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肛瘺手術的愈合過程中,手術三分功,換藥七分功,所以一定要重視術后換藥。肛瘺術后換藥在醫(yī)院換藥和自行換藥不是一個概念。醫(yī)院換藥包含復查、觀察創(chuàng)面、及時的清理腐肉、查找殘存的瘺道、防止粘連、防止橋形愈合,最后才是抹點藥。而在家自行換藥只是抹點藥,和醫(yī)院換藥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是達不到防止假性愈合的目的。就像蓋一棟樓,如果在蓋樓的過程當中偷工減料,一旦磁磚貼上,誰還能看到?南陽的瘦身鋼筋估計都記得吧?估計只有樓塌了才會知道。再如一個學生在家自學和到學校上課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家自學的學生,老師經常不見,怎么能發(fā)現這個自學的知識點掌握沒有?世上各種事情的道理是一樣的。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到醫(yī)院換藥,不要等假性愈合了再后悔、再埋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要求的提升,痔病患者人群的增多,以及肛腸專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針對痔病的治療,不同的痔病選擇不同的診療方法,而經歷過手術的患者,談痔色變,甚至產生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傳染給了還未診治痔病的患者,從而產生了對痔病治療的擔憂。最常見的擔憂就是疼痛,疼痛帶給病人的記憶尤新,深刻無比;然而事實確是如此嗎?讓我們先簡單的談一下痔病的概念,痔根據發(fā)生部位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其分期如下:內痔的Goligher分類:Gradel明顯的血管充血,但不脫垂。GradeⅡ痔在用力時從肛門脫出,但可自行還納。GradeⅢ痔在用力時從肛門脫出,不能自動還納,而需要用人工還納進入肛管。GradeⅣ痔持續(xù)脫垂,不能復位,出現慢性炎癥改變,粘膜萎縮潰瘍易見。????????痔病臨床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亦不同。其治療原則是:無癥狀的痔病無需治療。根據痔病的癥狀、嚴重程度及適應癥、禁忌癥等綜合因素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單純的內痔出血、癥狀不嚴重時,可以首選藥物治療,如口服止血藥物,外用痔瘡栓劑等,同時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當癥狀加重,藥物治療不能有效緩解時,才考慮或選擇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①內痔注射療法;②內痔套扎療法;③混合痔外剝內扎術、PPH、TST、CRH等手術療法。?????????我科開展多年的內痔注射療法,針對內痔Ⅰ、Ⅱ期出血效果明顯,其治療原理是:將注射劑注射到痔核粘膜下或痔核組織中,通過注射劑的滲透與痔核組織中的微小血管密切接觸,導致痔核血管閉塞,組織纖維化而達到止血和改善脫出的作用。常見的注射劑有泡沫注射液、芍倍注射液等等。對內痔來說,有人還在尋求和宣傳微創(chuàng)治療內痔的路上,而我們早已實現無創(chuàng)治療內痔。注射針孔就是手術創(chuàng)口,并且無需麻醉,肛門鏡下就可以注射,并且可以隨治隨走,無疼痛、費用低、痛苦小。????????臨床上單純的內痔很少見,大多數都是混合痔,單純治療內痔解決不了臨床癥狀,所以我們常用內痔套扎+外痔切除來代替?zhèn)鹘y(tǒng)手術,來減少手術中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套扎療法是通過器械將膠圈或彈力線圈通過肛門鏡套扎內痔基底部,阻斷痔核血液供給,造成痔核組織缺血壞死并脫落,我科做內痔套扎20多年前最早應用的膠圈,是氣門芯;15年前改進后用硅膠圈,膠圈套扎存在不足之處是膠圈易滑脫,造成組織壞死不全,嚴重者會并發(fā)大出血等并發(fā)癥;8年前引進彈力線套扎,套扎療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進和改善,解決了膠圈易脫落的不足,從而讓套扎技術更加完美和成熟。????????小痔瘡,大學問,不同痔,不同治,科學診痔,才是王道,治療效果好,費用低,才是對患者負責,為患者著想,針對不同的痔病選擇不同治療,才是對科學的嚴謹!治痔道路隨漫長,吾將上下而求索,南陽市中心醫(yī)院肛腸科全體醫(yī)護工作者,將為您分擔后股之憂,為您解除難言之隱!?
(摘要)藏毛竇化膿期及瘺道形成期切開排膿和切口開放手術治療效果。85例術前骶尾部MRI診斷為藏毛竇的患者,經局部切除開放性切口手術治療。結果顯示:85例患者均在椎管內麻醉下完成手術,手術時間在30min--50min左右,術中出血5ml-10ml左右,術后住院時間7-14天,術后1例復發(fā),其余84例全部順利愈合,無復發(fā)。結果表明,切口開放治療藏毛竇具有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治愈率高,復發(fā)率極低,對應臨床上藏毛竇的治療有一定的應用和參考價值。 藏毛竇(Pilonidal and Pilonidal cyst)和藏毛囊腫統(tǒng)稱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是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形成的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手術是目前治療的首選,現將2010--2020年我科開放性手術治療藏毛竇85例進行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5例患者,男81例,女4例,男女比例約20:1,年齡13歲-28歲之間。其中化膿期10例,瘺道形成期66例,一期切開縫合手術后復發(fā)9例。85例患者骶尾部MRI共同診斷意見:骶尾部中線區(qū)軟組織內異常改變或骶尾部藏毛竇并膿腫形成可能;考慮藏毛竇。手術均在椎管內麻醉下行藏毛竇切除治療,術后切口開放,給予常規(guī)換藥治療后,達到痊愈。 1.2 手術方式 椎管內麻醉后,取折刀位或左側臥位,骶尾部常規(guī)消毒面積達瘺道外15cm以上,鋪洞巾,局部鹽酸腎上腺素鹽水(1:50萬-1:20萬)皮下肌肉注射,防止術中廣泛的滲血,用球頭探針沿骶尾部凹陷處探入,瘺道沿骶尾部向上、向下縱行走向,瘺道均未走向肛內,沿探針將瘺道切開,可見切口內的黑色毛發(fā)或棉絮樣壞死組織,化膿者可見切口處血性膿液溢出,清除瘺道內或膿腔內的毛發(fā)或壞死組織,避免留有異物或死腔,再用尖刀沿切開瘺道的邊緣約0.3cm處切至皮下,再用組織鉗提起,用電刀沿瘺道邊緣整體將瘺道切除,切除組織留取病理檢查,創(chuàng)面給予甲硝唑沖洗,絡合碘再次消毒,放置凡士林紗條,加壓包扎固定。 2 結果 85例藏毛竇患者均在椎管內麻醉下行瘺道切除開放性手術治療,治愈84例,1例復發(fā),復發(fā)原因為術后期術面假性愈合,引流不暢,通過二次手術后愈合。 3 討論 藏毛竇(Pilonidal and Pilonidal cyst)和藏毛囊腫統(tǒng)稱藏毛疾?。≒ilonidal disese),是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形成的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1830年,有Herbert Mayo首先描述這一疾患,1880年Hodges將其正式命名為藏毛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在英美軍人中,本病發(fā)病率遠高于一般人群的發(fā)病率,這些患者都有長時間乘坐吉普車的病史,所以稱之為“吉普車病”。該病發(fā)病率低,多見于青春期后20-30歲青年,男性多于女性。肥胖和毛發(fā)旺盛的人容易發(fā)病。瘺道走行方向多向顱側,很少向下,與肛管及直腸不相通,同時臀間裂會有單發(fā)或多方凹陷性潰口。 藏毛竇的發(fā)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①先天因素 一般認為與髓管殘留或骶尾縫發(fā)育畸形有關。②后天因素 認為瘺道和囊腫是由于損傷、手術、異物刺激和炎癥刺激引起的肉芽腫疾病,由外部進入的瘺道或囊腫的毛發(fā)是主要病因,臀間裂有負壓吸引作用,可使脫落的毛發(fā)穿向皮下,如臀間裂內毛發(fā)多過長,毛發(fā)生長過程中發(fā)生卷曲,毛發(fā)向下穿入皮膚,形成淺竇道,以后加深成竇。 臨床癥狀: 藏毛竇如無繼發(fā)感染,通常無癥狀,部分或者有骶尾部疼痛和腫脹感。如果瘺道、囊腫繼發(fā)感染,導致骶尾部發(fā)生急性膿腫,局部見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多自行突破流出膿液或經外科手術引流后炎癥暫時消退,但多數表現為反復發(fā)作或經常破潰流膿而形成瘺道或瘺管,少數引流后瘺道可以完全愈合。 手術治療為藏毛竇的首選治療方式,其手術方式概況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概述 適應癥 禁忌癥 注意事項 并發(fā)癥 評述 切開排膿術 表現為壓痛性、波動性的皮下包塊,伴臀裂處中線旁蜂窩織炎。急性膿腫需要及時行切開排膿術。 骶尾部膿腫及瘺道急性感染,已成膿。 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者,或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 ①應打開膿腔分隔,務必引流通暢。②清除瘺道內的壞死組織及毛發(fā)。 病灶殘留,手術不徹底,復發(fā)率較高。 在急性感染期,當膿腫形成史,需要行切開排膿,仍有50%的復發(fā)率,表現為膿腫或慢性藏毛竇。 切除、傷口開放術 即切除瘺道后敞開傷口,充分引流,不使分泌物滯留,讓其自然生長。 骶尾部膿腫及瘺道范圍廣或伴有局部炎癥者。 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糖尿??;肺結核活動期。 ①切口應與膿腫縱軸等長或長于縱軸。②務必徹底清除。③如瘺道范圍過大,骨質破壞,需切除尾骨。 愈合時間偏長;痛苦較大;形成瘢痕大。 優(yōu)點是引流通暢,不易繼發(fā)感染,復發(fā)率低。缺點是創(chuàng)面較大,愈合時間長。 切除I期縫合 即圍繞瘺口左橢圓形切口,其長度和寬度只要環(huán)繞瘺道和竇凹,切除的皮膚寬度勿超過1-1.5cm,傷口深達竇凹兩側,完全切除藏毛竇組織后,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避免殘留無效腔。 骶尾部膿腫及瘺道范圍較小,周圍皮膚移動度較大,切除后縫合切口張力較小者。 瘺道范圍廣、伴感染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糖尿??;肺結核活動期。 ①膿腫及瘺道切除時,避免切開筋膜。②止血徹底,創(chuàng)口內的縫線減小到最低。③確??p合后無張力。④術中嚴格無菌操作。 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切口感染,傷口裂開,皮膚壞死。 適用于病變范圍小的,瘺道切除后張力較小者。缺點是切口裂開的可能性較大,同時易并發(fā)感染。 部分切除縫合術 是切除病變藏毛竇組織,傷口兩側皮膚與骶骨筋膜縫合,使大部分傷口一期愈合,中間一部分由肉芽組織愈合。對病灶范圍大,適用有很多竇口和瘺道的患者。 骶尾部囊腫及瘺道反復感染,多個竇口,全部切除后創(chuàng)口不宜縫合者。 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糖尿?。环谓Y核活動期。 ①術中將整個瘺道和所有支管切開。②無法縫合則待肉芽生長自行愈合。 切口感染,傷口裂開,術后復發(fā)。 適用于骶尾部囊腫及竇道反復感染,多個竇口,全部切除后創(chuàng)口不宜縫合者。 袋形縫合術 是切除囊腫淺部組織,刮除囊壁,皮膚邊緣與囊腫底部縫合,傷口開放由肉芽組織充填愈合。 單個囊腫或竇道,位置較淺并發(fā)感染或膿腫形成者。 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糖尿??;肺結核活動期。 應將囊內肉芽組織和毛發(fā)清除干凈。 切口感染;術后復發(fā)可能。 適用于有嚴重感染和膿腫,優(yōu)點是引流通暢,術后復發(fā)率較低。 皮瓣轉移術如Limbreg、Karydakis、Bascom。 手術徹底切除皮膚及皮下組織,導致大面積的軟組織缺損,利用皮瓣修復是最適合的方法之一。通過皮瓣轉移來覆蓋竇道切除后的裸露區(qū)域。 范圍較大或術后復發(fā)者,周圍皮膚移動度較小,切除后縫合張力大,直接縫合困難者。 竇道或囊腫伴感染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糖尿??;肺結核活動期。 ①手術切口的設計,避免距離肛門太近,皮瓣與皮膚缺損一致。②切口縫合避免張力過大,減少缺血發(fā)生率。③嚴格無菌操作,減少感染機會。 皮瓣缺血壞死;傷口感染;皮瓣張力過大時導致皮膚淺表壞死及張力行水泡。 優(yōu)點是標本組織切除范圍最大,通過轉移皮瓣縫合創(chuàng)面,縫合張力較小,一期愈合率高。缺點是術中游離范圍廣,損傷大,容易導致切口裂開和皮瓣壞死。 以上術式中切開排膿術和切除、傷口開放術,可以歸結為同一疾病的不同時期,可以同時操作進行,為我科治療藏毛竇的首選手術方式,優(yōu)點在于復發(fā)率極低,而缺點是因切口敞開待肉芽填充,愈合時間長,平均愈合在3周-5周左右。藏毛竇多需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沒有“金標準”和一成不變的,也沒有絕對的“最好術式”,不同的術式有各自的優(yōu)點與不足,具體手術方式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經濟、既往治療、意愿、時間等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手術方式,適合患者的就是好的手術方式,治愈率高的就是最好的手術方式選擇;目的是為了治愈,解除患者疾病,治愈率是最關鍵所在,總有一種方式適用患者,我們在臨床上選擇藏毛竇切除切口開放,首要考慮到是術后治愈率,這種手術方式,只要后期引流通暢,換藥及時,肉芽組織填充安全,幾乎不會復發(fā),從而到達治愈目的。而切開縫合,無論是何種縫合,存在的缺點包括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切口感染,傷口裂開,皮膚壞死等,這樣會給患者造成二次手術傷害,從而延長了手術后期的愈合;而皮瓣轉移一方面需要皮瓣設計精確,另一方面手術范圍和創(chuàng)傷大,而術后缺點皮瓣缺血壞死;傷口感染;皮瓣張力過大時導致皮膚淺表壞死及張力行水泡。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根據上述觀點,我認為藏毛竇切除切口開放是最簡單、有效、損傷最小、痛苦最小的術式,幾乎沒有復發(fā),切開后第2、3天就可以走路、學習,經濟性最好,缺點是愈合時間長。 參考文獻 1.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deicine 2010.Oct,19(30) 2. 肛腸病學 安阿月主編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5.3 167-168頁 3. 肛腸外科手術學 李春雨 汪建平主編 Operative Colorectal Anal Surgery 2015.10.01 871-8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