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群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普外科周忠勇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普外科史朝暉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普外科孟繼明
主任醫(yī)師
3.5
肛腸科姚坤厚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普外科馬萬里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孫嵩洛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賀志寬
副主任醫(yī)師 講師
3.4
普外科鄭立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李詩杰
副主任醫(yī)師
3.4
劉大晗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王晨宇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謝永錚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汪洋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華龍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李全營
醫(yī)師
3.3
痔(Hemorrhoids)痔是肛門直腸周圍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國內的數據顯示,肛腸疾病患病率高達50.1%,患病率遠遠高于一般常見疾病,且肛腸疾病患者中98.09%有痔瘡癥狀。痔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任何性別,據推測,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50%的個體曾出現(xiàn)過與痔相關的癥狀。痔的發(fā)病機制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遺傳、解剖學特點、營養(yǎng)、職業(yè)、氣候、心理疾患、高齡、內分泌改變、食物及藥品、感染、妊娠、運動、咳嗽、努掙排便、嘔吐、緊身衣服、便秘等。形成痔的病因有主要四種學說:1.內痔靜脈叢-即痔上與痔中靜脈屬支所形成的血管網靜脈的異常擴張;2.肛墊部位的動靜脈吻合的異常擴張;3.肛墊向下移位或脫垂;4.起固定作用的結締組織系統(tǒng)的破壞。痔的臨床表現(xiàn):根據痔的分類分型、嚴重程度而多種多樣,常見的表現(xiàn)有肛門腫塊、肛門出血、大便帶血、肛門疼痛等,嚴重者可導致大便困難、貧血。痔是否需要手術:應根據痔癥狀對患者的影響程度決定:1.對外觀、肛門不適感非常在意,影響日常生活、休息;2.嚴重的脫垂、水腫、嵌頓;3.反復、長期的疼痛、肛門分泌物、出血。目前較為推薦的手術方法:痔切除術(外剝內扎)、痔上直腸粘膜環(huán)切術(PPH)、痔彈力線套扎術、痔芍倍注射術、膠圈套扎術、硬化劑注射術、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經肛門痔動脈結扎術等等,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由手術醫(yī)生選擇具體手術方式,還有一些如冷凍治療、紅外線凝固治療等治療尚不是推薦治療手段。痔手術的目標:1.消除癥狀(如疼痛、出血、嵌頓、腫塊);2.改善外觀(如脫垂、皮贅)痔手術只能解決目前存在的痔,不能起到預防復發(fā)的效果,也就是說,痔是沒有所謂的“根治術”的。術前準備:1.術前相關血液學檢測、心電圖、胸部X線或CT檢查,如反復大便帶血,需行結腸鏡檢查;2.術前晚口服瀉藥或灌腸行腸道準備;3.術前6小時禁食水術后治療:術日補液、止血、止痛治療,口服藥物止痛消腫、保持大便軟化、傷口換藥、肛門熏洗坐浴治療,定期復診;痔術后愈合時間約在4~6周左右,術后除藥物、坐浴、換藥等常規(guī)治療外,保持大便濕潤、軟化、成形;良好的排便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及作息時間同樣是影響術后愈合的重要因素,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正常的三餐規(guī)律進食,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和水分攝入,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尤其應杜絕飲酒、吸煙;2.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勞累,避免久站、久坐,盡量保持肛門的通風、干燥(衣物穿著避免過緊、過厚);3.堅持每日定時排便,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避免大便干結、稀便;4.堅持定期復診,檢查傷口愈合情況,及時處理,避免假性愈合。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perianorectal abscess)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指直腸肛管周圍軟組織或其周圍間隙發(fā)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后常形成肛瘺。本質上膿腫和肛瘺是同一種疾病,膿腫是急性期表現(xiàn),肛瘺是慢性期表現(xiàn)。導致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形成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有肛腺感染、異物入侵、創(chuàng)傷、腫瘤、感染性疾病、肛裂、肛周手術等等。男女發(fā)病率約為2:1。根據膿腫的位置,主要分為四種類型:A.肛周膿腫;B.坐骨直腸窩膿腫;C.括約肌間膿腫;D.肛提肌上膿腫。直腸肛管周圍膿腫一旦確診,除個別病例外,均需手術治療,膿腫切開引流是主要的手術方式,切口的位置、方向及長度根據膿腫的類型不同而異。部分膿腫于就診時已經合并肛瘺形成,術中可明確內口的位置及肛瘺的類型,是否行一期肛瘺手術治療目前尚有爭議,應根據患者膿腫及肛瘺的具體情況個體化選擇。如今后形成肛瘺,需行二期手術治療肛瘺。術前準備:1.術前相關血液學檢測、心電圖、胸部X線或CT檢查,盆腔MRI平掃檢查;2.術前晚口服瀉藥或灌腸行腸道準備;3.術前6小時禁食水。術后治療:術日補液、止血、止痛治療,口服藥物止痛消腫、保持大便軟化、傷口換藥、肛門熏洗坐浴治療,定期復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術后愈合時間約在4~6周左右,術后除藥物、坐浴、換藥等常規(guī)治療外,保持大便濕潤、軟化、成形;良好的排便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及作息時間同樣是影響術后愈合的重要因素,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正常的三餐規(guī)律進食,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和水分攝入,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尤其應杜絕飲酒、吸煙;2.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勞累,避免久站、久坐,盡量保持肛門的通風、干燥(衣物穿著避免過緊、過厚);3.堅持每日定時排便,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避免大便干結、稀便;4.堅持定期復診,檢查傷口愈合情況,及時處理,避免假性愈合。
肛瘺(anal fistula)肛瘺是指肛管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瘺管、外口三部分組成。本質上肛瘺和肛周膿腫是同一種疾病,膿腫是急性期表現(xiàn),肛瘺是慢性期表現(xiàn)。所以患者多數有肛周膿腫的病史。肛瘺最常見的癥狀是肛周腫脹、疼痛和分泌黏液或膿液,且這些癥狀反復發(fā)作。肛門周圍可觸及硬結。上述四種只是肛瘺的基本分類,臨床中患者的肛瘺類型多種多樣,可謂“一人一瘺、各不相同”。治療方法也根據患者的肛瘺類型不同、接診醫(yī)生的經驗不同而多種多樣。手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治療肛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其他如保守治療、肛瘺栓、肛瘺鏡等治療方法尚未得到一線推薦。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肛瘺切開術、肛瘺切除術、肛瘺切割掛線術、肛瘺松弛掛線術、LIFT手術、推移瓣手術等。盡管手術方式多種多樣,其目的是一樣的,即消除內口、去除感染灶及瘺管、促進愈合、避免/減少損傷肛門括約肌、保留肛門功能完整。但需要了解的是,目前所有的手術及其他治療手段,都無法達到100%的成功率,且失敗率、復發(fā)率較高,各肛腸中心提供的結果差異較大,失敗率、復發(fā)率在10%~80%左右。如何選擇手術方式,應由手術醫(yī)生根據患者病情進展、術前的肛瘺評估、患者的預期(治愈率/肛門功能)等因素共同決定。術前準備:1.術前相關血液學檢測、心電圖、胸部X線或CT檢查,盆腔MRI平掃檢查;2.術前晚口服瀉藥或灌腸行腸道準備;3.術前6小時禁食水。術后治療:術日補液、止血、止痛治療,口服藥物止痛消腫、保持大便軟化、傷口換藥、肛門熏洗坐浴治療,定期復診。肛瘺術后的愈合時間約在4~6周左右,如果是高位、復雜性肛瘺,愈合時間可能會相應延長。術后除藥物、坐浴、換藥等常規(guī)治療外,保持大便濕潤、軟化、成形;良好的排便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及作息時間同樣是影響術后愈合的重要因素,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正常的三餐規(guī)律進食,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和水分攝入,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尤其應杜絕飲酒、吸煙;2.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勞累,避免久站、久坐,盡量保持肛門的通風、干燥(衣物穿著避免過緊、過厚);3.堅持每日定時排便,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避免大便干結、稀便;4.堅持定期復診,檢查傷口愈合情況,及時處理,避免假性愈合。
總訪問量 71,008次
在線服務患者 59位
科普文章 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