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患者牙齒因為齲壞,松動后拔除,導致牙齒缺失,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牙缺失后應該如何鑲牙,鑲牙的方法有哪些,我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鑲牙的方式方法。1.固定義齒修復,是最常用的修復方式,假牙固定粘在鄰牙上,不用拿上拿下,體積和之前的牙大小一致。適應癥:缺失一顆牙或者多顆牙間隔缺失,前后都有牙且鄰牙不松動或松動不超過1度。優(yōu)點:固定不用取上取下,佩戴舒適,咬合功能好,美觀。缺點:需要將鄰牙磨小,鑲一顆牙需要做三顆假牙在嘴里。2.種植修復,是近幾年越來越首推的方式,也是固定的。適應癥:缺牙區(qū)有足夠間隙,缺牙區(qū)牙槽骨高度寬度要達到一定長度。優(yōu)點:固定,舒適,美觀,不用磨除鄰牙,咀嚼功能好。缺點:費用較高,鑲牙周期長,從種牙到鑲牙起步需要3個月以上。3.活動義齒修復,是最古老的方式,顧名思義活動的,需要取上取下。適應癥:多顆或者全口牙缺失,或者少數(shù)牙缺失臨時修復。優(yōu)點:價格實惠,取上取下可以清潔到位,解決了多顆牙缺失的患者,能夠咀嚼食物。缺點:體積大,初期佩帶不舒服,會有局部壓痛,取上取下比較麻煩。以上就是目前鑲牙的三種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患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的治療大年。
如今,牙齒早期矯正的概念在家長間“深入人心”。正畸醫(yī)生在臨床工作中見到嘴里戴著各式各樣牙套的孩子,早就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有很多家長帶著三四歲的孩子,甚至襁褓中乳牙尚未長全的幼兒,來詢問醫(yī)生是否要矯正“齙牙”。但也有家長困惑不已:我的孩子真的需要一場價格不菲,耗時漫長的牙齒早期矯正嗎?當代家長的牙科保健意識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這背后是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口腔正畸理念和技術的持續(xù)進步。正確適時的早期矯正當然是必要的,有些矯正的時間窗口只有短短數(shù)年甚至數(shù)月。一個有經驗的醫(yī)生往往能發(fā)現(xiàn)一些阻礙牙齒咬合甚至頜骨發(fā)育的苗頭。通過矯正,可以給孩子口頜系統(tǒng)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有些早期矯正(以下簡稱早矯)是必要而且及時的,有些所謂的早矯是不必要可有可無的甚至有害的。2022年,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曾經邀請了若干位國內頂級正畸專家就當前熱門的早期矯正發(fā)布了專家筆談,如下的一些征兆作為早矯的適應癥:乳牙時候的反合(地包天)開合(咬不上),某些口腔的不良習慣;換牙時的功能障礙(舌唇習慣異常,口呼吸等),上前牙的向內倒,上下牙弓的不匹配,前牙(無論是單顆還是整排)的反合,嚴重的深覆蓋(齙牙),替牙的障礙(乳牙的早失,滯留,恒牙的阻生)以及一些口腔不良習慣(舌頭,嘴唇,呼吸)。此外,有些孩子的牙不整齊和齙牙雖不嚴重,但如果影響到了心理健康,那一般也認為需要早矯干預。如今,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無論在乳牙期還是換牙階段,前牙的地包天需要矯正,晚了可能會影響咬合關系乃至骨頭(上下頜骨)正常發(fā)育,而這是基于正確理念的早矯宣傳科普的功勞之一??吹竭@里,作為家長,你是否已然下定了決心,決不能讓孩子輸在牙齒乃至容貌發(fā)育起跑線上,要帶上你的孩子,進行一場早矯呢?且慢,在此前提到的專家共識里,也列舉了一些除了看上去不太正常的牙齒排列和咬合關系,然而的確無需治療的情況??陀^說,這些情況往往正是早矯領域里過度醫(yī)療的高發(fā)區(qū)。包括上門牙在換牙初期的少量間隙,側門牙剛替換時的些許傾斜,牙列的輕度擁擠,磨牙(六齡齒)的輕度遠中關系,前牙的輕度深覆合(深咬合)等等。另外有時候,牙齒不整齊和咬合關系的異常往往是一些口腔不良習慣和功能(呼吸,咀嚼,吞咽)障礙的結果。如果這些功能障礙和不良習慣不加以糾正改善,單純的早矯往往也達不到理想穩(wěn)定的效果。牙齒早矯并非是件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簡單事兒,一個經驗豐富且責任心強的正畸醫(yī)生會給你足夠中肯專業(yè)的意見。最后,筆者想談談早矯矯治器(牙套)的選擇問題。目前,市面上的牙套可謂琳瑯滿目,不免又讓人有了選擇困難癥。選擇牙套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安全、有效、舒適,最后才是美觀,而且應該兼顧性價比,以上原則的重要性依次遞減。有些阻斷性的治療十分簡單,例如乳牙期由于喂奶習慣造成的地包天,有時候只需要一根冰棒棍就能解決;有些不良習慣如吮指、吐舌,可以通過宣教來改善孩子的習慣,咬合的問題即可不治而愈;乳牙早失往往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間隙保持器就可維持牙弓的長度寬度以及六齡齒的位置等等。而有些早矯治療則相對復雜,如換牙時恒牙的阻生,基于口呼吸和不正確的舌習慣導致的頜骨發(fā)育障礙甚至容貌的改變等;有些還需要口腔內各學科的聯(lián)合治療,甚至是同耳鼻喉、呼吸科、睡眠醫(yī)學科等臨床學科聯(lián)合診療;有些甚至需要去除了病因才有良好的效果。相對而言,在適應癥嚴格控制的前提下,早期矯正確實給后期的系統(tǒng)性正畸(多在12-13歲以后)帶來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世間并不存在于一種“放之四海皆可”的牙套和矯治方法。每位醫(yī)生所擅長和偏好的牙套也不盡相同,譬如近幾年在營銷上熱度很高的某款硅膠牙套,由于其操作簡單和收費高昂成為某些機構的“最愛”,客觀上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濫用,也耽誤很多本來應該得到更高效治療的早矯窗口期,而這些都是需要家長朋友們注意的。(本文首發(fā)于蕪湖日報2023.6.28第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