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知道嗎?一塊小小的豆腐卻蘊含了很多內(nèi)容。從文化上來說,豆腐最早由中國發(fā)明的,在唐代還傳入日本造就了一段美好的中日交流歷史。在餐桌上,豆腐更是有說不完道不明的故事,一道道可口香甜的豆腐類佳肴數(shù)不勝數(shù)。就這么一塊小小的豆腐卻和治病救人的中藥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豆腐的出現(xiàn)與大豆密不可分,在古代豆又被稱為“菽”。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利用大豆作為原料從而制作成豆腐。豆腐何時出現(xiàn)的,長期以來都存在分歧。有說在孔子時代就有,如清代汪伋所著的《事物會原》記載:“腐乃豆之魂,故稱鬼食,孔子不食。”也有說起源于漢代,如宋代學者朱熹所言:“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shù), 安坐獲泉布?!闭f的就是豆腐之術(shù)出自漢代淮南王劉安。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也認為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劉安之說。但反對的聲音也是有的,有學者就認為豆腐最早出現(xiàn)于五代,其觀點認為無論是《淮南子》還是《齊名要術(shù)》等漢唐文獻均無關(guān)于豆腐的及豆腐始于淮南王劉安的記載。而最早出現(xiàn)有關(guān)豆腐的文獻記載是在五代時期陶谷所著的《清異錄》中,文曰:“時蕺為青陽丞,潔已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shù)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可這一切爭論隨著我國考古工程的挖掘發(fā)現(xiàn)有了突破,在1959~1960年,考古隊在河南密縣打虎亭發(fā)掘了兩座漢墓,在墓的畫像石上就有關(guān)于生產(chǎn)豆腐的場面。因此,豆腐的起源產(chǎn)生時間被確定在漢代是沒有問題的。 我國近代大豆專家李煜贏曾說過:“中國之豆腐為食品之極良者,其性滋補,其價廉,其制造之法純本乎科學?!倍钤缬涊d關(guān)于豆腐制作法是在北宋的本草書籍《本草衍義》一書中,其文曰:“生大豆……又可硙(硙:磨。)為腐,食之。”明代的《本草綱目》將有關(guān)豆腐的信息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包括選豆原料、制作工藝、豆腐的功效作用等。文曰:“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硙碎,濾去渣,煎成,以鹵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nèi),以石膏末收者?!睆慕裉斓慕嵌葋砜创蠖挂琅f是做豆腐的理想原料,雖然各種豆皆可做豆腐,但不同品種的豆的蛋白質(zhì)含量各有高低。白豆和泥豆的蛋白質(zhì)含量均低于大豆,豌豆和綠豆的蛋白質(zhì)含量只有大豆的20%~24%。此外,李時珍也為我們提供了石膏點豆腐的文獻證據(jù),而且還有多種點豆腐的凝固劑存在。因此,如果我們今天自己做豆腐依然要選用以色澤光亮、子粒飽滿的大豆為好。 除了作為日常佳肴之外,還能治病。民間素有“金秋豆腐似人參”之說。在古代醫(yī)藥書籍中關(guān)于豆腐的功效記載也十分常見,如《隨息居飲食譜》載:“豆腐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薄侗静萸笳妗吩疲骸爸挝富饹_擊,內(nèi)熱郁蒸,癥見消渴、脹滿。并治赤眼腫痛?!爆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含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鎂、鉀、葉酸、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等。而且,豆腐不含膽固醇,是高血壓、高血脂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品。但凡事均有它的兩面性,豆腐也不例外,特別是過量食用豆腐就會出現(xiàn)損害身體的現(xiàn)象。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nèi)的植物蛋白質(zhì)經(jīng)過代謝最后大部分會成為含氨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但如果這個人的腎臟排泄能力有問題,又大量使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就會使體內(nèi)生成的含氨廢物增多,加重腎臟負擔,會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由于,豆腐的原料為大豆,大豆中也含有一些有害物質(zhì),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過量食用后也容易產(chǎn)生腹脹和消化不良。 豆腐不僅在國內(nèi)贊譽有加,在世界各地同樣受到追捧。日本江戶時代出版的《料理物語》中就有十三種豆腐制法,奈良的“祇園豆腐”也是遠近聞名,從四川傳去的“麻婆豆腐”在日本的一些動漫影視、綜藝節(jié)目中也都有不少的出鏡率,使其一度成為日本人心中最受歡迎的“中國料理”。在1873年奧地利首都維也那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中國的豆腐受到了各國人士的稱贊,也由此傳入西方國家。可以說豆腐的對外輸出無疑是成功的。由此筆者也有個想法,既然豆腐能憑借美味的膳食走出國門,那藥食兩用的其它食物能不能也能像豆腐一樣,做成可口又健康的膳食走出國門呢?
人參作為我國重要的一味中藥,其使用年代也是十分悠久,在最早的中藥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其文曰:“人參 一名人銜。一名鬼蓋。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生山谷。”目前也是我們比較常見或常用的補氣藥。而且我們往往在吃人參的時候,很多人會在此期間忌吃蘿卜類的東西,比如像萊菔子(蘿卜籽)啦~蘿卜葉啦~給出的理由也就是說蘿卜吃了會通氣,再吃人參就會浪費人參的補氣功效啦。但事實真的就如大家所說的嗎?吃蘿卜類的東西真的會導致人參得浪費嗎?在此我們先賣一個關(guān)子,但由于篇幅有限,我們就以萊菔子為例,從古籍到現(xiàn)代研究來探一探究竟。 翻開古代比較有名的本草書籍,比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名醫(yī)別錄》、《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書籍,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些古籍中并未寫到人參與萊菔子不可配伍。甚至在《本草新編》一書中就寫到:“人參得蘿卜子,其功更補。蓋人參補氣,驟服氣必難受,非止喘脹之癥也,然得蘿卜子,以行其補中之利氣,則氣平而易受。是蘿卜子平氣之有余,非損氣之不足,實制人參以平其氣,非制人參以傷其氣也。世人動謂蘿卜子解人參,誤也?!边@段明顯是告訴我們?nèi)藚⑴渖先R菔子之后不僅不會損害人參的補益效果,反而可以制約人參補氣太過的不足。我們都知道人參可以補氣,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一旦人參補益太過就很容易導致氣滯,那么此時就需要配上萊菔子來制約人參的補氣功效了,反而會相得益彰。再翻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其作者張錫純對于萊菔子也有著一番解釋,文曰:“究之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部,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而醫(yī)者多謂其能破氣,不宜多服、久服,殊非確當之論。……若用以除滿開郁,而以參、耆、術(shù)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可見萊菔子在張錫純老先生眼里并非什么破氣之藥,完全可以配伍人參、黃芪、白術(shù)之類的補氣藥。 那人參惡萊菔子就完全沒有道理嗎?那倒也未必,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加萊菔子組對小鼠的抗疲勞作用不如人參組,表明萊菔子對人參的抗疲勞作用有拮抗效應(yīng)的趨勢。說明萊菔子確實可以降低人參補氣的作用。也說明萊菔子確有拮抗人參補虛作用之嫌,這一定程度上也驗證了蘿卜會瀉人參補氣的說法。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吃人參的時候并非絕對不能吃蘿卜,對待此問題我們應(yīng)該更具活力的去看待,中醫(yī)藥本來就應(yīng)該根據(jù)醫(yī)生的辨證論治下來應(yīng)用,如果只是單純的從藥物的有效成分上或者實驗數(shù)據(jù)上入手,那中藥的應(yīng)用道路會變的很窄。
木瓜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乃?,具有很好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頗受人們喜愛。因相傳還能豐胸,也被一些女性朋友們視為“寶物”,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下木瓜的那些“小秘密”。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所謂的“木瓜”到底是什么?有人會問“木瓜”不就是“木瓜”嗎?平時水果店也能買到的一種水果。那我只能告訴你,你只答對了一半。 其實水果店中賣的“木瓜”又叫番木瓜是一種外來品,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地區(qū),為番木瓜科番木瓜的果實。雖為舶來品但引進我國也有數(shù)百年歷史。古代也稱為“番蒜”、“乳瓜”、“番瓜”等別名。但在中藥里也有一味叫“木瓜”的中藥,這種“木瓜”就不是水果了,它為薔薇科植物皺皮木瓜的果實。也是中醫(yī)常用的一味藥材。那到底哪種“木瓜”好呢?這個問題我們要“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說。 中藥材木瓜始載于《名醫(yī)別錄》,原名木瓜實。自宋代以來安徽宣城所產(chǎn)的木瓜就被作為貢品并歷代沿襲。它性酸,溫。歸肝、脾經(jīng)。能平肝舒筋,和胃化濕。臨床上用于濕痹拘攣,腰膝關(guān)節(jié)酸重疼痛,吐瀉轉(zhuǎn)筋,腳氣水腫。在中藥學里經(jīng)常被歸納為祛風濕藥,常與獨活、五加皮等藥配伍可增加祛風濕的療效。加上木瓜可宣化中焦?jié)駶幔雇聻a自除,并可緩急舒筋,使吐利過多而致的轉(zhuǎn)筋攣急得以緩解,為治療吐瀉轉(zhuǎn)筋之要藥。 有關(guān)番木瓜的記載大多源于現(xiàn)代,古代雖有記載,但資料并不像皺皮木瓜(藥材)那樣豐富,據(jù)《中華本草》記載番木瓜味甘,性平。能消食下乳,除濕通絡(luò),解毒驅(qū)蟲。主治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乳汁稀少,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濕疹,爛瘡等疾病。從營養(yǎng)學分析來看每100g果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為0.39g脂肪含量為0.06g,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2.2g,鈣為30mg,鎂為21mg,磷為12mg,鉀為183mg,素有“嶺南佳果”的美稱。 但無論是中藥的木瓜,還是水果店的番木瓜,都沒有關(guān)于“豐胸”的記載,據(jù)筆者文獻查找發(fā)現(xiàn),能支持木瓜“豐胸”理論的依據(jù)是:木瓜酵素和維生囊A能刺激女性荷爾蒙分泌,有助豐胸.木瓜酵素還可分解蛋白質(zhì),促進身體對蛋白質(zhì)的吸收。其實”酵素”一詞來自日語,翻譯成漢語就是“酶”,廣義的木瓜酶指的是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淀粉酶等等組成的復合酶。但是蛋白酶必須和蛋白質(zhì)直接接觸才能產(chǎn)生作用,木瓜吃到嘴里進入胃中,其中的木瓜酶也會被分解,根本就不會有完整的、活性的木瓜蛋白酶存在,因此也不會產(chǎn)生豐胸的效果。而且,還有研究認為木瓜酶根本沒有豐胸的作用。 那木瓜豐胸的謠言究竟因何而起呢?筆者為此也找了些文獻供各位讀者參考。這源于一個故事,而且還是故事中的故事。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在秦可卿房間中擺設(shè)著武則天鏡室中的寶鏡,趙飛燕立著舞的金盤,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壽昌公主的含章殿寶榻,同昌公主的連珠帳。其中的安祿山擲傷太真乳的木瓜講述的就是唐代的安祿山用木瓜擲傷過楊貴妃的乳房。而木瓜豐滿、多籽的外形又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也由此木瓜能豐胸這個謠言被廣泛流傳。 綜上所訴,不管是中藥木瓜還是水果木瓜都有不錯的作用,但這些作用只有被正確的使用才能發(fā)揮出它原有的功效。對于網(wǎng)絡(luò)上或街坊鄰居大街小巷所說的各種說法,我們應(yīng)該慎之又慎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盲目的去“跟風”炒作,使謠言滿天飛,我相信古人所說的一句話“流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那個智者。
總訪問量 2,124次
在線服務(wù)患者 1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