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2分鐘迅速了解“肘管綜合征”
要想明白什么是肘管綜合征,我們得先明白什么是“肘管”?“肘管”顧名思義就是肘部的一根管子,管內有根神經通過,叫尺神經,也就是我們長說的“麻筋兒”。因為位置比較表淺,所以我們可以輕易碰到。記得小時候我們常玩的一個游戲,就是互相彈對方的麻筋兒,感到從肘部一直到小指過電的感覺,樂此不疲。肘管綜合征就是尺神經在肘管內因為慢性損傷而產生的病癥。(小時候被我彈過的小伙伴你們現在還好嗎?有沒有得這個病呢?兒時的年少無知,想想還挺后怕…)尺神經被束縛在肘管內,由于空間有限,就像我們穿鞋子,鞋帶太緊或者鞋子不合適都會導致腳很難受。尺神經具有營養(yǎng)肌肉、控制感覺及運動的功能。如果受損就會出現手背尺側、小魚際、小指及環(huán)指尺側半皮膚感覺麻木或者刺痛,隨后會出現小指對掌無力及手指活動不靈。最終會出現小魚際肌肉萎縮,環(huán)、小指呈爪狀畸形,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引起此病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1.肘外翻:肘外翻就是胳膊肘往外翻,正常的肘關節(jié)都有10-15°的外翻角,如果肘部骨折畸形愈合或者兒童骨骺損傷導致骨折發(fā)育不良就有可能使這個角度增大,從而行程肘關節(jié)外翻畸形。與此同時,肘管內的張力會加大,內部的尺神經自然也會受到擠壓,從而逐漸出現一系列神經癥狀。2.尺神經半脫位:有些人由于肘管先天性發(fā)育不良,導致尺神經在屈肘時很容易滑出,就相當于我們穿了一不跟腳的鞋子,一走路就脫鞋,反復摩擦碰撞必定會導致腳部受損。3.異物壓迫:比如肱骨骨折有可能會有骨折塊或者肘關節(jié)外傷導致異位增生的骨刺壓迫尺神經。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管怎樣,“肘管綜合征”其實就是有東西壓到了尺神經,所以解決的唯一途徑就是解除壓迫!而且越早越好!不過,解壓的方法一般都需手術,所以,如果感覺自己有類似癥狀(手指麻木、疼痛)或有潛在危險因素(肘外翻),還是盡快去正規(guī)醫(yī)院或直接在線咨詢劉醫(yī)生,免得貽誤最佳治療時機。(點擊下方鏈接,立即與劉大夫在線溝通)http://liuyulei1987.haodf.com/本文系劉宇雷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sdscm.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劉宇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7年09月20日8916
1
1
-
重視手麻痛、無力的早診早治
手部麻痛、無力是多種病因導致的手感覺異常的一大類疾病,是發(fā)病率較高的常見病。而且,隨著我國手工勞動職業(yè)者增多、肥胖者增多和逐步邁入老齡社會,預期這類病人會越來越多。而且目前這類疾病并未得到患者和醫(yī)務人員的重視。很多病人早期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治,使病情不同程度拖延、加重,從而導致本來早期手術治療可以完全康復的病人因未得到及時手術而遺留無法治愈的后遺癥。一、發(fā)病機理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我先講一下它的發(fā)病機理。我們手麻痛感覺是人的神經系統(tǒng)在腦形成的手的發(fā)麻或感覺喪失的結果,神經系統(tǒng)從頭部至肢端(包括腦、脊髓、神經干、神經末梢、神經感受器)任何一處病變均可引起手的感覺異常。神經系統(tǒng)是人體九大系統(tǒng)中最復雜的系統(tǒng),為了便于理解,我打個簡單的比方:神經系統(tǒng)看成一棵大樹(包括樹根、樹干、樹枝、樹葉和果實),神經系統(tǒng)的腦對應樹根,脊柱脊髓對應樹干,向四肢、臟器去的神經對應樹枝,神經末梢對應樹葉,感覺、運動對應樹的果實。樹的果實好壞,樹根、樹干、樹枝、樹葉、果實任何一方面不正常都會影響到它。那么對于神經系統(tǒng)也類似,手的感覺異常的原因有:腦部病變,脊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神經腫瘤,神經卡壓、外傷挫傷或斷裂),神經末梢病變,以及神經本身營養(yǎng)代謝異常。二、主要治療方法這些病因大多需要內科藥物治療,但是其中有一部分需要,且必須外科手術治療,才可以治愈,這些疾病如拖延時間太長,則手術治療效果也不理想,這些疾病包括:周圍神經卡壓、神經外傷、神經腫瘤。所以建議有病早診早治。三、哪些需要外科治療1、神經卡壓類疾病神經卡壓就是周圍神經在某處受到壓迫,常見部位為頸部、肘部、腕部,其中有一些典型的卡壓,醫(yī)學稱為綜合征,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腕管綜合征、旋前圓肌綜合征等。之所以神經受到卡壓,是因為神經在一些部位要穿過某些生理管道,當管道空間減小后,神經就可能受壓。這一原因最簡單的例子為我們伏案午睡后,會感覺手麻脹,這就是因為對手臂受頭的擠壓導致神經間接受壓,只是擠壓時間相對較短,停止壓迫后,神經功能很快恢復。而神經卡壓是身體內部慢性因素導致神經受壓。這類疾病中2個最常見?。旱谝粋€叫腕管綜合征:最常見,中年女性多見。它是正中神經于腕部受壓引起,表現手的橈側半(拇示中指及環(huán)指橈側半)麻木,長時間握持物體時及睡覺時,可出現麻木癥狀加重,病人有夜間麻醒及通過甩手等手活動后麻木減輕。如未得到及時治療病情加重,可伴拇指外展受限,魚際肌部分萎縮,有的還可能伴有手的橈側半不出汗、皮膚粗糙。進一步確診,行腕管超聲、肌電圖檢查。早期給予藥物治療、理療,如果無效,或癥狀較重,或腕部正中神經神經傳導潛伏期大于4.5ms,或超聲提示腕管內有腫物,則應積極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我們手術就是把卡壓神經的管道切開,切除壓神經的異常增生組織,治療結果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病人第二天就會感覺手不麻了或明顯輕了。而且我們現在采用的是微創(chuàng)小切口,切口約2-3cm長,術后切口瘢痕不明顯的。第二個叫肘管綜合征:僅次于腕管綜合征,中年男性多見。它是尺神經于肘管受壓引起,表現手的尺側半(環(huán)指尺側半、小指)麻木,在長時間屈肘關節(jié)、抓持物體時,麻木加重。如未及時治療,可出現魚際肌、骨間肌萎縮,手指活動不靈活,如拿不住筷子,用鑰匙開門,有的伴有手尺側半不出汗、粗糙等。進一步確診,行腕管超聲、肌電圖檢查。經藥物等保守治療無效,或超聲檢查提示肘管內神經受壓,則應盡早手術治療。手術就是在肘關節(jié)內側切口,切開壓迫神經的管道,切除壓迫神經增生組織,部分病人甚至需要將神經從管道內拿出來放到肘關節(jié)前側的皮下,從而避免它再次受壓。這種疾病手術治療的療效較上一疾病要慢的,多需要1-6個月的恢復期。2、神經外傷類疾病神經外傷是神經直接受外界因素損傷,常見的原因,如碰撞擠壓、牽拉、玻璃或刀等割傷。這方面簡單的例子,如肘關節(jié)碰撞后產生的手麻木,就是肘部尺神經受到撞擊所致,只是損傷時間短,很快可恢復。神經損傷的表現:表現上肢受傷后立即出現手的麻木,但有的病人傷后主要關注傷口和疼痛了,等傷后數天才注意到手麻,才告訴醫(yī)生。有的病人傷后同時出現手指伸屈活動障礙、無力等。輔助檢查有彩超、肌電圖、磁共振。但目前輔助檢查對神經外傷診斷很有限,目前還沒有那種方法象骨折拍片那樣能明確診斷,所以主要靠外科醫(yī)生的認真查體來診斷。治療方法:對于挫傷,則主要靠藥物、休息、理療治療可以康復。如果經過保守治療1-3個月無明顯效果,或已明確神經斷裂、挫裂,則應盡早手術治療,才能較好的恢復。手術治療方法就是,在顯微鏡下經過精細操作,將神經準確端端對齊,用9/0的無創(chuàng)針線縫合修復,從而為神經恢復提供良好條件。大家明白,神經接好后不象肌腱斷裂那樣,接好后手指就能活動,更不象電線一樣接好后即通電,而是需要較長時間的生長,從斷端沿著神經每天1-2mm的速度生長,直到長到神經末梢感應器或效應器,才能發(fā)揮功能。3、神經腫瘤神經腫瘤是神經內細胞發(fā)生異常增生形成的,根據其影響及預后分為良性和惡性腫瘤,常見的良性的有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神經纖維瘤病,惡性的有惡性神經鞘瘤(神經性肉瘤)、神經母細胞瘤等。這里疾病以手術治療為主。對于局限的腫瘤,經手術給以切除,必要時給以神經移植修復。手術最終效果根據腫瘤的性質決定??偠灾?,手麻痛、無力的病因很多,一旦出現應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如為可疑卡壓、外傷或有腫瘤時,則不要忘了找手外科醫(yī)師就診,明確是否需要早期手術治療。本文系栗威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sdscm.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栗威醫(yī)生的科普號2016年05月28日12412
6
8
-
手部常見癥狀與治療-第一篇:麻
手麻是一種常見的手部不適,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睡眠。在常人的經驗中,手麻是與頸椎病劃等號的,而在治療方面,也被冠以很難治療的概念。但實際上,麻并不是頸椎病的特有癥狀。麻,是告訴我們神經出現了問題的一個信號,而可以引起麻木的疾病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神經自身出現問題,比如神經炎,神經變性,神經腫瘤等等,發(fā)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還伴有許多其他的癥狀,相對比較難以治療,但也較為少見;第二類是全身性的疾病引起的繼發(fā)的神經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尿毒癥患者也會有類似的癥狀;第三類是神經受到外界的壓迫,從而導致出現癥狀。這一類往往是最常見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頸椎病可以算是其中的一種,但更多的是神經在其他的部位受到壓迫。這一類的疾病,我們給予一個專有的名稱,叫做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在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中有兩種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叫做腕管綜合征,而另一種叫做肘管綜合征。先說說腕管綜合征,從專業(yè)的術語上來解釋,腕管綜合征是腕部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所引起的疾病,多見與中老年的女性,其病因與常期反復的活動腕關節(jié)與停經后體內激素水平出現變化有關。如何判斷手麻是不是與這腫疾病相關呢?第一,仔細辨認一下麻木的手指,一般而言,腕管綜合征的患者拇、食、中指中的一個或幾個麻木的比較厲害,無名指麻木的較輕,小指則最輕,甚至不麻。感覺較敏感的人甚至可以發(fā)現無名指兩側麻木情況不同,靠中指的那一側比較麻,靠小指的那一側較輕,甚至不麻。除了部位以外,麻木的時間有時也能幫助我們來判斷,晚上麻的比較厲害甚至因為麻木不適而醒來的往往提示存在腕管綜合征。 對于程度較重的患者,除了麻木以外,還會發(fā)現大魚際肌萎縮(手掌面靠拇指那一側的肌肉),同時伴有拇指與小指對捏無力。對于腕管綜合征的治療,不同程度的患者需要接受不同的治療。如果麻木是間歇的,而且沒有其他的癥狀,那屬于輕度的表現,往往僅需要減少腕關節(jié)的活動以及適當熱敷就可以改善癥狀,也可以服用一些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地巴唑等)。如果麻木為持續(xù)性的,那就提示疾病已經進入中度階段了,在這一階段,保守治療的效果相對就比較差了,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到了這一階段,建議到醫(yī)院就診,檢查肌電圖,精確的明確其程度,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果再進一步到了有肌肉萎縮,拇小指對捏力量減退的時候,那多半已經到了重度,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手術來緩解癥狀了。再談談肘管綜合征,這是尺神經在肘部受到壓迫引起的癥狀,與腕管綜合征相較而言,這種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男性,與反復的肘關節(jié)活動有關。臨床上也是主要表現為手麻,但麻的范圍與腕管綜合征截然相反,最麻的是小指,無名指次之,而其他的三個手指基本不麻。感覺敏感的人也會發(fā)現無名指兩側的麻木不一致,但在這一疾病中,是靠小指一側比較麻。比較嚴重的病人,也會發(fā)現肌肉萎縮與手功能的障礙,但這次萎縮的肌肉換成了骨間?。ㄊ直衬粗概c手掌間那塊肌肉)與小魚際肌(手掌靠小指一側的肌肉)。同時,可能會出現無名指與小指伸不直與手指間夾不緊。對于治療而言,這種疾病的保守治療方法與腕管綜合征類似,需要減少肘關節(jié)的活動,熱敷以及服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但這種疾病保守治療的適應范圍較小,僅對于只有麻木,沒有其他功能障礙,且發(fā)病時間在1月內的患者可能有效,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還有一些其他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也時有發(fā)生,癥狀與上述的兩種常見疾病類似,以肢體某一固定部位的麻木為主要表現,嚴重的伴有肌肉萎縮與活動受限。在輔助檢查方面,肌電圖可以很好的幫助醫(yī)師判斷此類疾病的部位與程度。治療上,保守治療以減少關節(jié)活動,熱敷以及服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為主,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總之,這一類疾病早診斷早治療方能取得滿意的結果。本文系韓棟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sdscm.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韓棟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5月23日15086
14
24
-
謹防運動不當導致肘管綜合征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以及民眾健康意識的增強,進行各類體育運動的人群數量逐年增多,但運動不當常造成各種運動損傷。肘管綜合征是尺神經在肘部尺神經溝處受壓而產生的神經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之一。長時間反復地屈肘運動可導致肘管內壓力增高、或弓狀韌帶肥厚增生,并引起尺神經的卡壓和磨損,這正是肘管綜合征的常見發(fā)病原因。在康復醫(yī)學科就診的肘管綜合征患者中,由于運動不當導致發(fā)病的患者約占20%,包括練武術、健身房健身、打高爾夫等?;颊呔V患側小指和無名指尺側半麻木,部分出現患手無力,嚴重者出現小指展肌及第一骨間肌萎縮。病程短則幾周,長則數年。因此,如何合理運動,科學健身,將是預防肘管綜合征及其他運動損傷的關鍵。當患者確診為肘管綜合征之后,應及時停止容易造成損傷的運動,避免損傷進一步加重;另外建議及時就醫(yī),讓醫(yī)生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適當的治療,早期可以藥物治療聯(lián)合物理治療,促進神經損傷的及時恢復;后期保守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在肘管綜合征的診治過程中,肌電圖檢查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提高早期診斷的陽性率,而且為手術治療提供準確定位,為臨床上開展小切口手術提供手術依據。因此,是臨床醫(yī)生診治肘管綜合征的重要輔助手段。
潘惠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4月24日6064
0
0
-
肘管綜合癥(遲發(fā)性尺神經炎)
尺神經肘部卡壓僅次于腕管綜合征,為上肢第二位常見的神經卡壓。尺神經在肘部尺神經溝受壓損傷,病因;肘部外傷,骨關節(jié)病變,尺側腕屈肌兩頭壓迫,肘部贅生物, 尺神經滑脫,肘管組成:尺神經溝+尺側腕屈肌兩頭,是肘部的一個骨纖維管道,管道中有尺神經通過。任何原因造成肘管容積的減小,均可引起尺神經在肘管內受壓或牽伸,從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縮無力及手尺側麻木、疼痛,即肘管綜合癥。常見的病因為肘關節(jié)反復屈伸活動、肘外傷后畸形、先天性畸形、骨關節(jié)炎、結核、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尺神經在肘部的走行,從近側的Stuthers弓到遠側穿出尺側腕屈肌,共5處可發(fā)生卡壓。最易發(fā)生卡壓的2處為內上髁溝和穿尺側腕屈肌兩頭處。從肘上10cm至肘下5cm,共5處可發(fā)生卡壓。1.Struthers弓(近端)至內上髁(遠端) Struthers弓是一種肌筋膜帶,位于內上髁近側8cm,寬1.5~2cm,斜行從尺神經表面經過。其前界為內側肌間隔,外界為三頭肌內側頭來的深部纖維。不出現Struthers弓時,內側肌間隔可造成卡壓(常見于尺神經向前脫位和手術前移時沒有充分切除內側肌間隔)肱三頭肌內側頭也可造成卡壓(例如健美運動員,肌肉肥大,造成摩擦性神經炎)2.內上髁附近:繼發(fā)于肱骨髁上骨折和外髁骨折后的肘外翻畸形。3.內上髁溝/鷹嘴溝內上髁溝是一個骨纖維性溝,前界為內上髁,外界為鷹嘴和尺肱韌帶,內界為纖維腱膜性結構。這個部位的卡壓可由很多因素引起,又可分為3類,溝內病變包括骨折塊,關節(jié)炎骨刺,骨肥大,軟組織腫瘤,囊腫,骨軟骨瘤,類風濕性關節(jié)滑膜炎,結核性滑膜炎,創(chuàng)傷后血腫,血友病性血腫等等。溝外因素是指長時間、經常反復用肘關節(jié),尤其是屈曲關節(jié)的情況。如卡車司機駕駛時肘關節(jié)架在車窗上,慢性病長期臥床,手術時約束帶將肘內側直接壓在手術床邊,前臂旋前位束于支架上。使神經易于脫位的因素這些因素使神經在屈肘時易于向前滑脫,伸肘時又復回。神經可以滑到內上髁上方或前方。例如,神經溝表面的纖維腱膜結構先天性松弛或外傷性撕裂,先天性滑車發(fā)育不全,內上髁創(chuàng)傷性畸形。注意與無癥狀的神經活動度增大鑒別,正常人群有20%可以發(fā)生。易于受壓,如反復摩擦、石膏夾板、內上髁炎注射治療。4.尺側腕屈肌的肱骨頭和尺骨頭之間的管道:基底為肘內側副韌帶,頂為與內上髁溝纖維腱膜性結構相延續(xù)的纖維帶(稱為Osborne’s韌帶/三角韌帶/弓狀韌帶/肱尺弓)。盡管目前肘管綜合征指的是肘部任意處的卡壓,狹義的、更準確的“肘管”應是指這個特殊部位。屈肘時,Osborne’s韌帶牽拉、緊張,而基底的內側副韌帶松弛、褶皺,造成肘管狹窄,卡壓神經。肘管斷面形狀于伸肘時是橢圓形,屈肘時變扁。屈肘時肘管內壓增加7倍,如同時有尺側腕屈肌收縮,內壓增加超過20倍。這些因素造成了神經的機械性變形和神經內灌注的改變。5.穿出尺側腕屈肌處:神經從肘管處進入尺側腕屈肌,在肌內走行5cm左右,穿出筋膜層,位于屈指深、淺層肌肉之間。穿出點可被筋膜組織卡壓。這些筋膜稱為“屈曲旋前腱膜”。正常情況下,肘關節(jié)活動時,尺神經于內上髁近側有10mm左右的活動范圍,內上髁遠側有6mm左右的活動范圍。屈肘時,神經本身可以牽長4.7mm,肩外展、外旋并伸腕時可以牽的更長。在整個神經行程中,任何一處瘢痕限制神經正常的滑動,均可造成牽拉損傷?!景Y狀體征】癥狀:感覺障礙,精細動作不靈活,肌萎縮。體征:感覺:痛覺減退,過敏,消失。運動:肌萎縮,爪形手,內在肌力減退。肘部尺神經滑脫肘外翻畸形,屈肘實驗陽性,肘部tinels'征陽性。Froment征:骨間肌和拇收肌麻痹所導致,示指用力與拇指對指時,呈現示指近側關節(jié)明顯屈曲、遠側之間關節(jié)過伸,拇指掌指關節(jié)過伸、指間關節(jié)屈曲的畸形。典型癥狀:前臂和手內側麻木、刺痛,手握力下降,晚期出現手掌肌肉萎縮,爪形指畸形。早期在屈肘時間過長后可出現前臂內側、手內側、第四、五指麻木、刺痛,晚期可出現尺神經支配肌肉無力、萎縮、爪形指、局部皮膚感覺障礙等;肱骨內上髁壓痛,尺神經溝處可觸及增粗的神經,叩擊尺神經可出現發(fā)麻、電擊樣感覺,并向小指放射(Tinel’征陽性);屈肘試驗、Froment試驗陽性;臨床檢查:詳細的了解病史,包括工作性質、習慣性動作,以及細致的物理檢查是獲得正確診斷的重要步驟。癥狀范圍廣,可以輕至環(huán)小指輕度麻木、感覺異常,重到肘內側重度疼痛,伴有向手部的放射性疼痛,有時向肩、頸部放射。早期患者一般不覺力量減退,但會覺手功能有影響,常感作某些事遲鈍、笨拙(如擰瓶蓋)或反復活動后易感疲勞,動作協(xié)調性差。物理檢查應該從頸部開始。頸部活動障礙并伴疼痛時,應該考慮到頸椎病可能。脊椎軸向壓痛可誘發(fā)放射性疼痛。懷疑臂叢神經卡壓時,應在鎖骨上區(qū)和鎖骨下區(qū)扣診,可以誘發(fā)疼痛和Tinel征。胸廓出口綜合征也可造成卡壓。檢查包括Adson試驗、Wright試驗、Roose試驗、Eaton試驗。假陽性率很高。檢查肘部有無畸形,測量攜帶角和關節(jié)活動度。延神經全長觸診,檢查有無腫塊。屈肘時神經是否向前滑脫。局部疼痛提示卡壓的部位。屈肘試驗:肘關節(jié)完全屈曲,腕關節(jié)完全背伸,持續(xù)1分鐘。出現尺神經分布區(qū)的感覺異常和/或麻木為陽性。敏感性高,特異性低。正常人群中有10%的陽性率。尺神經分布區(qū)麻木是常見的癥狀,其嚴重程度依卡壓的程度和持續(xù)的時間而不同。感覺缺陷范圍常位于小指雙側和環(huán)指尺側。由于存在正常變異,范圍尚可擴至中指或僅限于小指(Berrettini交通支)。手尺背側和小指背側感覺缺陷對于鑒別尺神經卡壓位于肘部還是腕部有重要意義。腕部和肘部同時卡壓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需分別檢查兩處的Tinel征。感覺功能的評價。由于初期神經卡壓影響的是閾值的變化,故檢查振動覺和用Semmes-Weinstein單纖檢查輕觸覺比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點辨別覺要重要的多,后二者用于評價分布密度。只有發(fā)生軸索變性才能出現分布密度的改變,常見于經年的慢性卡壓。肌力減退的出現完于感覺麻木,最早出現的體征常是小指不能內收(Wartenberg征陽性)。手內肌肌力減退常重于外在肌。Sunderland神經斷面研究證實,在肘部尺神經支配手內肌的運動束和感覺束位于神經干的內側和淺層,更容易受到卡壓。對比檢查第一背側骨間?。ǔ呱窠浿洌┖湍炊陶辜。ㄕ猩窠浿洌┑募×?。手內在肌神經支配的變異情況非常多見,占人群總數近20%。最常見的變異是Martin-Gruber交通支,從正中神經發(fā)出運動支加入尺神經,多發(fā)生于前臂近端。手部Riche-Cannieu交通支,連接尺神經運動支和正中神經返支。這些交通支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么有時手內肌僅受一支神經的支配,稱為“ulnar hand”或“median hand”。應警惕有“trick movements”的存在,即由未損傷的肌肉引起活動的假象。如拇指內收動作由伸拇長肌腱引起。檢查時應觸診所查肌肉,視是否有收縮。手內肌無力常造成環(huán)小指爪形手和拇指捏力減低。Froment征陽性:拇指指間關節(jié)屈曲。Jeanne征陽性:拇指掌指關節(jié)過伸。Fowler試驗:爪形手畸形,環(huán)小指掌指關節(jié)過伸,指間關節(jié)不能完全伸直??刂普浦戈P節(jié)于0度時,指間關節(jié)可以伸直。當手外在肌受累時,最常累及小指屈指深肌腱。環(huán)指屈指深肌腱無力的程度不及小指,因其常受正中神經和尺神經的雙重支配。尺側腕屈肌一般不受累?!倦娚砀淖儭侩娚頇z查決不能替代詳細的病史和細致的臨床檢查。神經卡壓性疾病常需做電生理檢查,但如果臨床檢查很明確時,電生理檢查并不是必需的。有時電生理檢查結果反而起誤導作用。盡管如此,對于查體和診斷摸棱兩可、卡壓部位不好判斷、多重卡壓、多發(fā)性神經病、運動神經元病的病例,仍有重要作用。出現肌肉失神經電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誘發(fā)感覺電位esp消失電生理檢查包括感覺、運動傳導速度和肌電圖。因為解剖變異的緣故,肌電圖檢查的結果和做肌電圖的醫(yī)生的關系密切。做肌電圖檢查時,需在屈肘位。肘部運動傳導速度小于50m/s有診斷意義。較近側(腋-肘)或遠側(肘-腕)傳導慢10m/s有診斷意義。老年人一般較年輕人傳導慢10m/s。當傳導速度減低時,常伴有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MAP)幅度的減低。應用“寸步法”找到病變位置。當存在Martin-Gruber交通支時,肌電圖的結果常另人迷惑不解,除非醫(yī)生能考慮到這種變異。這種情況下,第一背側骨間肌和小魚際肌肉常為雙重神經支配。從腕部刺激往往比從肘部刺激所得到的內在肌CMAP值要大,因為從腕部開始又接受了從正中神經來的運動束。由于肘部的CMAP值低,往往將正常的神經解釋為肘部卡壓。此外,尺神經卡壓造成的肌無力常常被正中神經的代償所抵消。測量神經傳導速度仍能判斷有無卡壓。感覺傳導速度的測量可分為兩種:順向(從遠至近)和逆向(從近到遠)。一般采用逆向測量,因為在手指容易安放接受電極。尺神經手背支的傳導也需測量,有助于鑒別卡壓部位。肌電圖(EMG)反應了神經軸索變性,往往在晚期才出現。意義不如傳導速度大。如果出現肌電圖異常,一般首先累及第一背側骨間肌,然后是小魚際肌。【影像學檢查】X片和CT檢查可發(fā)現骨性異常,拍片常是必要的。除正、側位片外,尺神經溝切線位片對于肘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性畸形的患者有很大作用,觀察骨質突起和骨折塊情況。MRI的作用有限,盡管它可以顯示神經水腫、增粗、占位性病變等,目前仍處于學術研究階段。無論是對診斷還是選擇治療方案都不起決定性作用?;蛟S隨著技術的發(fā)展,MRI對判斷早期神經損傷會有更大作用。【分類】1950年,McGowan分為三級:輕度:有麻木和感覺異常,無肌力下降。中度:有骨間肌的萎縮。重度:手內肌完全癱瘓【鑒別診斷】影響尺神經從脊髓的起點(C8-T1神經根)和臂叢神經內側束的疾病。如,頸椎間盤疾病,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癥,胸廓出口綜合征、肺尖腫瘤(Pancoast tumor)。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支配手內在肌的神經纖維束均來自C8-T1,分別檢查這些肌肉有助于鑒別損傷部位。如,肘部尺神經卡壓時,尺神經支配的手內肌受累,而正中神經支配的拇短展肌則正常。有時會有多個部位的卡壓。1973年,Upton和McComas注意到一些周圍神經卡壓的病人同時也伴有頸神經根的卡壓。他們發(fā)現某一處受卡壓而尚可代償,一旦再有一處卡壓則會明顯影響軸漿運輸,導致功能障礙。他們稱之為“double crush”。有時也會有三處同時卡壓,即“triple crush”。同時還應考慮到病人的體質,比如代謝性疾?。ㄌ悄虿 ⒓谞钕俟δ軠p低),酗酒,惡性腫瘤,維生素缺乏。這些情況下也可引起神經癥狀。伴有上述疾病并不排除同時有神經卡壓的可能性。Guyon管(腕尺管、腕尺側神經血管間隙)卡壓:手尺背側感覺,環(huán)小指屈指深肌力,腕尺側Tinel征,電生理檢查(神經傳導)?!痉鞘中g治療】尺神經卡壓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急性卡壓常由一次肘內側鈍擊傷或骨折引起。也有習慣性過度牽拉神經引起急性起病的。亞急性卡壓指發(fā)病需數天至數周的情況。常見于肘關節(jié)經常屈曲、長期臥床等。急性或亞急性卡壓在去處誘發(fā)因素后一般可有緩解。如防止肘內側受壓,避免屈肘,調整桌椅鍵盤水平,注意睡眠姿勢等。如果主觀難以控制,可以暫時固定肘和腕關節(jié)。一般維持屈肘35~40度,腕中立位,3~4周。注意避免石膏或支具壓迫肘內側??梢杂梅晴摅w抗炎藥。不主張局部注射類固醇。保守治療后仍有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果不伴有肌無力,并不急于手術。這取決于患者的主觀癥狀,如果嚴重影響工作生活時,則建議手術。如果患者此時不愿手術,應每6~8周復查,檢查肌力。如果出現肌力下降則建議手術,無論癥狀有否改善。輕度的肌肉無力,3~4月無改善也是手術指征。對于慢性卡壓患者,保守治療一般無效,應手術治療。手術效果取決于多方面。包括患者年齡,卡壓的時間,麻木的程度,肌力下降的程度。當神經支配密度減低,兩點辨別試驗異常時,預后不佳。有肌肉萎縮時,預后不佳。可能出現手術后感覺和肌力改善不明顯,甚至沒有改善,特別是手內肌萎縮的患者?;颊咝g前一定要認識到這種手術是姑息性的,而非治療性?!臼中g治療】肘部尺神經病變的手術治療可以追溯到1816年,當時Earle是將病變的神經段切除。Andrae(1889)和Sherren(1908)進行了類似的手術,所不同的是他們將神經重新縫合。效果可想而知。第一例有效的病例出現于1898年,Curtis首創(chuàng)了神經移位手術。此后,各種類似的手術相繼出現。大致可分為兩類:即減壓而不移位(包括原位減壓和內上髁切除)和減壓并且移位(包括皮下、肌內、和肌下移位)。原位減壓術:1922年,Farqhuar Buzzard首先介紹。起初指的是將神經穿尺側腕屈肌兩頭之間的部分(后稱為肘管)減壓。這種手術僅涉及切除Osborne韌帶,在所有手術方法中,并發(fā)癥最少。以前曾建議將切開的韌帶于神經基底重新縫合以減少瘢痕,但現在發(fā)現這樣會造成新的卡壓,應當避免。避免在內上髁溝以近減壓,過大的松解范圍會造成神經滑脫,引起新的卡壓。比較安全的是在內上髁與鷹嘴連線以遠進行減壓。原位減壓可以在局麻下進行,對神經影響小,不需要手術后固定。理想的適應癥是尺側腕屈肌經常反復的活動,引起肌肉腫脹,造成肘管處卡壓,癥狀反復的患者。演奏小提琴和其他樂器的人經常屈肘,并屈指屈腕,就屬于這種情況。內上髁溝近側原位減壓僅限于健美運動員,肱三頭肌內側頭發(fā)達,造成的卡壓。禁忌癥:嚴重的卡壓,創(chuàng)傷后神經炎,占位性病變,習慣性滑脫。內上髁切除:1950年,King和Morgan提出。他們在做神經皮下及肌肉下前移時遇到了很多問題,故提出此改良方案。他們發(fā)現皮下前移后,神經會逐漸再向后移位,在內上髁前方等處,易受新的激惹。而肌肉下前移術后瘢痕常見,引起新的卡壓。優(yōu)點基本同原位減壓。同時去處引起神經受壓的骨突,讓神經自己找到阻力最小,最合適的行程。缺點:不能有效的減少牽張力。骨質切除過多會破壞內側副韌帶,造成肘外翻不穩(wěn)定。切除過少,手術可能不起什么作用。減壓并且移位較原位減壓和內上髁切除常用。兩大優(yōu)點:第一:將神經移到另一個瘢痕少、更適宜的基床上。適應癥廣泛,任何原因造成的卡壓均適用。第二:將神經移到肘前,使神經張力減低,尤其是屈肘時。皮下移位目前應用最為廣泛,技術要求不高,較高的成功率。肘關節(jié)骨折、脫位復位手術及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同時做尺神經皮下前移術。切除神經瘤后做神經前移吻合術。習慣做肌肉下移位的醫(yī)生對于年齡大、肘關節(jié)炎骨贅多、糖尿病皮下脂肪后的病人也偏向做皮下移位術。缺點:對最遠端的卡壓處減壓不夠。對于瘦、活動多的病人,容易反復受傷。肌肉內移位:1918年,Adson首先提出。1928年,Platt推廣。Platt認為將神經置于皮下是欠周全的,建議將神經置于屈曲旋前肌群的溝槽內。此后有動物實驗支持這一觀點,認為此法神經肌肉之間的間隙并不比肌肉下移位形成更多的瘢痕。1989年,Kleinman和Bishop詳細描述了手術方法,大宗病例報道有非常滿意的療效。他們認為肌肉內移位較肌肉下移位剝離的范圍小,更應予以提倡。盡管他們報道的效果很好,肌肉內移位目前仍是3種前移方法中最有爭議的一種。盡管支持者聲明該手術不會造成過多的瘢痕,但其他人認為瘢痕形成仍然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而且,置于肌肉內的神經是與肌肉纖維成直角的,有造成牽拉的可能。肌肉下移位:1942年,Learmonth提出。優(yōu)點:所有5個有可能卡壓處均可減壓.將神經置于非瘢痕的解剖間隙內。有效減低牽拉張力。外面有屈曲旋前肌群的保護,不易受外傷,對運動員尤其有益。禁忌癥:肘骨關節(jié)炎,骨折脫位后關節(jié)嚴重變形。缺點:手術復雜,剝離范圍廣。瘢痕形成較多。術后屈肘位固定易引起關節(jié)攣縮。肌肉延長術:1988年,Dellon設計了旋前屈曲肌肉Z字延長術。手術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除周圍組織對神經造成的壓力,無論是靜態(tài)下還是動態(tài)下,同時還不能造成新的卡壓。神經內放置導管測量神經內壓力。對比五種術式的結果。原位減壓和內上髁切除術并沒有減少神經內壓,肌肉下前移和皮下前移術實際上增加了神經內壓,只有肌肉延長術減小了神經內壓。休息、理療、制動、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及神經營養(yǎng)藥;必要時選用局部封閉治療。手術必須注意的細節(jié)1、皮膚切口應以肱骨內上髁后1.5厘米為中心縱行切開,切口12~15厘米,避免損傷前臂內側皮神經。2、切斷或切除肱骨內上髁近端5~8厘米一段內側肌間隔,防止前置神經被被其銳性卡壓。3、神經游離要適當,盡量保留神經伴行血管。4、皮下前置時,深筋膜應與皮下懸吊數針,以免尺神經滑回肘管。5、肌肉下前置時,避免損傷正中神經及旋前圓肌肌支。6、在止血帶下手術,縫合前嚴密止血。7、肘部有疤痕或曾做過手術,不要在肘部直接尋找神經?!境呱窠洆p傷的一些治療原則和注意事項】1、根據損傷情況,作減壓、松解或吻合術。2、為了獲得長度,可將尺神經移至肘前。3、尺神經吻合后的效果不如橈神經和正中神經。4、尺神經中感覺與運動纖維大致相等,故縫合時尤須注意準確對位,不可旋轉(橈神經大部分為運動纖維,正中神經大部分為感覺纖維)。5、在尺神經遠側單純縫合感覺枝及運動枝,效果良好。6、如無恢復,可轉移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及中環(huán)指屈指淺肌代替骨間肌和蚓狀肌,改善手的功能。
張家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13年07月27日22312
2
5
-
肘管綜合征典型照片
肘管綜合征臨床常見,將典型病例展示給大家,早期多表現環(huán)小指麻木。后期出現手內在肌萎縮。活動能力受損,僅出現手指麻木時治療效果較好,若出現明顯肌肉萎縮時治療后感覺功能恢復較好,但重要的運動功能恢復不良,經常門診見到手指麻木較長時間,因未找到??漆t(yī)生而導致漏診誤診病例,本來??浦委熆梢曰謴洼^好的,因處理時機延誤而至預后不佳的,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典型病例:手部肌肉萎縮術中探查見神經卡壓明顯肘外翻可誘發(fā)該病希望大家出現手部麻木無力時及時找??漆t(yī)師診治,以免延誤治療影響效果。
周喆剛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2月08日12585
1
3
-
肘管綜合癥—手部麻木疼痛的常見原因
門診常接診患者訴手部環(huán)小指麻木,手部活動能力下降,很多患者經手外科或神經內科診治為肘管綜合癥,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相關知識。 肘管綜合癥即肘部尺神經卡壓綜合癥。parans(1987)首先報道,hunt稱之為遲發(fā)性尺神經麻痹,feindel和starford稱之為肘管綜合癥。 解剖知識:尺神經從肱骨后面至前臂屈側通過肘管,底為肘內側韌帶,頂為尺側腕屈肌。尺神經支配環(huán)小指及手掌背尺側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它支配手部內在的肌肉,我們手的精細動作如繪畫寫字把持微小物品都需要它。 病因:(1)肌腱膜或肌肉壓迫,struthers弓形組織壓迫。(2)尺神經反復性脫位或半脫位。(3)肘關節(jié)類風濕性滑膜炎。(4)陳舊性損傷:肱骨內上髁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肘外翻,增生性關節(jié)炎。(5)局部占位性病變:腱鞘囊腫,淋巴結炎,腫瘤等。 臨床表現:環(huán)小指及手掌手背尺側感覺異常,手部肌力下降如分指并指無力,開門擰鑰匙或寫字力量異常等。 診斷:專科手外科就診,肌電圖檢查有助明確診斷。 治療:診斷明確,病程短,癥狀輕者可于制動,營養(yǎng)神經等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無效或病史較長,出現運動功能受損以及考慮為解剖結構異常導致者應盡早進行手術探查。 手術:肘部尺神經松解前置術,需要行臂叢麻醉,松解前移分為皮下前移或深部前移兩種。術后需屈肘位石膏固定2—3周。本文系周喆剛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sdscm.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周喆剛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04月30日6557
1
0
-
常見骨病知識問答-肘管綜合征有何臨床表現?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肘管綜合征有何臨床表現?①手背尺側、小魚際、小指及環(huán)指尺側半感覺異常首先發(fā)生,通常為麻木或刺痛;②繼發(fā)生感覺異常一定時間后可出現小指對掌無力及手指收、展不靈活;③檢查可見手部小魚際肌、骨間肌萎縮,及環(huán)、小指呈爪狀畸形。前述區(qū)域皮膚痛覺減退。夾紙試驗陽性及尺神經溝處Tinel 征陽性;④電生理檢查:肘下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小魚際肌及骨間肌肌電圖異常;⑤基礎疾病表現:如肘外翻、尺神經溝處增厚或有包塊。X線片顯示局部有移位骨塊或異常骨化等。肘管綜合征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①頸椎病神經根型:下頸段之頸椎病可因椎間孔狹窄而發(fā)生頸8神經刺激癥狀,以手尺側麻木、乏力為主要表現,這與肘管綜合征有相似之處。主要區(qū)別在于頸椎病時肘管區(qū)無異常發(fā)現;②神經鞘膜瘤:肘部尺神經鞘膜瘤與肘管綜合征有同樣表現,檢查時多可們及節(jié)段性增粗的尺神經,Tinel 征陽性,而無肘部骨關節(jié)病變。有時鑒別困難需在手術中或經病理檢查來確定診斷。
朱瑜琪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12月29日3104
0
0
-
肘管綜合征、尺神經卡壓綜合癥
癥狀:1、小指、環(huán)指的掌側或者背側麻木; 2、小指、環(huán)指的無力、感覺異常,偶爾可能掉東西。 3、癥狀特點:最初為間斷性,癥狀可呈持續(xù)性、進行性加重;打電話、開車或者用電腦時出現小指及環(huán)指麻木。病因:最常見的原因是尺神經在肘部穿過骨管時受到壓迫,造成局部神經功能障礙而引起上述癥狀。如何診斷:根據典型的癥狀和肌電圖檢查結果即可確診。分級:最常采用的是Dellon分級標準:分級感覺運動試驗輕度(Ⅰ級)間歇性感覺異常震動感增加肌力減退,運動不協(xié)調屈肘試驗、Tinel征可能陽性中度(Ⅱ級)間歇性感覺異常 振動感正常或減弱捏力和抓握力減弱屈肘試驗和Tinel征陽性夾紙力可能異常重度(Ⅲ級)持續(xù)性感覺異常振動感減弱,兩點辨別覺異常(大于6mm)抓力和捏握力減弱,肌萎縮屈肘試驗和Tinel征陽性;夾紙力異常治療:輕度患者,采用防止肘部過屈、營養(yǎng)神經藥物及局部肘管內注射激素可治愈。中重度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者,應在肌肉萎縮前行內鏡下尺神經減壓和神經前置術。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1、小指及環(huán)指間斷性麻木,保守治療三個月癥狀不消失并有加重趨勢時。2、持續(xù)性小指及環(huán)指麻木;3、手掌尺側萎縮、手指無力時。內鏡下尺神經松解、減壓和前置術手術切口2cm,將尺神經解除壓迫,并將其置于重建的通路中,術后即可5天出院。傳統(tǒng)手術需要近10cm長切口,手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影響療效。手術療效:手術恢復效果與手術前病程及癥狀輕重有關系,通常80%以上患者癥狀滿意。但已經出現手部畸形、肌肉嚴重萎縮和無力者,效果欠佳。典型病例介紹病史:患者男性,54歲。左手小指和環(huán)指持續(xù)性麻木、進行性加重2年余。查體:左側小指和環(huán)指淺感覺較弱,音叉試驗陽性。小指夾紙試驗陽性。肌電圖顯示左側尺神經在肘管處受壓。診斷:左側尺神經卡壓綜合癥手術:內鏡下尺神經探查松解手術、尺神經前置術。療效:術后4天出院。術后手指麻木癥狀就緩解了。
劉海生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12月04日43621
7
7
-
幾種常見的上肢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
上肢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是手外科常見的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是手部麻痛、上肢無力、逐漸出現肌肉萎縮。隨著對該病認識的深入,很多被曾經誤認為是神經內科的手麻肌萎的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頸部神經卡壓性疾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頸背部不適、酸痛,上肢活動、感覺受限等,常常將其歸于頸椎病、頸膜炎、頸項部肌肉勞損、肩周炎等,但部分病例療效不佳。正確的診斷加上及時的治療是控制病情的發(fā)展,減輕病人的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 典型疾病: 1.肩胛背神經卡壓: 好發(fā)人群:中青年女性。 臨床表現:肩頸背部不適、酸痛,與天氣有關,陰雨天、冬天加重,勞累也可加重。常常導致不能入睡,自覺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但有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砂橛惺致?。檢查可發(fā)現3、4胸椎棘突旁3cm和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有明顯壓痛。往往會被誤診為頸椎病、肩周炎等。 治療:封閉治療1—2個療程。 效果:經診治的24例病人,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緩解18例(75%),好轉5例(21%),無效1例(4%)。 2.“周末綜合征”: 好發(fā)人群:年輕酗酒者。 臨床表現:常發(fā)生在周末喝醉酒后,側身臥位,將手臂壓在身下大睡,醒后出現不能伸腕伸指。 治療:關節(jié)固定保護,充分休息患肢,服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后一般可在2—4周內自行恢復。如1—2月仍不恢復,則需手術探查。 效果:診治及時,效果滿意。 3.骨間后神經卡壓癥: 好發(fā)人群:頻繁手活動者,尤其好發(fā)優(yōu)勢手,如手工業(yè)工人。 臨床表現:肘外側疼痛,特點為休息痛和夜間痛。伸指、伸拇及前臂旋后無力,晚期出現肌肉萎縮,功能嚴重障礙。檢查可發(fā)現壓痛局限于肱骨外上髁下方2—4cm處,前臂抗阻力旋后可誘發(fā)疼痛。往往會被誤診為頑固性網球肘。 治療:⑴封閉治療1—2療程。效果:經診治的6例病人明顯好轉的4例(67%)。其余2例效果不理想,行手術治療。⑵手術治療:2例術后預后良好。 4.腕管綜合征: 好發(fā)人群:40—60歲中年女性及打字員,樂器演奏等反復腕部振動的工作者好發(fā)。 臨床表現:橈側三指半麻木、疼痛,夜間加重,可有麻醒史,醒后甩手或搓手等活動后好轉。病變發(fā)展可導致肌肉萎縮,精細動作受限,手部無力,不靈活。如拿硬幣,系紐扣困難等。往往會被誤診為頸椎病及糖尿病的神經損傷。 治療:⑴夾板固定,口服神經營養(yǎng)藥及解熱鎮(zhèn)痛藥,封閉治療。 ⑵手術治療。 ⑶關節(jié)鏡下手術治療。 效果:⑴保守治療:早期效果良好。治療早期輕癥數十例,優(yōu)良率在90%左右。⑵手術治療:手術越早,癥狀越輕,效果越好。手術治療25例,恢復良好。 5.前骨間神經卡壓癥: 臨床表現:無明顯誘因下前臂掌側深面自發(fā)性疼痛,定位不明確。突發(fā)拇、示指提物無力,指尖不能相對,但多無感覺障礙。檢查發(fā)現拇、示指屈指肌力下降,不能對捏成圓形的“0”型。往往被誤診為屈肌腱斷裂。 治療:手術治療:治療5例效果良好。 6.肘管綜合征: 好發(fā)人群:電腦鍵盤操作者,駕駛員,伏案工作者,生產線裝配工等經常保持屈肘位的工作者。 臨床表現:環(huán)、小指麻木和刺痛感。肘內側酸痛不適,有放射感??捎幸归g麻醒史。手部乏力、握力減退、肌肉萎縮、手活動不靈活,抓不緊東西。往往會被誤診為頸椎病。 治療:⑴夾板固定,口服神經營養(yǎng)藥及解熱鎮(zhèn)痛藥,封閉治療。 ⑵手術治療。 效果:⑴保守治療:早期效果良好。⑵手術治療:手術越早,癥狀越輕,效果越好。本文系馬亮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sdscm.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馬亮醫(yī)生的科普號2008年04月20日30656
2
1
肘管綜合征相關科普號

楊勇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勇 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手外科
859粉絲8.3萬閱讀

張家紅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家紅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
骨科
89粉絲6.1萬閱讀

劉海生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海生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
神經外科
281粉絲28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楊劍云 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手外科
神經卡壓綜合征 115票
臂叢神經損傷 59票
手外傷 19票
擅長:臂叢神經損傷,周圍神經卡壓(肘管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胸廓出口綜合征等)和損傷,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腫瘤(各類神經鞘瘤等),手,腕,肘部骨關節(jié)疾病,風濕后上肢畸形,各類上肢腫瘤,手外傷,手指延長等疾病的治療 -
推薦熱度4.8張成鋼 副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手外科
神經卡壓綜合征 81票
腱鞘炎 50票
腱鞘囊腫 13票
擅長:車禍/外傷導致的上肢功能障礙--臂叢神經損傷;臂叢神經腫瘤;手部發(fā)麻肌肉萎縮--周圍神經卡壓包括 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胸廓出口綜合征等;上肢神經炎,上肢神經損傷修復及功能重建,手部骨折,上肢腫瘤,肌腱損傷,腱鞘炎…… -
推薦熱度4.4崔建禮 主任醫(yī)師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 手足外科
手外傷 34票
神經卡壓綜合征 22票
體表腫瘤 18票
擅長:手外科疾病:創(chuàng)傷(四肢骨折、斷肢、斷指、神經、血管、肌腱、皮膚軟組織損傷或缺損)、感染、腫瘤(滑膜瘤、腱鞘巨細胞瘤、血管瘤、血管球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惡性腫瘤)、先天畸形(多指、并指、巨指、拇指發(fā)育不良、馬德隆畸形等);退行性疾病(掌腱膜攣縮癥、腱鞘炎、腱鞘囊腫、骨關節(jié)炎等);神經卡壓性疾病(腕管綜合癥、肘管綜合癥、腓管綜合癥等),以及神經損傷晚期功能重建。 足踝外科疾病:拇外翻、拇內翻、平足癥、高弓足、馬蹄足、內翻足、垂直距骨斜形距骨、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夏克氏關節(jié)、跖骨頭壞死、跟腱斷裂、跟腱炎、足跟痛、跖腱膜炎、色素沉著絨毛結節(jié)性滑膜炎、骨囊腫、骨腫瘤、甲下骨疣、嵌甲。 顯微外科疾病:四肢和體表良性腫切除及惡性腫瘤擴大切除重建、瘢痕攣縮松解、全身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陰莖睪丸離斷再植;會陰部惡性腫瘤擴大切除及修復;頭皮缺損、頭皮撕脫傷修復。 痛風石的手術治療。 Ilizarov技術矯正四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