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臨床上,一般將肺癌的組織學分類分為,鱗癌、腺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四類,或將細支氣管肺泡癌從腺癌中分出,單獨作為一型,共五類。根據有關文獻報道,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居諸癌之首,被認為是當今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1]。中醫(yī)藥治療肺癌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預防轉移與復發(fā)、延長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也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由于肺癌的病因病機比較復雜,目前尚無一套統(tǒng)一、公認的辨證分型標準。 一般認為,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陰陽氣血失調,使得的臟腑經絡功能發(fā)生障礙,機體抗病力降低,邪氣乘虛而入,滯留于肺臟,導致痰、氣、血瘀、邪毒互結,日久形成腫塊,發(fā)為肺癌。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的“肺積”、“咳嗽”、“息噴”、“咯血”、“胸痛”、等范疇。中醫(yī)治療本病主要采用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相結合的方法。下面就目前有關學者研究成果結合張師臨床實踐談幾點主要治療思路。1有關學者治療肺癌經驗拾粹1.1劉嘉湘教授提出治療肺癌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中醫(y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治病主張“治病必求其本”。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劉嘉湘教授,40年來通過臨床及實驗動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細胞分子生物學等多種現(xiàn)代科學方法,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肺癌的發(fā)生大多與正氣虛損與機體免疫功能減退特別是細胞免疫水平低下密切相關。因此,提出“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案[2]。劉氏[2]認為,“正虛”是肺癌形成的內在依據,也是肺癌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關鍵所在。癌腫只是全身性疾病的一個局部表現(xiàn),必須強調扶正培本,時時顧護人休的正氣,通過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達到控制或縮小肺瘤的目的。治病求本,扶助正氣法可以貫穿肺癌治療的始終,常用的方法也是以辨證為先、根據證型可以分為陰虛、氣虛、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型等分別給以滋陰、益氣、溫陽等,酌加軟堅解毒藥治療。據劉嘉湘等大樣本肺癌辨治的報導,采用扶正法治療肺癌提示多項指標較治療前顯著提高,中位生存期優(yōu)于對照組。然而,扶正法并非滋補藥的簡單堆積,也不是不辨陰陽的十全大補,而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脈象、舌象、病程長短、病情程度等情況,辨明屬于陰虛、陽虛還是氣虛、血虛等,再分別證型給予治療。劉氏[3]在扶正為主、祛邪為輔的治則基礎上,將肺癌臨床分為“脾虛痰濕型”、“陰虛內熱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 氣滯血瘀型”。1.2周仲瑛教授治療肺癌以祛邪為主,運用復法大方周仲瑛[4]教授尤為重視“癌毒”在惡性腫瘤中致病的重要性。他認為,癌癥的形成與飲食、外感、情志有關,三者皆可導致癌癥的發(fā)病;同時,這三者又可以作為一個病理產物進一步使病邪深重不解,血液不能正常運行,停留為瘀?!鞍┒尽迸c“痰瘀”博結,則形成腫塊,或軟、貨硬、或堅硬如巖,附于一處或數處,推之不移,形成癌體。毒邪充斥,耗損正氣,機體虛弱,終致“毒盛正損”。因此,周氏提出“解毒治療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以祛除原有病因,緩解病損程度”為主。周氏[4]認為肺癌的病理與其生理功能密切相關。肺受邪則津液不能正常輸布,留結為痰;“治節(jié)”不能則血留為瘀?!疤怠薄ⅰ梆觥苯Y聚、釀毒生熱,又致耗氣傷陰、最終為氣陰雙虧、痰瘀交聚。治療從益氣養(yǎng)陰、化痰行瘀、清熱解毒入手,常用藥物有南沙參、北沙參、天門冬、麥門冬、炙別甲、法半夏、澤漆、陳皮、蘇子、白芥子、山慈菇、貓爪草、白花蛇舌草、大貝母、杏仁、魚腥草等。同時,周氏認為腫瘤具有多因素致病、多證候集成、多癥狀并存的特點,故提出多采用“復合多種治法的大方”是治療本病的有效途徑。張師認為,周氏這種“復方大法”治療腫瘤的思路值得借鑒,也有其理論依據與學術淵藪的。《黃帝內經》中《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有 “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之論。經文提示,對復雜病證,單用“奇”方或“偶”方不能取效時,應采用“重方”或“反佐”之法治療。這與“復合多種治法的大方”是相一致的。特別對于腫瘤病證,因具有多因素致病、多證候集成、多癥狀并存的特點,故采用“復合多種治法的大方”有效途徑,值得深入研究。1.3張曉春博士提出肺癌治療需辨證與辨期相結合張曉春[5]博士則認為在腫瘤治療中,經常出現(xiàn)無證可辨,或西醫(yī)治療后出現(xiàn)的副反應,或中西醫(yī)多種方法綜合治療的情況,此時辨證論治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解決腫瘤治療中的許多問題。因此,提出了在腫瘤治療中,除辨病辨證論治外,還應采取辨期論治的方法。 張氏所謂辨期論治,就是根據腫瘤患者所處的各個治療時期和病期的病理特點和變化,適時運用中醫(yī)治療方法,以期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具體到肺癌的特點,臨床可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等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無證可辨。比方說,中央型非小細胞肺癌根治術后,病灶已不存在,但有復發(fā)、轉移的可能,仍需要進一步治療,怎么治?從何入手?等問題,擺在我們中醫(yī)腫瘤科醫(yī)務人員面前一個現(xiàn)實而棘手的命題。張師認為,辨病與辨證、辨期必須有機結合,應時選擇。2張炳秀教授治療肺癌經驗介紹近年來,張師通過大樣本肺癌病人的臨床觀察,在深入探討肺癌病因病機的基礎上,提出“正氣虧虛,外合‘火熱’、‘痰瘀’、‘癌毒’,發(fā)病機制”,運用“加味清肺消瘀湯”配合放化療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從肺癌發(fā)病機理、臨床治則等方面簡要介紹。2.1肺癌病因病機2.1.1正氣虧虛《素問·評熱病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峨s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源流》云:“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由是可以得出,肺癌的病機基礎為正氣虛虧。2.1.2諸毒誘發(fā)“邪盛而為毒”。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 “火”、“熱”、“痰”、“瘀”,最終都通過“毒”的形式而發(fā)。在人體臟腑機能失調的基礎上,加上“火”、“熱”“痰”“瘀”等,特異性致病因子(即癌毒)的侵襲。所謂“火”、“熱”主要與吸煙和過食辛辣炙煿有關,而產生“熱毒”為首。清·顧松園《顧松園醫(yī)鏡》有“煙為辛熱之魁,極能傷陰”之論。《仁齋直指方·附遺方論》說“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熱毒深藏”。關于“痰”、“瘀”之毒也是互相關聯(lián)的,或由脾肺虛弱,易于助濕生痰,或由火熱之邪煉液為痰,痰之為邪,久可化瘀?!吨T病源候論》說“血瘀在內,時發(fā)體熱面黃,瘀久不消,則變成積聚癥瘕?!?.1.3情志有關肺癌的發(fā)生與情志有關。肺主氣,在志為憂,其母為脾,其子為腎,其制為肝。情志失調,臟腑虧虛,氣機失司,生痰釀瘀,日久化熱,膠結成塊,發(fā)為毒因,而為肺積。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說:“憂郁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愿不得達者,致經絡痞澀,聚積成痰核” [6]。2.2治療法則《素問遺篇·刺法論》有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而培補正氣不可忽視,應充分重視正氣在疾病自身的轉歸、預后中的作用,這也是中醫(yī)治則大法的一大特征。具體到如何掌握祛邪與扶正關系,《醫(yī)宗必讀·積聚》論之甚詳,曰:“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魔經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端貑枴の宄U笳摗罚骸按蠖局尾?,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在明了病因病機的前提下,張師提出肺癌從“火毒”、“痰毒”、“瘀毒”論治之基本原則。通過臨床觀察往往陰虛者較為難治。《雜病廣要·積聚》“蓋陽虛有積易治,陰虛難以竣攻”。具有先見之明。在治療大法中,需慎用溫補。肺癌病灶,其性堅硬,難腐難潰,似中醫(yī)學“陰疽”之類,屬于陰證。但肺為嬌臟,喜潤惡燥,以宣降為順,肺氣旺于秋,肺之氣機阻滯,易于郁則化熱,灼傷肺陰,故以熱證、陰虛證候為多,鮮見肺陽虛證候。癌毒阻肺,盤踞不散,生長成塊,與痰濁瘀血膠結,日久必然郁而化熱,進而傷陰耗津,產生陰虛內熱的病理變化。因此,肺癌病證熱多寒少,須慎用溫補之物,以防灼傷陰津。 2.3治療肺癌基本方張師治療肺癌之加味清肺消瘀湯,又名“扶正消瘀破癥湯”,是在清肺消瘀湯基礎上[6]增加具有確切抗癌療效之川貝母、白花蛇舌草、白英而成。基本方由下列藥物組成:綿黃芪15g,生薏苡仁、敗醬草、魚腥草(后下)各30g,淮山藥12g,京三棱、蓬莪術、制半夏、廣陳皮、玉桔梗、川貝母各10g,山慈菇10g。(具體組方思路與方解、臨證運用,見“驗方敘要”篇)2.4分型論治在總結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張師將肺癌分為“痰熱內蘊”、“痰瘀阻絡”、“脾肺兩虛”、“肺腎陰虛”四個證候類型加以辨證論治。2.4.1痰熱內蘊型 本證多見于患者既往體型豐腴,或痰濕偏盛。癥見咳嗽、咳痰、痰多黃稠,咯之成塊,或不易咯出,脈見滑象,或滑數,或兼有弦象,舌苔厚膩,黃或老黃,舌質淡紅或紅,多伴有口苦、口干,胸悶、氣促,納谷不馨,小溲偏黃等。乃由內蘊之痰與內外之熱膠粘,痰熱互結,阻礙肺絡,氣道失暢,而致喘、悶乃作。治宜加大清熱化痰力度。原方加白英、白花蛇舌草各15g,以增清熱解毒、利濕抗癌之資。若肺熱壅盛較著,出現(xiàn)大熱、大喘、大渴等,可根據癥候情況與黃芩、瓜蔞皮、垂盆草等同用。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歸心、肺、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抗癌之功?!稄V東中藥》:“消腫解毒,驅風,止痛,消炎。主治蛇傷,癌癥及盲腸炎,痢疾等癥。”《廣西本草選遍》:“主治癌腫,乙型腦炎,肝炎,痢疾,氣管炎等?!卑子⒓窗酌俚母o。其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抗癌之效?!堕_寶本草》:“別本注云:莖葉煮粥,極解熱毒。”2.4.2痰瘀阻絡型 本證多見于病程中后期,由于煉液為痰,久之留飲成瘀,呼吸不利,氣機不暢,氣滯血瘀,最終導致痰瘀阻絡。患者多見,面色灰暗、咳嗽、咯血、胸悶、胸痛,肢體肌膚甲錯,甲床晦暗或藍紫色。脈象細澀、或為脈道不充,而見小、短脈,舌苔薄欠津,舌質襯紫或紫暗,舌下絡脈,可見迂張。責之病因,乃由氣血瘀阻而發(fā)。治宜活血通絡、活血止血為法。在原方基礎上加紫丹參、田三七(研末沖服)各10g。倘若出現(xiàn)咯血等,加仙鶴草15-30g,益母草15-30g。2.4.3脾肺兩虛型 本證多見于正氣虧虛明顯患者。脾與肺在五行學說中,屬于相生關系。土為金之母,土生金。患者罹患肺系疾患,病魔折騰,肺氣受損;子病累母。復加,納谷不佳,脾胃之氣化乏源。兩因相合,而致脾肺兩虛?;颊叨嘁?,乏力、納差、氣不相接,甚至咳痰無力,面色無華。診脈弱無力,舌苔薄白或白膩、或膩而微黃。治之大法,需以健運脾胃,益氣補肺。原方加四君子湯重用茯苓、白術(20-30g)。同時,可加太子參、生曬參。有條件者可加冬蟲夏草。2.4.4肺腎陰虛型 本證多見于病情后期,或在放射性治療后由于“熱毒”侵襲,灼傷肺陰而發(fā)。患者多見于,胸骨柄后燒灼感,或痰粘稠帶有血絲,或咯血,血色鮮紅,兩顴泛紅,口干喜飲,夜寐不安,亂夢紛紜。診脈沉細、或細數,苔薄欠津,舌質紅。責之病因,乃由肺腎陰虛而作。原方加南北沙參、麥冬、百合各10g、生地15-20g,陰虛甚者加二至丸(旱連草、女貞子各10g)。兼有咯血、或痰中帶有血絲,肺絡損傷者,酌加阿膠10g,烊化兌入。
四季養(yǎng)生話防癌安徽省中醫(yī)藥科普專家巡講團成員:陶國水近年來,惡性腫瘤(以下簡稱癌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根據最新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fā)現(xiàn)癌癥病人達400多萬,每年因癌癥死亡人數超過250萬,超過新發(fā)病人數的60%。全國每5個死亡人中,就有1例死于惡性腫瘤。從臨床實際觀察,約68%的病人在確診時已為中晚期,失去根治機會。癌癥已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雖說癌癥具有高惡性度,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但科學證明癌癥是可以預防的。所以很早以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把癌癥分為3個1/3,即1/3可以預防,1/3可以治愈,1/3可以治療。近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又將癌癥納入“可防”、“可治”、“可控”的難治性慢性病范疇,癌癥已屬于常見病,大家不必恐懼,甚至“談癌色變”。2010年“世界癌癥日”的主題是“癌癥同樣可以預防”。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1996年發(fā)表了《迎接21世紀的挑戰(zhàn)》的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yī)學將從“疾病醫(yī)學”向“健康醫(yī)學”發(fā)展,從重“治療”向重“預防”發(fā)展,從針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人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發(fā)展,從強調醫(yī)生的作用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發(fā)展。醫(yī)學的重心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移,轉變?yōu)轭A防重心前移,提前干預預防為主,這些與中醫(yī)“治未病”的理論完全吻合。面對癌癥這種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難治性等特點的疾病,只有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踐行養(yǎng)生實踐,以減少患癌癥幾率才是關鍵。下面以腫瘤三級預防為出發(fā)點,結合中醫(yī)“治未病”理論與中醫(yī)養(yǎng)生學思想,從四季日常起居、飲食注意等方面著手,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些科學防癌措施,共筑健康防線,不當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一、重視腫瘤三級預防,防治并重,減少腫瘤發(fā)病率近年來許多專家的觀點都認為癌癥是“一種人造疾病”。 我們通過對大量癌癥患者的生活習性、飲食喜好、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調查分析,絕大多數患者都有很明確的不良生活方式。不論是消化道腫瘤還是呼吸道腫瘤,還包括乳腺癌、宮頸癌等其它惡性腫瘤,都是因為長時間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累積,通過長時期不斷發(fā)展演變,最后發(fā)展到癌變階段。通過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減少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比如,通過改變飲食習慣(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不偏食辛辣、燒烤腌制食物)和調整飲食結構(葷素搭配、粗細結合),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減少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生。另外以肺癌為例,只要遠離煙草,包括一手煙、二手煙和三手煙,重視凈化居室環(huán)境、改善廚房環(huán)境,同時重視室外大環(huán)境污染的整治,包括汽車尾氣和環(huán)境污染的整治等,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肺癌的發(fā)生。在當今社會“人造癌癥”的大環(huán)境中,重視改造我們的環(huán)境,改變我們自身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很多實體癌癥確實可以得到有效的預防。1、何謂腫瘤三級預防惡性腫瘤從預防角度來說,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所謂的一級預防,是指通過人為的干預,改變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改變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從病因的角度消除各種致、促癌因素。所謂的二級預防,就是腫瘤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以期病人能得到徹底的根治。所謂的腫瘤的三級預防,主要是指對腫瘤的臨床治療。采取積極、有效、系統(tǒng)的綜合治療手段,使所有的(包括中晚期)癌癥患者達到最佳療效,并避免其復發(fā),加速康復。對晚期難以治愈的病人應努力減輕其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其壽命。2、突出一級預防,提前干預在癌癥的三級預防策略中,更應該重視的還應該是一級預防,就是通過減少致病因素來避免癌癥的發(fā)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前面已經說過,臨床上收治的癌癥患者絕大多數都有很明確的不良生活方式的歷史,通過癌癥科普知識普及,加強健康宣教,推行良好的生活方式、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必要的養(yǎng)生保健,是一個重要方面。此外,健康體檢是也是有效的預防癌癥的手段。通過有效、科學、規(guī)律的健康體檢,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亞健康狀態(tài),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癌前病變”,對各個部位的腫瘤預防都有意義。比如,肺內的良性病變,如果能夠跟蹤重視,及早科學處理,就可以防止發(fā)展成癌變;消化系統(tǒng)腫瘤也有一些癌前病變,及時處理得當,也可以有效預防胃癌和腸癌(研究證實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可以有效預防、治療胃癌前病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癌前病變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處理,最終可以演變成癌。重視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特別是根據健康體檢的結果鎖定哪些是不健康、哪些是亞健康、哪些是癌前病變,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處理,尤其重要。3、重視身體異常,及時就診腫瘤二級預防中重要一點就是早發(fā)現(xiàn)。早期發(fā)現(xiàn),首先要有正確的防癌意識,特別是35歲以后一定要有足夠的警覺性并注意掌握相應的知識,定期體檢,發(fā)現(xiàn)異常及不良癥狀立刻就診。在出現(xiàn)下面情況時應及時就診:①乳腺或全身其它部位有可觸及的且長期不消的腫塊;②疣或痣明顯變化,如顏色加深、體積增大、瘙癢、脫毛、滲液、潰爛、出血等;③持續(xù)性消化不良:④胸部悶脹不適,食管內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⑤耳鳴、聽力減退、鼻咽分泌物帶血、頭疼、頸部腫塊:⑥月經期出血量過多,月經期外或絕經后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接觸性出血;⑦持續(xù)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⑧原因不明的大便出血或腹瀉、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⑨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⑩原因不明的體重持續(xù)減輕等等。二、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腫瘤防治中的重要意義1、中醫(yī)“治未病”概念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包括四個方面:未病、欲病、已病、康復。中醫(yī)“治未病”理論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論》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唐代大醫(yī)學家孫思邈提出:“上醫(yī)醫(yī)未病之病,中醫(yī)醫(yī)欲病之病,下醫(yī)醫(yī)已病之病”。反復告誡人們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醫(yī)無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作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中說:“于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yǎng)于無疾之先。蓋疾而成而后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y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長如是則思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峨y經·七十七難》說:“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這種“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張在腫瘤防治中具有抗傳變和抗轉移的重要意義?!饵S帝內經》中有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等論述,這些以預防為主的“治未病”理論,為我們在惡性腫瘤的防治中提供了理論依據。2、中醫(yī)“治未病”與腫瘤防治中醫(yī)“治未病”的內涵主要有3個方面:2.1未病先防 提醒人們要保護人體自身的正氣、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腫瘤未發(fā)生之前,針對可能會引起腫瘤發(fā)病的各種因素,采取措施,阻斷或延緩疾病的發(fā)生,爭取不患腫瘤。2.2既病防變 提倡早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發(fā)現(xiàn)患了腫瘤,要采取積極治療的態(tài)度,并且努力防其傳變。尤其是患者采取手術、放療或化療時,要及時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防止變生他癥?!皠赵谙劝参词苄爸亍薄?、3愈后防復發(fā) 在病情相對穩(wěn)定,臨床癥狀相對減少或改善的情況下,中醫(yī)應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采取辨證施治原則,調節(jié)以及調動人體內在機能,平衡陰陽,糾正臟腑的太過與不及,鞏固療效、預防復發(fā)和轉移,提高生存質量。3、中醫(yī)“治未病”具體實踐腫瘤病人高額的醫(yī)療費用讓很多家庭“負債累累”、“因病致貧”。 要指導人們注意預防、以及自身行為干預意識,要增強養(yǎng)身保健意識。即“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醫(yī)無事之前,不迨于即逝之后”。3. 1注意情志調攝 情志刺激是百病之源,更是腫瘤發(fā)病的重要誘因。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遵生八箋》說“心靜可以固元氣,百病不生,百歲可活”?!秲冉洝酚小鞍俨〗陨跉狻敝?;更明確提出“喜怒不適……積聚以留”。中醫(y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避免過度的情志偏激,可以保持體內氣血條達,陰陽平衡而不生病。3. 2 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起居要有規(guī)律,飲食要做到有規(guī)律,要定時、定量、有節(jié)制以及合理搭配,多食五谷雜糧以及水果、蔬菜,少吃或不吃煎烤、油炸、霉變和腌制食品等。“每餐飯吃六成飽,再喝二成湯水好。主食宜少,蔬菜多,瘦肉、雞蛋、魚皆不可少。每當腹中咕咕叫,水果充當輔食料?!?.3多運動、增強體質 增強體質可以提高、增強免疫功能。所謂“動則不衰,用則不退”??梢源蛱珮O拳、練五禽戲,甚至走路、跑步等運動。貴在堅持、持之以恒。3. 4 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房屋經常開窗透氣、通風,防止各種污染,室內裝修一定注意環(huán)保,不要選擇含有放射性物質和其他致癌物質的建筑材料;少用含棉類、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裝飾材料3. 5忌煙、限酒 吸煙有害健康是眾所周知,古人亦早已提出。吳澄在《不居集》中說“無病之人頻頻熏灼,津涸液枯,暗損天年”。清人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說“耗肺損血,世多陰受其禍不覺”。有人用4個20總結吸煙之危險,即煙草含有20余種致癌物質,吸煙每日超過20支,煙齡超過20年,患肺癌幾率較常人多出20倍。至于飲酒,少量有益健康,因酒在中醫(yī)認為是“百藥之長”,具有助藥行力、活血化瘀等諸功效。但過量則有損健康。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論說“酒味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通血脈,厚腸胃,消憂愁。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飲酒過度喪身之源”。3. 6 不要過度疲勞,注意優(yōu)質、充足睡眠 “勞則氣耗”,過度疲勞可以使免疫功能失調,所以在工作或運動中一定要掌握尺度,過猶不及,反受其害。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許多人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癥、失眠等。保持良好的睡眠十分重要,民間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一天一頭豬,不如一覺呼”。清人醫(yī)家李漁更為明了地論述睡眠的重要功能,他說“養(yǎng)身之訣,當以睡眠為先。睡能還精,睡能養(yǎng)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4、中醫(yī)“治未病” 重在養(yǎng)生保健 中醫(yī)“治未病”,強調“治未發(fā)之病”、“治未變之病”、“養(yǎng)已病之體”、“消未病之病”,也就是重在養(yǎng)生保健。“養(yǎng)”即保養(yǎng)、調養(yǎng)、補養(yǎng)、護養(yǎng)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yǎng)生內涵就是如何保養(yǎng)人體的正氣,具體講就是保養(yǎng)人體的精、氣、神。精是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氣是生命的動力和活力,神是生命的體現(xiàn)。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強了,就不易生病。日常養(yǎng)生小口訣 4.1堅持幾個“少”和“多” 即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蔬,少藥多食,少睡多行,少憂多眠。4.2堅持幾個“?!?即發(fā)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運,齒常叩,腹常旋,耳常彈,肛常提。4.3堅持踐行八字訣 即童心,蟻食,龜欲,猴行?!巴摹保赐奈淬?,忘卻生活中的不快樂,感受快樂生活,保持愉悅心情;“蟻食”,即要少吃、慢食,科學進食方法,定時定量,食不過飽;“龜欲”,即心境淡泊,要放下負擔、不計名利;“猴行”,即多運動,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以保證氣血流通順暢。4.4保持“三通” 即血脈通、心氣通、胃腸通,要達到吃的下、睡得著、拉得凈、放得開。三、順應四時,調攝起居,未病先防《黃帝內經》說:“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強調人體必須順應四時的自然變化,加強人體適應自然的能力和抵抗自然變化的不利因素保證人體健康長壽。所謂“四時”養(yǎng)生,亦稱“四季”養(yǎng)生。就是按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調節(jié)人體、健身防病、起到防病強體防癌的目的。1、順應自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中醫(yī)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于自然,長于自然,與自然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均受四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氣候變化的影響,于是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皮肉筋骨脈等組織的機能活動與季節(jié)變化息息相關。所以中醫(yī)認為,四時陰陽規(guī)律是萬物由生而死、由始而終的根本法則、順應它就會健康無??;違背它,就會患病。順應自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必須認識自然,尤其是認識四時的特點及規(guī)律,按照這個規(guī)律去養(yǎng)生保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2、順四季之侯,養(yǎng)無病之體2、1春季養(yǎng)生春季三個月,從立春開始到立夏前一天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6個節(jié)氣。春季又分為,早春(立春、雨水)、仲春(驚蟄、春分)、暮春(清明、谷雨)。春季是一年之首,是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渡袝ぬ靷鳌氛f,“東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容”。2.1.1春季特點①早春寒溫不定:這一階段是由寒冷的冬天向春天過渡時期,氣溫逐漸由寒轉暖,或乍暖乍寒,氣候寒溫不穩(wěn)定。有時還有“倒春寒”。民間有“春凍如馬啃”之諺;②仲春易發(fā)春困:這一階段,萬物升發(fā),人體氣血、陽氣也應時而動,向外升發(fā),腦失所養(yǎng),易發(fā)“春困”;③暮春易染“春溫”:清明以后,氣溫逐漸轉暖,適宜多種病菌生長、繁殖,易發(fā)生傳染病;④春季在五行應木,在人體應肝。2.1.2春季養(yǎng)生重升暢《黃帝內經》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贝杭咀匀唤缰枤馍l(fā),萬物生機盎然,養(yǎng)生者順時而養(yǎng),就應該充養(yǎng)保護體內陽氣,使之充沛,不斷旺盛起來。所以,春季一切行為要有益于春陽之氣升發(fā)和舒暢的特點,宣達春陽之氣,并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加以調攝,保障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這也是遵從“春夏養(yǎng)陽”之養(yǎng)生要旨。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注意:(1)夜臥早起順自然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應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行,以使志生?!贝禾煸绯筷枤馍l(fā),空氣清新,早起有利于呼吸新鮮空氣,排除體內廢氣。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fā),人的氣血也從內臟向四肢調動。所以春天應早起,不應睡懶覺。(2)增減衣服有講究 早春時節(jié),乍暖乍寒,這時穿脫衣服要慎重,不要突然脫去很多。高濂在《四時調攝箋》中指出:“天氣寒喧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因此,天氣稍熱不宜急于脫掉厚衣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其要審慎,不可驟減。要遵循“春捂秋凍”之古訓。(3)調攝情志以養(yǎng)肝 春天在人體應肝。肝氣旺盛,肝血不足,易出現(xiàn)情志變化,生氣或發(fā)怒,而生氣、發(fā)怒反過來又影響肝氣的疏泄,引起肝氣郁結,出現(xiàn)脅痛、胸悶等癥。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使精神愉快,氣血調暢,以使一身之陽氣活活潑潑地運行、生發(fā),符合春陽萌生的規(guī)律。另外,肝開竅于目,應避免久視傷目。(4)適當運動祛“春困” 春天隨著氣溫回升,氣血從內臟向體表、四肢鼓動,四肢皮膚的血供增加了,皮膚和毛細血管都處于舒張狀態(tài),流入大腦的血液就相應減少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刺激信息減弱,容易出現(xiàn)“春困”。加強有氧鍛煉,如慢跑、太極拳等,可以增長體內陽氣,克服“春困”。(5)飲食調節(jié)重頤養(yǎng) 古人認為,飲食調節(jié)應隨四季氣候不同而變?!讹嬌耪氛f“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熱性治其寒。”春季陽氣升發(fā),同氣相求,人體陽氣亦隨之升發(fā)。此時,為輔助陽氣升發(fā),適宜進食蔥、蒜、芫荽、豆豉等。此外,由于肝氣過旺,易出現(xiàn)頭暈、頭痛、失眠等,宜食用芹菜等以平抑肝陽。在日常飲食中,推薦多食菠菜、韭菜。菠菜 菠菜是春天的佳蔬。中醫(yī)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yǎng)血止血,斂陽潤燥,長于清理腸胃的熱毒,有通便之效。菠菜含有大量的鐵質、蛋白質等多種維生素,可有效補充人體需要的能量和維生素。需要注意的是菠菜含大量的草酸,草酸與食物中的鈣、鐵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結合物,阻礙了食物中的鈣、鐵的吸收;同時吸收進血液的草酸與血液中鈣離子結合,又易行成泌尿系結石。必須首先讓菠菜在開水中焯一下。韭菜 初春韭菜一束金。韭菜性味辛溫,入肝脾腎胃經,有溫補腎陽,固精止遺,行氣活血,溫中開胃之功。韭菜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又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對便秘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韭菜宜采用新鮮者食用。炒熟隔夜者不宜食。陰虛內熱,身患瘡瘍,平素脾胃積熱,性功能亢進者不宜食用。此外,春飲花茶有益健康,“人喝花茶,春困自消”,平肝陽可飲用菊花枸杞茶,決明子山楂茶;補肝陰可食用胡桃肉、黑芝麻、桑葚子等;補肝血可輔食黑木耳、甲魚、胡蘿卜、豬肝等。需要注意的是,潰瘍病春季易發(fā)作,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2夏季養(yǎng)生夏季三個月,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jié)氣。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之交,萬物華實”。2.2.1夏季特點①夏熱夏長:夏季陽氣最盛,天氣炎熱,太陽早升晚落,晝長夜短;②多雨挾濕:夏季天氣變化迅捷,驟雨無時,加之天氣炎熱,地氣上蒸,長夏時節(jié)易挾濕氣;③陽氣易泄:夏季烈日酷暑、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腠理開疏,汗液易泄,陽氣易隨汗外泄;④夏季在五行應火,在人體應心。2.2.2夏宜避暑重養(yǎng)心夏季養(yǎng)生的總體思想,應遵《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之論,“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1)晚睡早起加午休 夏季人體心火旺,肺氣衰,人應晚睡早起,順應自然,保養(yǎng)陽氣。夏天太陽升得早,落得晚,晝長夜短;加之天氣悶熱,容易出現(xiàn)睡眠不足。中午適當午睡,補充能量,消除疲勞,保持精力旺盛。(2)避暑適當防太過 夏季人體毛孔疏松,陽氣趨于表,避暑、乘涼實為必需。但應注意預防因熱受寒,預防空調病,不要貪涼飲冷、過食冰涼,不要室外露宿,以免患暑濕感冒??照{溫度一般宜在25~28℃.睡覺時電扇不宜直接吹,以防風邪傷人。應如《老老恒言》所說“夏雖極熱時,必著葛布短半臂,以護其胸背”。(3)精神樂觀重養(yǎng)心 夏季在五行屬火,在人體應心。心主神明,主血脈,開竅于舌,夏季心火旺盛,可以出現(xiàn)心煩、失眠、心悸、精神不振,昏迷等癥,故夏季宜養(yǎng)心。(4)飲食調節(jié)以消暑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所以飲食宜選清淡爽口、清熱消暑、健脾益氣之類,少吃油膩的食物,夏季飲食要多辛涼,少苦寒,節(jié)冷飲。推薦食用紫菜?!侗静菥V目》中記載紫菜,“性寒涼,主治熱氣、癭結積塊之癥”,有化痰、除濕利尿作用??捎米喜伺浜衔r皮、海帶、瘦肉等做湯食用,營養(yǎng)均衡,可口不膩。同時,應多吃瓜類,以清熱解暑,止渴生津,解毒利尿。如,西瓜有消暑除煩止渴、散熱解毒、利尿作用;黃瓜可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消腫,被譽為“濟世良藥”,含有大量鉀、鈣、磷、鐵等;冬瓜利水化痰,清熱解毒,清心明目,消腫;苦瓜除邪熱,解疲乏,清心明目;絲瓜可解熱毒,通經絡,行血脈,化痰濕??筛鶕€人口味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選擇。需要說明一點,夏季陽氣外泄,中焦虛弱,吃過多寒涼食物秋天易出現(xiàn)腹瀉。(5)運動鍛煉五注意 夏季適度鍛煉,有利于心臟排血、保持血管彈性,增加肺活量,健運消化功能等。但要注意:1時間安排要合理,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2運動項目要合適,宜慢跑、散步、太極拳、游泳等;3出汗過多,可喝淡鹽開水,防止脫水;4大汗過后要擦干,不要急于用涼水沖澡;5不宜暴曬、久曬,以防中暑。(6)夏飲綠茶有益處 夏日炎熱,人的體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這時以品綠茶為好。因綠茶屬未發(fā)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愈合作用。而且它營養(yǎng)成分較高,還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藥用價值。這種茶沖泡后水色清冽,香氣清幽,滋味鮮爽,夏日常飲,清熱解暑,強身益體。(7)冬病夏治不可忽 從小暑到立秋的一段時間,前后分為三伏,這段時間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候。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一些冬季常發(fā)的慢性病和一些陽虛陰寒的疾患如老慢支、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慢性腹瀉、虛寒型胃痛、腰腿痛等,都可以通過伏天的調養(yǎng)治療,使病情好轉或根治。2.3秋季養(yǎng)生秋季三個月,即從立秋開始至立冬前一天止,包括了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jié)氣?!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3.1秋季特點①由熱轉寒 :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②秋高氣爽: 形容秋天的美麗及收獲;3多事之秋: 說明秋天氣候變化大,又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發(fā)病多事的季節(jié);④秋季在五行應金,在人體應肺。2.3.2秋季養(yǎng)生三部曲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三場秋雨要穿棉”;同時名諺有“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提醒大家秋季氣候變化多端。秋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三階段各自的氣候特點所導致的疾病證候傾向性亦不同。①初秋 從立秋到白露,盛夏余熱未消,氣候仍溫度較高,有“秋老虎”之說。加之,陰雨綿綿,濕氣較重,此時氣候熱(夏熱)、悶(濕重),又使用空調不慎或淋雨等,此時容易患暑濕病證。常見頭痛、發(fā)熱、身痛、納呆、便溏等。②仲秋 白露以后至秋分,此階段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受寒受燥。寒邪、燥邪都容易傷肺(肺氣通天),而出現(xiàn)咳嗽、咽痛、口鼻干燥、毛發(fā)枯燥、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燥邪傷津)。白露以后要防秋燥。③深秋 寒露以后,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陣陣來襲,氣溫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心理帶來影響使人情緒不定;草木衰敗,萬象蕭條,人的情緒容易發(fā)生低落,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觸景生情?!都t樓夢》里“已覺秋窗愁不盡,哪堪秋雨助凄涼”,稱為“秋愁”或“愁秋”?,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大腦底部有一個名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褪黑素,這種激素的正面效應是促進睡眠,但分泌過多就會產生副作用,抑制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的分泌,致使人體細胞怠工偷懶,導致情緒低沉、消極,精神萎靡不振,而秋季氣溫低,光照減弱,松果體分泌褪黑素過量,便出現(xiàn)了“秋愁”。中醫(yī)理論認為,秋季與肺在五行屬性同為金,秋內應于肺;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悲憂過度宜傷肺,導致肺氣虛,使機體抵抗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發(fā)生疾病。針對“多事之秋”,如何養(yǎng)生?①精神調養(yǎng) 保持樂觀情緒,不要自尋煩惱;多參加文體活動如慢跑、散步、跳舞、唱歌、聽音樂、談心等;增加照明,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增加室內光亮,減少抑郁;可參加登山運動,登山是項有益于人體的健身活動。②早臥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避藏。起居方面,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津的收藏,以養(yǎng)“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展,使肺氣得以舒展。此外早臥早起有“四防”之效。早臥早起—防中風 有學者對腦血栓發(fā)病時間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秋季發(fā)病率高,而且發(fā)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因為長時間睡眠,血管中血流速度越來越慢,血栓容易形成,早臥早起,可以減少小血栓形成機會,進而達到預防腦血栓形成。早臥早起—防秋燥 秋天風大,濕度小,汗液蒸發(fā)快,使皮膚干燥、皸裂。早起涼快,適當運動,避免大汗淋漓,津氣耗散。早臥早起—防秋乏 清晨醒來,還想再睡,思考力下降,四肢乏力,活力減弱。本來天氣轉涼,應該舒服,為何不舒服?因為氣溫、氣壓、濕度變了。夏天高溫、高濕度、低氣壓,使人的體能消耗透支,出現(xiàn)了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自然反應,是人體一種保護性機制,不是病態(tài)。一般要早睡早起,保證睡眠,保證人的精力。早起以后適當參加運動可以解乏。早臥早起—防秋凍 秋天氣候變化無常,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是說在同一個地區(qū),氣候情況、氣溫情況也不一樣。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適應氣候變化,早晚夾衣可以隨穿隨脫,不可頓增頓減,讓身體慢慢適應冷空氣的刺激。2.3.3飲食調養(yǎng)注宜忌(1)初秋 暑濕、濕熱較重,可多食健脾化濕之品,如苡米、山藥、白術等。(2)仲秋 要防秋燥,夏天流汗過多,體內水分儲備不足,加之燥邪傷肺,經常會出現(xiàn)喉癢、干咳、口干舌燥、飲水不解渴的情況,飲食調養(yǎng)重在滋陰潤燥,滋腎潤肺為主,即“燥者潤之”,可以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牛奶、豆?jié){等,還應多食蘿卜、銀耳、蓮藕、甲魚、鴨肉、鴨蛋、梨、菱角、香蕉等。(3)深秋 可以服溫補之品,如紅棗、桂圓、羊肉、牛肉等。此外,可以增加酸性食物或水果攝入。多食酸味—酸入肝,防秋氣太過乘肝,使肝氣郁結;多食水果—雪梨、鴨梨(生用清火、熱用滋陰)、柑橘(鎮(zhèn)咳、潤肺)、柿子(清熱、生津、潤燥,不可與山芋同食,不可空腹或過多食用,易成柿石)、香蕉、蘋果(含有多種維生素、電解質,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益)。少食冷飲和辣椒、生姜、大蔥、生蒜、胡椒、花椒、烈性酒。等燥熱辛辣之品。在秋燥食療方可以輔以粥、湯類。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紅棗糯米粥、黑芝麻粥、鮮生地粥、百合冰糖粥;秋梨湯、菊花飲、蜂蜜蘿卜汁、蜂蜜銀花露等。2.3.4防秋膘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加,食欲大增,飲食不知不覺過量,使熱量增加,加之氣溫適宜、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了迎接冬天,人體內也積極地儲備御寒脂肪,所以秋天一不小心就肥胖了。應注意飲食調節(jié),多食低熱量的食品如蘿卜、竹筍、苡米、海帶、赤小豆等,再增加適當運動。2.3.5戶外活動要“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 早晚氣溫低,隨時增減衣服,出門帶外套;二防運動損傷 肌肉韌帶在低氣溫時易反射性收縮,關節(jié)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tǒng)調控力下降,運動前多做準備活動;三防運動過度 運動量大,汗出較多,耗損陽氣;2.3.6秋飲青茶 秋天氣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醫(y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用青茶。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fā)酵茶,介于綠、紅茶之間。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作用。2.4 冬季養(yǎng)生冬季三個月,從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jié)氣?!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冬季是陰氣盛極,萬物收藏之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人體新陳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2.4.1冬季特點1冬季陰氣盛極 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②萬物生機閉藏 自然界中一切生物處于冬眠狀態(tài);③養(yǎng)精蓄銳 新陳代謝緩慢,蓄勢待發(fā),以適應春季盎然的生機;④冬季在五行應水,在人體應腎。2.4.2冬季如何養(yǎng)生冬季養(yǎng)生,避寒就溫,斂陽護陰,益腎填精,以使陰陽相對平衡。(1) 早臥晚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痹缢pB(yǎng)人體陽氣,以防溫熱散發(fā)太過;晚起—以養(yǎng)陰氣,待日而作,可避嚴寒。唐·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主要目的就是保暖。(2) 冬季養(yǎng)生“暖”為先。頭暖 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寒冬季節(jié)頭部暴露受寒冷侵襲,血管收縮,肌肉緊張,很容易引發(fā)傷風感冒、頭痛、面癱,嚴重者引發(fā)心腦血管病。所以,寒冬戴一頂合適的帽子很有必要,尤其是外出時更需要。背暖 背是督脈和足太陽經循行的主干線,督脈總管全身之陽經,為“陽脈之?!保闾柦浿魅松碇恚瑑山浄植荚诒巢康谋姸嘌ㄎ慌c五臟六腑相關,背部是人體防寒的重要屏障。冬季宜多做背部按摩,忌背靠冷墻等冰涼地方,忌背部受風,加穿貼身棉背心或曬太陽以防背寒很有必要。腹暖 背為陽、腹為陰。腹部內藏,脾胃、大腸、小腸、肝膽等消化系統(tǒng)器官。進入冬季,受寒邪侵后,后天脾土不運,中州失和,肝膽疏泄失職,易出現(xiàn)脾胃系統(tǒng)疾病,如胃脘痛、腹瀉等。要注意不讓腹部受寒,少食或不食寒涼之品。對脾胃功能不健,中州陽虛者,可戴腹兜。腳暖 古語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之說。人體最先感到冷的是腳。相對頭部來說,腳屬陰,陽氣偏少,遠離心臟,又長時間下垂,血流緩慢,且皮下脂肪薄,保溫性能差,所以全身之中腳的溫度最低。腳受涼后,不僅易生凍瘡,還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收縮,抗病能力下降,誘發(fā)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等。冬季要保持鞋襪干燥,睡前可用溫熱水浴足,再按摩足心涌泉穴10分鐘左右。食暖 冬季飲食宜溫暖,忌寒涼,應多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兔肉、狗肉、牛奶、雞蛋等,一方面不損傷脾胃,一方面可增加能量。但不可過食熏烤、煎炸及辛辣食品,不可吃冷飲。(3) 精神調養(yǎng) 冬季內應于腎?!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在志為恐、為驚。驚、恐與腎有關,與“心主神明”也有關系。《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冬月閉藏之時,更應固密心志,保養(yǎng)精神,勿使情志過極,以免擾陽。嚴冬之時,萬物凋零,又會使人觸景生情,抑郁不歡。冬天情緒低落時,要注意采取一些娛樂活動,調節(jié)情緒。(4).飲食調養(yǎng) 《四時調攝箋》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yǎng)心”,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俗話說,“冬令進補,身體如虎”,說明冬季進補是有效的防病強身方法。根據冬季萬物閉藏,“腎藏精”的自然規(guī)律,冬令進補才能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體內,滋養(yǎng)五臟。冬季進補的時間民間有“冬補三九”的習俗。中醫(yī)學有“冬至一陽生”的觀點,冬至一過,陰氣始退,陽氣漸回,此時進補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氣,增強抵抗力,有效地預防流行性疾病,也為下一年健康打下基礎。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類食補,一類藥補。我們認為,食補更為簡單、有效。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應根據機體的陰陽盛衰,虛實寒熱,因人而補。偏于陽虛的人食以羊肉、雞肉、狗肉等溫熱食品,起到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偏于陰虛之人以食鴨肉、鵝肉、烏雞為好,益陰養(yǎng)胃,補腎消腫,化痰止咳。鵝肉性味甘平,鮮嫩松軟,清香不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鵝肉可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民間有,“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另外,鱉、龜、木耳等也是益陰佳品,蛋類、廋肉、豆制品等也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對于不宜生冷又不宜燥熱的人宜用枸杞、紅棗、核桃仁、黑芝麻等。值得一提的是,多數人認為只吃肉類才算進補,殊不知,肉類食物屬于酸性,若每天吃牛肉、羊肉或禽類,易使血脂升高,不利于健康。所以要配合各種粥及瓜果蔬菜食用,如玉米紅薯粥、小米紅棗花生粥、菜粥等,還要常吃胡蘿卜、白蘿卜、大白菜、菠菜、藕、食用菌類。胡蘿卜富含維生素A、黃豆芽富含維生素C、芹菜、黃豆、黑豆、蠶豆及各種制品含鐵多。葷素搭配有利于體內酸堿平衡,清潔血液,預防冬季維生素A、B、C等缺乏癥。藥補 中醫(yī)有“虛則補之”之治則,無虛亂補,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如需藥補,也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分清陰陽、寒熱、氣血,辨證選用?;蚋鶕∏?,依據“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原則,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補。氣虛之人可服用人參,伴有陰虛火旺體質者,宜用西洋參。陰血不足之人可服用阿膠;心陰虛者服天王補心丹,腎陰虛者服六味地黃丸;氣血兩虧者服歸脾丸、十全大補丸;陽虛者服金匱腎氣丸等。(5).運動調養(yǎng) “冬練三九,強筋健骨”是寶貴的健身經驗。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堅持冬季耐寒鍛煉的人對外界氣溫變化適應能力強,不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凍瘡等病。中老年人冬天運動可預防骨質疏松。(6).冬季防病 冬季、氣候反常,“當至不至”容易引起多種傳染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病復發(fā)。呼吸道疾病有流感、麻疹、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寒冷刺激還可引起血壓升高引起心臟梗塞,腦中風等,又可誘發(fā)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復發(fā)。預防感冒簡易按摩法:按摩穴位法,可以按摩迎香穴、合谷穴、湧泉穴、風池穴等。熱水浴足法。預防感冒簡易食療法:發(fā)現(xiàn)有感冒先兆可以用生姜、蔥白、紅棗燉水喝?!耙惶烊齻€棗,不把醫(yī)生找;一天一片姜,不找醫(yī)生開處方?!薄办猩绯亢僭S,生胃氣,辟山瘴邪氣”。(7).冬飲紅茶 冬天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y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tài)。養(yǎng)生之道,貴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yǎng)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四、 科學平衡飲食結構,膳食調攝預防腫瘤前面已經和大家交流了四季養(yǎng)生的一些知識,其中也涉及到部分飲食調攝注意事項,但還不夠詳細。俗話說“病從口入”,腫瘤的發(fā)生與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進食習慣有重要關聯(lián),所以要想有效防癌,必需管好自己的嘴,科學平衡飲食結構,改變不良進食方式,十分重要。中醫(yī)主張“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主要意思就是強調飲食結構要合理,要多樣化。相關研究證實科學飲食可有效預防癌癥。1、科學飲食結構三原則1.1減少食物中致癌物和致癌前體物的攝入 例如黃曲霉毒素、油煎和油炸食物等;1.2注意攝入膳食結構的平衡 平衡膳食指人體攝入的膳食中各種營養(yǎng)素的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各種營養(yǎng)素比例合理的膳食;1.3增加保護性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 例如抗氧化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蛋白質和鈣,還有抗致病菌食物如大蒜、韭菜等和提高免疫功能食物如真菌類食物等攝入。2、苦酸素生淡各盡其用2.1 吃“苦” 苦瓜、野菜等苦味食品是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其主要成分中的氰化物對正常細胞無破壞作用,但對癌細胞有強大的殺傷力,并能抑制癌細胞中的細胞色素化酶,使之發(fā)生代謝障礙而“自殺”死亡。2.2 吃“酸” 酸味水果富含維生素C,有抗癌作用。酸奶和酸菜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為乳酸,抑制大腸內腐敗菌類的繁殖,減少毒素的產生,并吞噬致癌物質,能有效地防止結腸癌、直腸癌等。2.3吃“素” 常吃粗糧、大豆、薯類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食物,可刺激腸蠕動,加速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質的排泄,有一定的防癌作用。2.4 吃“生” 生的新鮮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里含有醌和酚(白菜類: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等;甘藍類:椰菜、椰菜花、芥藍、青花菜等;芥菜類:葉芥菜、頭菜、 大頭菜、榨菜等;蘿卜類;水生蔬菜類)。醌可沖淡致癌物質并加速其排出體外;酚可阻止癌細胞的代謝。另外,蔬菜內的干擾素可將癌細胞拒之體外;而β-胡蘿卜素可使患癌的機會減少1/3。2.5吃“淡” 腫瘤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胃癌原本死亡率很低,但如果每天吃10至15克鹽,死亡率便會增高。原因是食鹽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粘膜發(fā)炎、腫脹、潰瘍、出血、萎縮,容易發(fā)生癌變。3、少吃多嚼可防癌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少吃多嚼”。少吃可改變垂體的激素變化,減少乳腺癌發(fā)生;多嚼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中的許多酶有很強的抗癌作用,多嚼還可消除食物中的亞硝酸胺、黃曲霉素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質,可有效地減少食道癌、胃癌、肝癌等癌癥的發(fā)病率。總之,面對癌癥的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難治性等特點,要想健康長壽,只有通過提前干預,重視科學防癌,才能減少罹患癌癥的幾率。然而癌癥的預防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多方面,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我們將科學防癌知識,自然融入日常生活起居中,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前面和大家交流的一些內容,旨在倡導一種理念,雖然只是科學防癌的一部分,但還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能結合自身實際,采取適合自身實際的科學防癌具體措施,達到科學防癌,不患癌癥,健康長壽。通訊地址: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腫瘤科 陶國水聯(lián)系電話:13965156292E-mail:taoguoshui@sina.com作者簡介: 陶國水,男,中醫(yī)師,出身醫(yī)學世家,現(xiàn)任安徽省中醫(yī)藥科普專家巡講團成員,安徽省中醫(yī)藥學會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中醫(yī)藥學會臨床教學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防治和健康養(yǎng)生。參研國務院“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 “重大傳染病中醫(yī)藥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子項目,主持、參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5項,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獲得安徽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安徽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項,六安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2011年陶國水與現(xiàn)任衛(wèi)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同志交流中醫(yī)藥防治腫瘤后合影留念)
仲秋以后防“秋愁”從運氣角度看今年秋天厥陰風木之氣較著,足厥陰屬肝,肝氣強旺或郁結不舒,都容易出現(xiàn)情志變化。此外,中秋節(jié)后,尤其寒露以后,進入“深秋”,草木衰敗,萬象蕭條,容易使人觸景生情,郁郁寡歡,產生迷茫、孤獨、憂郁和無助之感,古人有“秋愁”、“愁秋”之說?!都t樓夢》中林黛玉《秋窗風雨夕》“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描寫的十分生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就是典型的季節(jié)性抑郁癥的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秋季與肺在五行屬性同為金,秋內應于肺;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悲憂過度宜傷肺,導致肺氣虛,使機體抵抗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發(fā)生疾病。所以精神調養(yǎng)還是要說的,要保持樂觀情緒,不要自尋煩惱?!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提出“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的攝養(yǎng)大法當遵守效法。唐人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钡腻羞b、樂觀境界值得贊揚和學習。食栗益氣兼養(yǎng)心俗話說“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崩踝樱纸邪謇?,有“干果之王”的美譽?!睹t(yī)別錄》載其:“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碧拼t(yī)學家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本草綱目》認為:“栗子性味甘溫,無毒,有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之功,可治腰膝不遂、腫痛瘀血、……,生食可止吐血、便血、尿血,一切血癥,均可服用?!鼻锾斐园謇跽昶鋾r,可以除“秋乏”;還能起到養(yǎng)“心”的作用,因栗子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素,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疾病。此外,富含的纖維素則能強化腸道,暢通大便。板栗可以糖炒做零食,亦可蒸熟佐味,或少量打碎煮粥,我的老家中秋節(jié)常用板栗作粽子餡,或與雞、排骨紅燒,味道很是不錯。增免潤燥啖芋頭芋頭又叫芋艿、毛芋頭,明代寇宗奭《本草衍義》收入藥,名副其實的亦食亦藥。其味甘辛、性平,歸腸、胃經;有健脾補虛,散結解毒之功效?!睹t(yī)別錄》記載“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此外,芋頭為堿性食物,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后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加之有解毒、散結的功效,為較好的抗癌、防癌食物。尤其是女性同胞,有很多人體檢發(fā)現(xiàn)甲狀腺結節(jié),吃點芋頭既可以輔助治療,又可以美容養(yǎng)顏、烏黑頭發(fā)。芋頭的成熟期在秋冬,在仲秋以后食用也是“應時”,《唐本草》載其“蒸煮冷啖,療熱止渴?!惫识筛纳啤扒镌铩?。江蘇興化的垛田芋頭、廣西的荔浦芋頭都很有名。我曾看《舌尖上的中國》專門介紹過興化芋頭說“垛田的龍香芋有著大家閨秀的氣質,興化人相信這源于垛田獨有的水土……”芋頭子可以做湯吃,也可以蒸熟蘸糖作零食,也可與紅薯、玉米組成“大豐收”代主食,芋頭子、母都可以紅燒、配上五花肉更可口。食用芋頭需要注意:一則在處理芋頭皮時,黏液里含植物堿,接觸皮膚易過敏,出現(xiàn)風團、瘙癢等,最好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二則《本草衍義》記載“多食滯氣困脾”,平素痰多、濕熱明顯或過敏體質者應慎食、少食。
總訪問量 539,439次
在線服務患者 235位
科普文章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