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SV是什么?RSV(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2、RSV為什么是必經(jīng)之路?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群血清RSV-IgG抗體陽性率在1-6月齡為71%,隨年齡逐漸上升,在6-12月齡、1-3歲、3-6歲、6-20歲分別為84%、89%、96%和98%,在20歲以上達到100%。同時也說明其在小嬰兒發(fā)病率最高。3、RSV流行概況?其在全球呈廣泛流行,受地理位置、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我國好發(fā)于冬、春季,南方地區(qū)則多在春季或夏季,與溫度、濕度均有關。4、RSV如何傳播?①傳染源:RSV感染后潛伏期2-8d,有癥狀的感染者和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都可傳播病毒。②傳播途徑:(1)接觸傳播,主要通過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觸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傳播。(2)飛沫傳播,如近距離接觸咳嗽、打噴嚏的患者。(3)氣溶膠也可引起傳播。5、RSV如何預防?洗手和接觸防護是預防傳播的重要措施。(備注:RSV可在手和污物上存活數(shù)小時;RSV感染不能產(chǎn)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護兒童免于再次感染。)①家庭預防:(1)加強對RSV感染及防治方面的認知;(2)提倡母乳喂養(yǎng)至少6個月;(3)避免暴露于煙草和其他煙霧;(4)在RSV流行季節(jié),限制高風險嬰兒去兒童保育機構、人員密集地;(5)在任何場所均應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尤其是高風險嬰兒在暴露于有呼吸道感染風險的年長兒童時;(6)養(yǎng)成良好的咳嗽衛(wèi)生習慣。(7)家人外出回家后做好個人清潔衛(wèi)生后再抱寶寶,盡量不要直接親吻寶寶的口鼻,避免造成感染。??(8)定期清潔寶寶的玩具、衣物、餐具,如酒精噴灑、紫外線照射、高溫消毒等②特異性預防:(1)藥物預防:目前國內未引進。(2)疫苗:目前暫無。備注:高風險嬰兒:年齡<3月、早產(chǎn)嬰兒、先天性心臟病、低出生體重、慢性肺疾病、囊性纖維化、先天性氣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協(xié)調、神經(jīng)系統(tǒng)系統(tǒng)、免疫缺陷或唐氏綜合征患兒等。6、RSV感染后癥狀?①RSV感染“早期”大都局限于“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xiàn)為鼻塞,伴/不伴流涕、咳嗽、聲音嘶啞等,往往伴有發(fā)熱(多為中低熱,>39℃高熱不常見)。備注:對大孩子可能就是一個“感冒”,隨之好轉,對2歲以下嬰兒,可能只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前奏。②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多在早期癥狀出現(xiàn)后的3-4天,主要表現(xiàn)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多見于嬰兒及2歲以下兒童,出現(xiàn)咳嗽/加重、喘息,進一步加重出現(xiàn)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xiàn)發(fā)紺、呼吸暫停;其他常見癥狀:嘔吐、煩躁、易激惹、喂養(yǎng)困難等,5-7天達疾病高峰。備注:若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持續(xù)3天以上、咳嗽喘息明顯,甚至有鼻翼煽動、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時胸部凹陷,或有精神不好、煩躁不安、喂養(yǎng)困難或脫水等癥狀,家長須及時送孩子就醫(yī)。③RSV肺外表現(xiàn):可出現(xiàn)心肌損傷、右心功能不全、間質性心肌炎、嚴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中樞呼吸暫停、癲癇、RSV腦病、RSV腦炎、RSV腦膜炎等。另外,極少數(shù)病例可出現(xiàn)低體溫、皮疹、血小板減少和結膜炎等。7、RSV治療?基本上是支持治療,無特效藥物。8、RSV預后?絕大多數(shù)患兒可以痊愈,住院患兒中3-7%需要機械通氣,部分病例可能會留有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后遺癥,約34-50%的患兒日后繼發(fā)氣道高反應性疾病。
問題一:寶寶出牙會發(fā)熱嗎? 答:正常出牙不會發(fā)熱的。如果還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話,即我們常說的“出牙熱”,一般不超過38℃哦。 問題二:出牙的特點? 答:流口水---1歲左右緩解(此時口腔深度增加、吞咽功能完善),日常用柔軟棉布及時擦拭。 牙齦腫脹、敏感、發(fā)癢—用紗布蘸點涼水擦拭牙齦、磨牙棒等,忌過硬的東西,過于細軟的也不利于牙齒發(fā)育。 情緒不安、煩躁易怒、夜間哭鬧---咬磨牙棒,轉移注意力,臉部按摩等 吸吮手指、抓東西放入口中---注意衛(wèi)生就好。 問題三:護理常識: 答:1、手衛(wèi)生 2、配方奶、牛奶、果汁等都會導致齲齒,因此吃飯后用奶瓶喝一點水有利于清潔口腔。 3、刷牙或其他方式清潔口腔 4、建議最好在1歲時就帶寶寶去牙科進行保健檢查,每隔3-6月一次。 問題四:出牙晚是缺鈣嗎? 答:不一定。超過12個月齡還沒長牙,需查因;常見原因: 1、身體素質:體質好,脾胃好的一般不會,反之則是其中一個因素。 2、胎齡因素:寶寶在胎兒期乳牙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發(fā)育、鈣化,出生時已具備20個乳牙胚。如有無早產(chǎn),小于胎齡等 3、遺傳因素:孕母營養(yǎng) 4、鈣的缺乏:伴有缺乏癥狀,且檢查提示缺鈣。 5、疾病因素:腦垂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唐氏兒等 6、牙齒本身因素 問題五:馬牙是什么? 答:馬牙是在寶寶牙肉(上顎中線兩側、齒齦邊緣)長出來的白色或黃白色的小泡或小點,學名“上牙珠”。一般在出生后4-6周出現(xiàn),過幾個月自行脫落。
總訪問量 141,807次
在線服務患者 110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