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大多數(shù)人一生無法回避的尷尬
俗話說“十人九痔”,是說痔瘡發(fā)病率很高,在我國發(fā)病率基本在46——52%之間。 那么痔瘡是怎么形成的呢?痔瘡的發(fā)病機理是有2種學說,一是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痔是人體正常的肛墊增生肥大或者移位造成的。二是靜脈曲張理論,認為痔是痔靜脈曲張造成的結果。在臨床實踐中,綜合二者理論更符合臨床實際。 病因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1,生活習慣問題:愛食用辛辣、牛羊肉、海鮮類食物,喜歡熬夜,蹲廁時間過長等等。2,工作原因:久坐久蹲,長期負重等等。3,其他原因:長期便秘、慢性咳嗽,產(chǎn)后括約肌損傷等等。最重要的病因還是個體體質因素。 分期:根據(jù)《美國結直腸外科學會 痔瘡管理指南》中的標準,痔瘡分四期:1期、庤靜脈突起,無脫垂。2期、排便時有痔脫出,可自行還納。3期、痔脫出后需手動還納。4期、長期脫出,還納無效。注意這個分期標準對應的是內(nèi)痔,混合痔的判斷一般以內(nèi)痔情況為參考,四期都可以有或無便后出血癥狀。 痔的治療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以改變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為主線,進食多纖維食物,攝入充足的水分是基礎。用藥方案比較多,常常有痔瘡栓劑和膏劑肛門塞入,口服抗靜脈曲張藥物,外熏洗散等等,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痔瘡治療中有重要地位。 手術方式有:1、PPH(痔上粘膜環(huán)形切除吻合術)加外痔切除術,2、套扎吻合術加外痔切除術,3、傳統(tǒng)外剝內(nèi)扎手術,4、銅離子電化學治療加外痔切除術等等。其中傳統(tǒng)外剝內(nèi)扎手術費用低廉,效果好(2018年指南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