肝細胞氣球樣變評分(hepatocellular ballooning score)(p=0.006)和脂肪肝活動評分(NAFLD activity score)(p=0.02)有所改善,但在其他組織學指標及肝酶學等觀察指標上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兩項研究似乎相反的結論使得維生素E治療脂肪肝的前景撲朔迷離,但是分析兩項研究的細節(jié),不難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他們略有差別的試驗設計造成的。首先,PIVENS的研究對象是沒有糖尿病的NAFLD成年患者,而TONIC入組的是患有NAFLD的未成年人(7-17歲)。另外,在主要研究指標方面,與以肝組織學改變?yōu)橹饕芯恐笜说腜IVENS相比,TONIC研究是以轉氨酶等肝功能指標為主要研究觀察數(shù)據(jù),該試驗在對組織學標本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雖然肝臟纖維化等病理學指標未見明顯改善,但維生素E治療組在評價炎癥病變程度的兩項病理評分中卻具有優(yōu)勢。 正基于這兩項研究結果,2012年美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推薦Vit E(800IU Qd)用于改善無糖尿病的成年NASH患者的肝組織學損傷,并推薦維生素E為成年無糖尿病的NASH患者的首選用藥。而兩項研究都未能證實維生素E能夠逆轉肝臟纖維化,所以在指南中也沒有推薦其作為脂肪性肝硬化的治療用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PIVENS還是TONIC研究,維生素E的使用都長達96周,也就是說需要長期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E才能減輕肝臟的脂肪性變,雖然可以理解,組織學的改善需要時間,但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即使是維生素類也可能令使用者暴露于其他的某些風險中。曾經(jīng)作為抗氧化應激明星產品的維生素E在歐美風靡一時,人們甚至一些醫(yī)生相信它具有美容,延緩衰老等作用,但熱銷數(shù)十年后,多個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抗氧化劑的補充并非是像最初人們所認為的那么美好。雖然學界對于長期服用高劑量維E是否導致總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上升爭執(zhí)不休,尚無定論,但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健康人群補充高維生素E提高了服用者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腫瘤的暴露風險。 所以,對于擬選擇維生素E治療的NASH 患者來說,充分評估用藥風險顯得十分必要,如在用藥之前需要篩查生殖性腺腫瘤發(fā)生風險,同時也需要告知患者,使其對用藥療程有所預估。再者,從TONIC研究結果可以看到,維生素E雖可改善NASH的炎癥損傷,而這種改善可能與轉氨酶的下降程度并不一致,或者說不能簡單的由肝臟酶學指標變化來判斷治療效果。 任何藥物都是把雙刃劍,治療過程需要因人而異進行調整,對于脂肪肝患者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動起來,不良生活習慣的徹底改變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