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而我國社會各階層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人們一方面有著迫切追求心理健康的愿望,另一方面對心理障礙認識嚴重不足。 鑒于心理障礙的認識偏見和病恥感,人們往往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和識別心理問題,也不知如何應對心理問題,更不愿意求助于就診和求助于醫(yī)生,使得心理障礙患者的病情一再被耽誤,生存質量下降,社會負擔加重。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yī)生及心理治療師,將著眼于人群中常見心理問題和障礙的識別與防治對策,以普通大眾為閱讀對象,采用問答的形式,生動簡潔,努力為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一篇:抑郁癥 1. 如何區(qū)分正常的抑郁情緒和抑郁癥? 答:首先,正常人的抑郁情緒與境遇相稱,如受到不良精神刺激或由精神負擔嚴重所引起,而抑郁癥的抑郁癥狀則與境遇不相稱,在精神醫(yī)學視角,意識層面并無可引起抑郁情緒的起因,或微弱刺激引起了過大的抑郁情緒反應。 其次,正常人的抑郁情緒有時間限度,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會慢慢減輕。而抑郁癥的情緒反應則持續(xù)較長時間,抑郁發(fā)作的病程標準為至少持續(xù)2周,如不經(jīng)適當治療,病情遷延。 第三,正常人的抑郁情緒影響社會功能一般較輕,而抑郁癥患者則較重,甚至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另外,正常人的抑郁不會出現(xiàn)精神病性癥狀,而抑郁癥患者可能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癥狀。 2. 抑郁癥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答:抑郁癥不意味著個人的軟弱或應對能力不足,也不是酒足飯飽后的無病呻吟,如同糖尿病一樣,抑郁癥被認為產(chǎn)生于血液中的化學物質(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失衡。此外,應激性環(huán)境和其它心理社會因素也可導致抑郁癥的發(fā)生。抑郁癥影響包括軀體、心境、思維的整個身體,是心情明顯而持久的改變,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出現(xiàn)不食、不語、不動的所為“木僵狀態(tài)“,伴有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下降、自我評價過低、對日常事物喪失興趣、沒有愉快感、自覺思考能力下降、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徹夜不眠或早醒、經(jīng)常感到疲倦乏力、身體局部不適、體重下降、食欲減退、性欲下降,經(jīng)??奁?、緊張、害怕、反復出現(xiàn)想死的念頭或自殺行為。 3. 抑郁癥最危險的后果是什么? 答:抑郁癥最危險的后果是自殺。有學者認為,自殺者中60%左右患有抑郁癥。 4. 抑郁癥會遺傳嗎? 答:可以肯定!遺傳因素對抑郁障礙的發(fā)病中起著重要作用,可能不是直接遺傳了致病基因,而是遺傳了多個與抑郁障礙相關的基因或易感素質。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抑郁癥患者的家屬同類疾病的幾率遠高于普通人群,其患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15倍,而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的幾率越高。 5. 心理測量在抑郁癥診斷中有何作用? 答:首先心理測量可以對患者的認知、情感、行為進行量化,并與常人相比較,結合相應的病史,從而可以判斷是否患病、嚴重到何種程度、還存不存在其他心理問題、自殺的危險度如何,進而采取何種措施加以干預,甚至對整個治療方案的提出都有意義。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心理測量,能從橫向了解患者的狀況,并與病初相比較,從而能知曉病情改善的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參考。 當然,它不能取代醫(yī)生的詢問、觀察、檢查,僅為醫(yī)生的參考。 6. 抑郁癥的常用治療方法有哪些? 答:抑郁癥的治療包括以下治療方法中的一種或多種: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生物反饋、經(jīng)顱磁刺激、電休克治療等),其中嚴重抑郁癥、難治性抑郁、嚴重自殺危險的患者首選電休克治療。 抑郁癥的首選治療是抗抑郁藥治療。小編認為:輕度的抑郁癥,可單用心理治療即可。在疾病的嚴重期,心理治療往往收效甚微;而在疾病的康復期,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明顯優(yōu)于單用藥物治療,在預防復發(fā)、改善愈合方面效果顯著,只要堅持系統(tǒng)治療,抑郁癥完全可以治愈。 7. 服用抗抑郁癥藥物會增加體重嗎? 答:有部分的抗抑郁藥的確會導致肥胖,如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米氮平等。但是現(xiàn)在許多抗抑郁藥并不會導致肥胖,如SSRIS類藥物(舍曲林、百憂解等),長期使用并沒有發(fā)現(xiàn)對體重有明顯的影響。 8. 家人如何與抑郁癥患者進行溝通? 答:作為家人,要留心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經(jīng)常與其交流,了解其心中的想法,及時勸解,幫助化解心中的煩惱。發(fā)現(xiàn)情緒低時,可以主動用親切、溫和、緩慢的語氣詢問患者近來有無煩心事,是否遇到了問題。此時要注意:由于病人情緒低,思考問題的時間會比較長,而回答問題時語速也會慢,所以家人要有耐心,切不可表現(xiàn)出不耐煩,不要挖苦、批評、指責患者,要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話。如果患者不愿談及正題,可以先從其感興趣的話題談起,慢慢引導患者談出心中的煩惱,以減輕心中的壓力。在交談中,還要引導患者回憶以往愉快的經(jīng)歷,以激發(fā)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9. 什么叫擴大型自殺? 答:前幾天剛剛有報道:四川廣安一婦女跳樓自殺后,用百草枯毒死三個孩子。這是抑郁癥患者一種特殊形式的自殺,是患者在自殺之前殺死自己最親密的人,特別是依靠其生活或照顧的老、弱、病、殘、幼等親人。抑郁癥患者首先是產(chǎn)生悲觀絕望的想法,并計劃自殺以求解脫?;颊邠牡氖牵骸拔宜懒艘院螅易钣H密的人,他們會因為我的離去而繼續(xù)悲慘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與其讓他們活著受苦,不如讓他們早點解脫?!盎颊叩臍⑷酥饔^動機是為了被殺者好,這種現(xiàn)象稱利他性自殺或憐憫性自殺,后果駭人聽聞! 10. 有自殺危險者應該向哪些人求助? 答:人在遭遇各種應激性事件、陷入困境時,其社會支持的最主要來源是自己的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員,其次是朋友、同事。此外,專業(yè)的心理機構、社會團體,包括政治團體、宗教團體也是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 在出現(xiàn)自殺意念或行動時,最好的辦法是求助于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或心理治療機構,因為這些機構的專業(yè)人員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專門培訓,有一整套成熟的方法來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危機問題。
心理咨詢不是一個很炫的東西 心理醫(yī)生≠救世主 一些來訪者把心理醫(yī)生當作“救世主”,將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丟給醫(yī)生,以為醫(yī)生應該有能耐把它們一一解開,而自己無須思考、無須努力、無須承擔責任。然而,心理咨詢與心理醫(yī)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導、啟發(fā)、支持、促進來訪者改變和人格成長的作用,他無權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愿望強加給來訪者,更不能替來訪者改變或作決定。真正的“救世主”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的。只有改變自己、戰(zhàn)勝自己,最終才能超越自我,達到理想目標。 心理咨詢≠思想工作 心理咨詢作為一門學科,有著嚴謹?shù)睦碚摶A和診療程式,它與思想工作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說服對方服從、遵循社會規(guī)范、道德標準及集體意志,而心理咨詢則是運用專門的理論和技巧尋找心理障礙的癥結,予以診斷治療,咨詢師持客觀、中心的態(tài)度,而不是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礙同時具有神經(jīng)生化改變的基礎,需要結合藥物治療,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心理問題≠精神病 心理咨詢在我國是一門起步較晚的新興學科,人們對它有一種神秘感。 來訪者通常都是左顧右盼、鼓足了勇氣才走進診室,在醫(yī)生反復保證下,才肯傾吐愁苦;或是繞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實的情緒暴露出來。因為在許多人眼里,咨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蛴芯癫?,要不就是有見不得人的隱私或道德品質方面有問題。此外,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軟弱無能的表現(xiàn),對男性來說尤其如此。 以上種種原因,使得很多人寧愿飽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來就診。其實,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對這些問題如能采取適當?shù)姆椒ㄓ枰越忉專瑔栴}就能順利地解決;若不能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則會產(chǎn)生持續(xù)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這樣看來,心理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就這些問題求助于心理咨詢并不意味著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見不得人的隱私,相反,這表明了個體具有較高的生活目標,希望透過心理咨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認問題,混混沌沌虛度一生。 心理學≠窺視內心 許多來訪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動,認為只要簡單說幾句,咨詢師就應該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詢師水準不高。其實心理治療師也是人,他們沒有什么特異功能窺見他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只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來訪者提供的訊息進行討論和分析。因此,來訪者需詳盡地提供有關情況,才能幫助醫(yī)患雙方共同找到問題的癥結,有利于治療師作出正確的診斷并進行恰當?shù)闹委煛? 心理咨詢≠無所不能 一些來訪者將心理醫(yī)生視為“開鎖匠”,期盼其能打開所有的心結,所以常常求診一兩次,沒有達到所希望的“豁然開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實際上,心理咨詢是一個連續(xù)的、艱難的改變過程。心理問題與來訪者的個性及生活經(jīng)歷有關,就像一座冰山,堆積已久,沒有強烈的求助、改變的動機,沒有恒久的決心與抗衡,是難以冰消雪融的,所以來訪者需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 在目前的社會,有很多人在不斷的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同時在咨詢過程中也有很多誤區(qū)的,比如很多求助者因為患有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或者社交恐懼癥而痛苦不堪,長期在痛苦中煎熬,在求助中掙扎,不停的尋求心理咨詢來調整和治療,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很多人陷入誤區(qū),所以很多時候感覺解決問題是如此艱難,以至于失去解決的決心和信心! 誤區(qū)一:治療不及時 一拖再拖有人覺得如果是感冒發(fā)燒等生理疾病必須盡快治療,即便沒有錢也要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去醫(yī)院,而心理問題看不見摸不著,自己的感覺而已,覺得無所謂,能拖就拖,以至于本來很輕微的心理困惑,最后拖到抑郁才尋求幫助,花錢更多,痛苦更大。其實要想省錢最好的辦法是積極預防和盡早解決!尤其是一些婚戀情感方面的問題,本來早點解決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但是有些夫妻或情侶卻直到感情破裂才尋求心理幫助。 誤區(qū)二:做心理咨詢是一件丟人的事 很多人做心理咨詢都瞞著同事、朋友和家人,覺得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其實不然。我曾經(jīng)說過“心理咨詢是精神維生素!不要視為洪水猛獸。在國外,人們遇到痛苦和困惑就自然而然地去找心理醫(yī)生,尋求幫助或者宣泄不良情緒??墒?,我們國內有些人卻覺得找心理醫(yī)生是一件羞于啟齒的事情,唯恐被人知道視為神經(jīng)病,這是觀念滯后啊!”“積極尋求外界幫助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志之一,內向羞怯而敏感脆弱的人,往往會遇到更多問題,也常常最不愿意主動求助他人,所以,心理扭曲的比率更高一些。其實心理咨詢并非針對病人,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都需要心理幫助,現(xiàn)在大家都在關注健康,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在目前生存壓力如此強大的狀態(tài)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很多放松方法,讓自己能更好的擺脫一些困擾” 誤區(qū)三:心理咨詢師應該解決我的所有問題 心理咨詢也不是萬能的,譬如一粒種子,離開水、陽光和肥沃的土壤是不行的,但有了這些也未必會茁壯成長,一切都要靠你內在的力量,煮熟的種子發(fā)不了芽!如果你非要跳到痛苦的油鍋里面飽受煎熬,再多的陽光和雨露都是徒然。 必須你自己去改變,咨詢師不能替你去做,只能引導你找出問題的根源,并一步步成長,最終能夠完善人格,幸福生活,盡管改變是痛苦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要記得自己是咨詢的主體,要記得自己要做自己的情緒的主人! 誤區(qū)四:頻頻更換咨詢師 在咨詢一次之后,有人急于求成,企圖一蹴而就,覺得效果不甚顯著,就換了咨詢師。這是不太好的,因為咨詢師在接診的時候,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疾病表現(xiàn)、既往治療情況及反應。如果你不斷更換,只能使搜集資料這個工作不斷重復,導致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給自己的治療帶來不便。同時我還想說在不斷更換咨詢師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訪客會無形中感覺加重了問題,因為不同的咨詢師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理解 誤區(qū)五:半途而廢 前功盡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心理問題都可以追溯到早年乃至幼年時期的一些負性生活事件和情緒記憶,所以在調整心態(tài),打開心結的時候需要一個過程,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人的意念如此玄妙,一蹴而就是不現(xiàn)實的。有些求助者,在進行了幾次治療之后感覺豁然開朗,峰回路轉,似乎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覺得自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可以自行調整解決了,于是就中斷了治療,這樣,可能會因為尚未根除,再次遇到壓力和刺激的時候出現(xiàn)反復,導致前功盡棄。所以咨詢需要系統(tǒng)化定期化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誤區(qū)六:很多訪客認為網(wǎng)上有很多免費咨詢,所以不愿意選擇付費咨詢 實很多時候免費的心理咨詢只適合解決一般的心理問題,對于比較重的時間比較長的心理問題是無法通過免費咨詢得到真正的解決的!要知道很多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就是因為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憑什么別人要免費幫你解決問題呢!想想價值規(guī)律吧!咨詢師也是人也需要生活需要吃飯的,解決不了溫飽問題如何去幫助別人幫助你呢!同時白吃的午餐你會珍惜嗎?所以,如果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最好能積極面對,能選擇付費咨詢,同時也希望能按照療程定時定咨詢師定周期的咨詢,不要一曝十寒,半途而廢!更不要想一勞永逸!要記得改變是痛苦的,是痛苦一時的,但是不改變的話是痛苦一世的是更痛苦的!
非常不建議同時向兩個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因為原因如下:首先,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她是你生活當中那可以分享你最深煩惱的那個人,也是在你生活中可以和最真誠的你進行互動的人。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信任關系。種信任關系可以幫助你理清生活中的問題、修復童年的創(chuàng)傷、成長發(fā)展個人內心能力。每一項內容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耐心、精力的付出。同時向兩個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的話,就意味著你需要付出額外的時間、耐心、精力,并且承擔著可能得到相同答案的結果。其次,心理咨詢的核心是信任、穩(wěn)定。同時面對兩個咨詢師,會形成一個兩個咨詢師與一個來訪者三角局面。無論再怎么坦誠,對于每一個咨詢師來說,來訪者都會成為秘密的攜帶者(與另一個咨詢師的工作和體驗),這不僅會大大地降低咨詢效果,更會使得咨詢變得攜帶有秘密,無法完全信任和穩(wěn)定。最后,這一個咨詢師的存在,對于來訪者和另一個咨詢師之間的工作來說會起到安全島效果。也就是說也許會在來訪者心中產(chǎn)生“我在你這里得不到的東西,也許在那面我會得到?!边@樣會無形當中降低來訪者與咨詢師深度溝通交流的動力,延緩了咨詢工作的進度。咨詢就如同你嘗試跳入一個關于改變的大海之中,去探索新的寶藏。很難想象,當這個大海突然變成兩個的時候,我們還能不能真的找到那個寶藏。
總訪問量 72,127次
在線服務患者 52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