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門診時經(jīng)常會有父母帶著孩子過來,慌張地說:昨天我才發(fā)現(xiàn)我家孩子口腔內(nèi)長了個東西。我用壓舌板暴露口腔后問他是不是這,回答說是是,這么大,我才發(fā)現(xiàn),一臉內(nèi)疚。這個是扁桃體,是長在人身體上的,是你家孩子呼吸道的門衛(wèi)。看到如釋重負的樣子,我覺得科普的重要。 我們知道打鼾對于兒童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引起的。但是反過來不是所有肥大的扁桃體腺樣體都需要手術,在孩提時多數(shù)扁桃體都會增大,平時藏在小朋友的咽部和鼻咽部,像門衛(wèi)一樣守護著我們的呼吸道,一定要保留;但是如果由于扁桃體增大出現(xiàn):鼻塞,打鼾,咳嗽,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減退等癥狀,出現(xiàn)嚴重腺樣體面容時,或由于反復感染比如:慢性扁桃體炎,分泌性中耳炎,口臭等就要考慮手術。 臨床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二類極端現(xiàn)象,有一類:發(fā)現(xiàn)后寢食不安,要求立竿見影,馬上手術;還有一類:瞻前顧后,擔心手術,害怕手術;麻醉會不會使孩子變笨,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功能...... 那扁桃體腺樣體肥大一定要手術嗎?什么時候手術好?手術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功能?我個人認為:只有在藥物治療被證實無效果時才考慮手術,根據(jù)我的臨床經(jīng)驗治療四周以上癥狀沒有緩解時,可以考慮手術;當然睡眠檢測也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檢查。對于影響免疫功能一說:由于人體的免疫器官不僅僅是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后不會對免疫力造成影響,當然本身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除外。 具體說,扁桃體和腺樣體都是人身體上的一個器官,當反復發(fā)作炎癥(一般一年發(fā)作7-9次以上,二、三年發(fā)作共10次以上)或者由于肥大影響鼻腔通氣功能,出現(xiàn)了中耳炎、鼻炎、夜間打鼾等,經(jīng)藥物保守治療無效時,必須進行手術。 手術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我們知道手術只是治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手術后還是要依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進行復查和后續(xù)治療。當然打鼾有個別是中樞性的,那么手術后的癥狀也不能改善,還有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手術后的復發(fā)也不可避免。 有的父母在我們手術談話時經(jīng)常會被問到,手術都要切除嗎?能不能保留其中一個,這個問題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都增大還是建議都進行手術切除,如果保留可能會出現(xiàn)再次增大需要手術的可能。 近年來,有家長會特別注意孩子睡覺時張口呼吸情況,希望手術后能改善。如果張口呼吸持續(xù)時間不長的,那么術后張口呼吸就能改善,但是對于持續(xù)時間較長,顳下頜關節(jié)的肌群出現(xiàn)病理狀態(tài),也就是說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了。手術以后也不能改善,必須由口腔正畸科醫(yī)生進行干預來恢復正常。
要不是因為曹操頭痛,華佗也不會死于非命??梢婎^痛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也是最棘手問題。引起頭痛的原因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感冒性頭痛、血管性頭痛、神經(jīng)性偏頭痛、腫瘤性頭痛、顱壓失常性頭痛、眼源性頭痛等??偨Y起來,無非就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頭顱本身的原因頭顱之外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常見的一個解剖結構異常引起的頭痛:鼻中隔偏曲致頭痛。鼻中隔是啥?咋就偏曲了呢?鼻中隔是啥?我們的鼻子如同一個大房間(兩個鼻腔),但是要分成兩個小房間,靠什么來分呢?和裝修一樣,靠一堵結結實實的墻,這堵墻就是鼻中隔,鼻中隔結構和裝修的墻壁一樣,中心是如同紅磚的骨頭和軟骨,外面包裹著黏膜,好比墻壁的墻皮的水泥和膩子粉。不公平的分配人的鼻子里面如果看做是100平的房子,理論上按照公平的原則,鼻中隔將房子分成兩個50平的小房間,但是世上哪有絕對的公平,親生父母也難以做到,因此每個人的鼻中隔將鼻腔分成了兩個不等大小的房間。先天的偏曲:出生時墻沒有放在正中間,導致兩個房間不一樣大小;后天的偏曲:外傷、腫瘤、感染等后天的因素導致的。偏曲的鼻中隔≠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只要不在絕對中間的位置,就可以說鼻中隔是偏的,但是不能打上“鼻中隔偏曲”的診斷。因為這個房間分配的時候,如果面積差別不大,兩兄弟又寬宏大量,就能相安無事。但是差別過大,兄弟倆就得吵架了,比如一個30平,一個70平,那兄弟倆可能就得拼命,可能就會有癥狀。有癥狀的偏曲的鼻中隔,才能稱為“鼻中隔偏曲”疾病。鼻中隔偏曲的癥狀一、持續(xù)性鼻塞鼻腔是呼吸的通道,兩個鼻孔被分割成不等同的大小,勢必導致氣流不暢,但是有的人就會較真了,100平的房子即使分得不均勻,總面積還是100平啊,為何就不夠用了呢?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水平,道理是這樣,沒錯。但是沒考慮房間里有家具的因素,鼻腔里面有很多鼻甲的存在,在30平的房子里面,無論是用什么家具都會顯得很擁擠,呼吸自然就不好了;而70平的家里,一開始家具買的不多,還勉強夠用,不會出現(xiàn)鼻塞的現(xiàn)象,但是久而久之,家具越來越多,甚至換成了美式大沙發(fā),70平的房子就越來越擁擠了,就演變成了持續(xù)性的鼻塞。二、反復鼻出血前面講到鼻中隔就是一堵墻,這堵墻(鼻中隔)里面埋著水管(血管)。如果墻壁偏曲(鼻中隔),勢必導致凸出來的一側,墻皮(黏膜)就太薄,水管(血管)容易暴露,遇到不利因素,就會導致水管(血管)破裂漏水,稱為鼻出血。三、引發(fā)鼻竇炎鼻竇通過開口通向鼻腔引流,而偏曲的鼻中隔會擋住引流口,從而出現(xiàn)鼻竇炎。四、頭痛:后面重點講。鼻中隔偏曲致頭痛的原因鼻子引起的頭痛比較常見,統(tǒng)稱為“鼻源性頭痛”鼻竇炎最為常見,稱為“炎癥性頭痛”。另一類沒有炎癥的稱為“黏膜接觸性頭痛”。黏膜接觸性頭痛的疼痛有以下特點位于眼眶周圍、眼眶內(nèi)側、顳部或顴弓的間歇性頭痛;頭痛的程度隨患者在直立或平躺的體位變化而變化。應用局部麻醉劑麻醉中鼻甲,頭痛在5min內(nèi)消失。鼻中隔偏曲所致的頭痛就屬于黏膜接觸性頭痛。但是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頭痛機制遠不止這么簡單,因此難以依靠輔助檢查來診斷,往往需要依靠典型的疼痛特點,做排除法,排除其他導致疼痛的原因,最后用手術來診斷+根治,稱之為:診斷性手術。診斷性手術值得做嗎?給出幾個值得做的理由;本身有明確突出的解剖結構異常,一般都會伴有鼻中隔偏曲其他的癥狀,手術可以同時解決。手術本身屬于微創(chuàng),傷害不大且不留疤痕。找不到其他導致頭痛的原因,可以嘗試,一旦成功,既能診斷又能根治。
相信很多人對鼻用藥物不陌生,很多人甚至還正在使用著,而且不止一次在使用鼻腔用藥,最常用的就是鼻噴劑,但是你都用對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最常用、也是最容易誤用的鼻用藥物。1、鼻腔為何可以局部用藥?鼻腔用藥的理論基礎鼻腔是直接和外界相通的黏膜富集區(qū),鼻腔內(nèi)擁有大量的血管網(wǎng),黏膜又很薄,藥物很容易進入到鼻腔內(nèi),又很輕松能夠通過鼻粘膜快速進入血液,從而發(fā)揮藥物的巨大作用,這就是為何能夠通過鼻腔局部用藥而達到全身作用的原因,但是事物總是兩面性的,鼻腔為藥物開辟了便捷通道,同樣為病毒和微生物也提供了便捷,新冠的陰影大家應該還歷歷在目吧?鼻腔分泌物也是攜帶病毒最多的。布滿毛細血管的鼻粘膜2、鼻腔局部用藥主要在哪些方面?鼻腔用藥主要分為兩大類。通過鼻腔用藥治療鼻腔以外的疾病,比如鮭魚降鈣素治療骨質(zhì)疏松等。治療鼻腔本身疾病的,比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這兩個治療其實有點相悖,一個是需要藥物快速和大量入血產(chǎn)生全身效應,一個是希望在局部產(chǎn)生作用,全身不吸收。這就考驗我們藥物科學家的實力了!3、哪些疾病可以采取鼻腔局部用藥?今天我們只談那些通過局部用藥治療鼻腔本身疾病的藥物。鼻用藥物的分類血管收縮類的藥物:腎上腺素、麻黃堿、羥甲唑啉等。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倍氯米松等,種類繁多,核心藥物就是激素,但凡看到帶“松、奈、龍、潑”的藥物,大概率就是激素。但是千萬不要談激素色變,激素正確規(guī)范使用,往往可以救命,長期、大量濫用才會導致嚴重的副反應。鼻用抗組胺抗過敏藥物氮卓斯汀、色甘萘甲那敏鼻噴霧劑等。我們肯定吃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撲爾敏等抗過敏藥物,甚至我們吃的感冒藥里面都有這些成分,吃藥總會有副作用,我們希望減少副作用,因此有些將這些口服的藥物制成了局部用藥,同樣希望達到控制鼻炎的效果。過敏原阻隔劑:都知道過敏是因為接觸了過敏原導致的,那有藥物噴在鼻腔內(nèi)和鼻粘膜解除后形成一層保護膜,將過敏原阻隔在外面,但是也只是理想的狀態(tài),想避免是困難重重。鼻腔護理類產(chǎn)品(還夠不上藥物的資格)主要指的是鹽水類和保濕類,鹽水主要分為等滲和高滲兩種,保濕類主要就是薄荷油等油類產(chǎn)品。這里主要講鹽水。腌過咸菜的同志肯定知道,泡菜一定要加鹽,鹽加的越多,鹽度越高泡出來的水就越多,菜就蔫的越快。我們都知道生理鹽水濃度是0.9%,也就是100ml水里加0.9克的鹽(氯化鈉)就得到了生理鹽水。這個濃度和人體體液濃度一致,所以細胞不會脫水。如果濃度超過0.9%就屬于高滲鹽水,細胞碰到以后就會脫水,如果腌菜一樣。這就是我們有時候在鼻腔鼻涕特別多的時候推薦使用高滲的鹽水噴鼻腔的道理,可以短期減少鼻涕,但是不能長期用,因為鼻腔黏膜有纖毛,這個纖毛如同掃把一樣,能夠自己清理垃圾,高滲鹽水用久了纖毛功能壞了,以后鼻腔自己清潔的功能就減退了。4、鼻噴藥物如何使用?鼻噴藥物其實使用存在很多誤區(qū),大多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鼻噴藥物達到的幾個目的:廣泛接觸鼻腔黏膜、停留在鼻腔時間長、舒適度高。我們鼻炎用藥的原則是:用最小的藥物控制癥狀。也就說能局部用,不全身用,能用一個,不用多個。使用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使用的頻率每個藥物設計的年齡段和使用頻率不一樣,按照說明書即可。使用的先后順序最重要的先后順序,就是鼻腔收斂劑和其他藥物,有的人鼻腔全部堵住的,根本沒有縫隙,如果不提前使用鼻腔收斂劑,其他的藥物根本噴不進去,因此建議鼻腔特別塞的人,先使用鼻腔收縮劑(達芬霖、呋麻滴鼻液)等藥物3-5分鐘,感受一下鼻腔通氣以后,再使用其他的藥物,這樣就能讓藥物充分進入和接觸鼻粘膜,發(fā)揮作用。這就是“藥想進,先開路(和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樣)”。使用多久停藥用多久是取決于三個方面,藥物的種類、疾病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如果是一過性感冒引起,感冒時癥狀很重,可以使用鼻噴藥物,感冒好了就可以停用了。但是對于常年反復發(fā)作的鼻炎或哮喘而言,就需要長時間規(guī)律的用藥了。對于鼻腔收縮劑,原則上連續(xù)使用1周后要停用,但是停用3天后又可以再次使用。因為長期連續(xù)使用,鼻腔黏膜一直處于收縮狀態(tài),容易引起藥物性鼻炎。而對于糖皮質(zhì)激素有個很大的誤區(qū),很多人用個3-5天,效果有了覺得舒服了,立馬就停用了,但是過不了幾天,又出現(xiàn)了。其實這個藥物是通過進入細胞核來發(fā)揮作用的,起效慢但是維持時間長,需要連續(xù)不斷地使用,往往建議使用2個月再停。使用時候的姿勢與細節(jié)使用的方法也是最常存在誤區(qū)的地方。有些人噴好藥物以后,立馬一個噴嚏打出來或者從鼻孔前方流出來了,藥物根本沒有進入鼻腔黏膜的部位,根本起不到效果。因此推薦,噴的時間噴之前一定要把鼻涕擤干凈,讓鼻腔通氣好,再噴上藥物,噴后略向鼻腔的外側面,伸進去,噴好立馬捏一捏鼻孔,然后往后吸進去,寧可一部分從嘴巴出來,也不要從鼻子前面出來,尤其是腺樣體肥大的孩子,更要讓藥物接觸一下鼻子后端的腺樣體。藥物進入口腔會有些異味或苦味,可以用清水漱口再口服一點甜味的東西緩解不適。噴的時候建議直立位,頭微微前傾,不能躺著噴,因為藥物倒過來是噴不出來的。對于不會往后吸的小齡孩子,可以噴好以后鼻子捏一捏然后往后躺下來,讓藥物自然流入后鼻孔。以上就是總結的常用鼻噴劑使用誤區(qū)啦,如果您覺得有幫助,請幫助轉(zhuǎn)發(fā)出去,幫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