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科普
發(fā)表者:姜羨華 人已讀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常見于30~50歲女性。在育齡期,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發(fā)病高峰在40歲左右。育齡婦女中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達20%-50%,而因許多患者無明顯癥狀或有癥狀而未及時就診,其真實發(fā)病率可能更高。
子宮肌瘤有哪些典型癥狀?
1. 月經改變:為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癥狀。常表現(xiàn)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在經期前后出現(xiàn)陰道流血。長期的月經改變可繼發(fā)貧血,出現(xiàn)乏力、心悸等癥狀。
2. 盆腔疼痛或墜脹感:包括下腹墜脹、腰背酸痛、性生活疼痛等,少數情況下,肌瘤蒂扭轉、紅色樣變可出現(xiàn)急性腹痛。另外,子宮肌瘤可能與子宮腺肌癥和(或)子宮內膜異位癥同時存在,從而出現(xiàn)盆腔疼痛。
3. 壓迫癥狀:肌瘤壓迫膀胱可引起尿頻、排尿困難或尿潴留等;肌瘤壓迫直腸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秘等癥狀。
4. 白帶增多:正常白帶是少量略顯黏稠的白色稀糊狀或蛋清樣分泌物,隨著月經周期的改變會有輕微變化。肌壁間肌瘤可僅表現(xiàn)為白帶增多,而黏膜下肌瘤可因潰爛、壞死等出現(xiàn)血性或膿血性的白帶。
5. 其他癥狀:肌瘤較大時引起下腹部增大,可能被誤認為體重增加或妊娠,而腹部觸摸發(fā)現(xiàn)質硬的腫物可予以鑒別。黏膜下肌瘤和引起宮腔變形的肌壁間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產。絕經后婦女如出現(xiàn)新發(fā)的子宮肌瘤疼痛或出血,則應考慮肌瘤惡變可能。
要不要切?看這三點
子宮肌瘤要不要切,需要醫(yī)生根據患者情況綜合判斷,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切,患者一定要了解清楚自身情況,再結合醫(yī)生的建議。
1、看肌瘤狀態(tài)和發(fā)展速度
如果肌瘤一直很小,或者會長大,但又不會長到需要干預的狀態(tài),即發(fā)展很緩慢就不用切。需要做手術切除的都是長得快的一類肌瘤,這類肌瘤醫(yī)生無法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會建議切掉。
2、看位置
如果長的位置很蹊蹺,如子宮內膜上長滿了肌瘤,這對女性受孕影響很大,又或者女性流血不止,導致嚴重貧血等,就需要手術。
3、看年齡與生育需求
女性之所以長肌瘤,是因為雌激素水平處于特別好的狀態(tài),手術把肌瘤剔除了,但女性一直有分泌雌激素,肌瘤除掉后還可能再長。
而一旦除掉肌瘤,相對于在子宮某處挖了一個洞,這個傷口需要恢復,必須等傷口完全長好了,女性才能懷孕,這個時間長達一年至一年半。此時女性如果很年輕且有生育需求,則不用手術干預,帶著肌瘤受孕沒有問題。
有子宮肌瘤,還能懷孕嗎?
子宮肌瘤疾病會使女性受孕率下降,但患子宮肌瘤后也是可以懷孕的。子宮肌瘤疾病對于懷孕以及分娩的影響,與肌瘤的類型以及大小有著密切的關系。
子宮肌瘤對女性生育的影響
1、流產:子宮肌瘤有可能會引起流產的情況,黏膜下肌瘤有可能會使受精卵著床受到很大的影響,引起早期流產的情況。而肌壁間肌瘤過大,有可能會引起宮腔變形,或者是內膜供血不足等造成流產。
2、胎位異常:此外,還有可能會引起胎位異常的情況。生長位置比較低的肌瘤有可能會妨礙胎先露下降,使懷孕后期以及分娩時胎位異常,胎盤低置或者是前置,以及產道梗阻等。
3、產后出血:胎兒在分娩出來之后因為胎盤粘連、附著面積比較大或者是排除困難,以及子宮收縮不好等引起了產后出血的情況,懷孕合并子宮肌瘤一般是可以自然分娩的,但必須要做好產后出血的預防措施。
對于有生育計劃的患者,可進行子宮肌瘤剝除術。雖然手術造成的損傷也會對妊娠產生影響,但相對與術前,妊娠率提高,且流產率降低。最好在術后的半年到一年后,子宮恢復相對好些時,再計劃懷孕。
本文是姜羨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發(fā)表于: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