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乳腺癌患者都要經歷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這種體驗非常不美妙,每每想起都是夢魘般的存在。無論是手術麻醉后的惡心感,還是化療后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乃至一些胃腸比較不安分的患者,在內分泌治療期間也偶有惡心嘔吐的癥狀?;熀蟮奈改c道反應是最為常見的惡心嘔吐的原因。這些副作用雖然也可以通過各種藥物來改善,但是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控制,可以在出院后改善自己的治療后體驗,減輕對治療的心理抵觸情緒,更好得配合治療。01“吐”到失衡當惡心嘔吐的感覺來臨時,不少姐妹都會強迫自己吃東西喝水,以保證自己能夠有足夠的體力應對治療:“不吃飽了,哪有東西吐的出來?!笔聦嵣?,控制惡心嘔吐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要避免對食物產生厭惡的感覺。在感覺到胃部不適是,可以嘗試禁食4-8個小時。治療結束出院后,回去的路上盡量小口喝水,可以試著喝一點姜湯水。嘔吐會導致電解質的損失和身體的失水,所以在胃平靜下來以后,要開始補充這些損失的電解質和水分,可以試著喝點蔬菜湯、運動飲料,可以吃一些凍膠類的食物。這一類的食物飲料可以幫助機體保持水分,連續(xù)兩天都只依賴于白水,失衡的營養(yǎng)會讓你根絕虛弱,對治療后的副作用也難以耐受,營養(yǎng)成分也不足以支撐治療后的恢復所需。適量少量的飲食和湯水是非常重要的。02通風散“味”在治療的中后期,尤其是發(fā)生過惡心嘔吐的患者,往往會因為一些細微的問題導致新一輪的嘔吐,比如煙味,食物的氣味,多次吃過的食物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避開這些可能導致你嘔吐的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盡量不要在小房間吃飯。小房間往往空氣不夠流通,食物的氣味會在空氣中氤氳很久,平時可能不會有太多感覺,但是在胃腸不適的時候,這種味道很容易讓人有范圍的感覺。嘗試遠離廚房的油煙。不僅僅是煙草的味道讓人不舒服,廚房的油煙也是一個容易誘發(fā)嘔吐的因素。而且油煙也往往會跟食物的氣味相關。如果家人不方便時,可以考慮點外賣。種類豐富的食譜。無論是什么樣的美食,無論你多么喜歡,長時間的重復也是會讓人發(fā)膩的。尤其在腸胃敏感的時候,每天都嘗試新的飯菜時間很幸福的事情,也能很好地減輕反胃的癥狀。除此之外,還有萬能的“多喝熱水”。頻繁少量喝水,不僅能有效緩解胃部的“翻江倒海”,也能很好地補充嘔吐導致的失水。03化療飲食小tips~~什么時候吃,怎么吃?經常吃小餐。如果你在兩餐之間感到胃部不適,試著在白天吃6到8頓小餐,在睡前吃點零食。吃冷的或室溫的食物,不要太熱,以減少其氣味和味道。不要在暖和的房間里吃東西??諝饪赡軙@得悶熱和不新鮮,可能會讓你的胃感覺更糟。飯前飯后漱口。這有助于消除口腔中的任何不良味道。如果你需要休息的話,飯后坐起來或仰著頭躺至少一個小時。保持抬頭有助于減少惡心。如果你惡心該吃什么?吃家禽或大豆。如果你突然發(fā)現自己不喜歡各種瘦肉,可以試試雞肉、魚肉或大豆。當你醒來的時候,每天每隔幾個小時吃一些干糧,如餅干、吐司、干麥片或面包棒。它們能提供營養(yǎng),幫助你安頓胃。吃清涼的食物而不是辛辣的食物??紤]非脂肪酸奶、果汁、雪糕和運動飲料。辛辣的食物可能會讓你的胃更不舒服。不要吃甜的、油膩的或油炸的食物。它們可能會讓你的胃更不舒服。想想烤土豆、煮土豆或土豆泥;米飯;用低脂牛奶做成的奶油湯;水果味的明膠;椒鹽卷餅;或低脂布丁。在你計劃接受治療的日子里,試著吃一些溫和、易消化的食物。干烤面包片上的水煮雞蛋或白水煮雞胸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治療的副作用確實是讓人不太舒服的體驗,我們也很理解大家的委屈和無奈。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們,蘇逢錫診所將會不斷把各種副作用的應對措施逐一介紹給大家~~守護大家的乳房健康,我們一直與你同在~本文轉自原創(chuàng)蘇逢錫醫(yī)生團隊廣州蘇逢錫診所
以下文章來源于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作者Y博一分鐘速覽PET-CT并非神器,也有技術局限,對不同腫瘤的檢查效率各異,有些并非腫瘤的組織增生也容易被“誤認”。一次全身PET-CT的輻射量接近于7、8年的自然輻射,潛在的致癌作用不能忽視。由于針對人群不同,不能簡單把癌癥診斷確診的方法拿到疾病篩查里用。綜合篩查效率與風險性,PET-CT并不適用于面向健康人群的癌癥篩查,應該保留在癌癥確診以及癌癥治療效果評估時使用。申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具體醫(yī)療方案指導。疾病的早篩查早治療是提高治療效果的最佳選擇之一,但要實際做到卻并不簡單。之前看到一些人討論全身癌癥篩查,特別提了有人專門去日本做了據說可以發(fā)現毫米級腫瘤的篩查,號稱真正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出于合格的生物狗都有的好奇心,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全身癌癥篩查,發(fā)現不僅有人分享實際體驗,甚至有”熱心“人士提供專門到日本癌癥篩查的中介服務。但仔細看那些介紹,整個篩查的核心就是PET-CT。在此先潑盆冷水,這種方式的癌癥篩查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錢。不客氣地說,這樣的瞎篩查,早發(fā)現癌癥的機會微乎其微,對身體的傷害倒非常明確。今天我們從PET-CT本身的原理與局限性兩方面,來解釋為什么這類癌癥篩查是需要繞道的智商稅。從PET-CT可以看到什么?從名字就可以看出,PET-CT是PET(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與CT(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兩種成像技術的結合體。在醫(yī)學實踐中,這兩個不同的成像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人體的內部結構。大家可能對CT更熟悉,簡單說來就是各個角度拍攝取得的X光片,通過合成處理,得到一個三維立體的影像。比如歷史上第一個X光片,我們可以看到X光發(fā)明人倫琴的夫人的手掌骨骼平面圖。而通過CT,如今我們可以還原一個人的大腦從底部到頂部的每一個層面。附圖:左邊是歷史上第一個X光片,為發(fā)明人倫琴的夫人的手掌骨骼平面圖,右邊是一個人體大腦CT的結果,可以看到從顱底到顱頂的每一個橫截面。圖片來源wikimedia。但大家注意到沒有,CT給我們的圖像是結構(器官長啥樣),而不是功能(器官工作狀態(tài)如何)。比如這些大腦的CT圖像,我們看得出物理結構,但沒法看出哪個區(qū)域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就要靠PET出手了,PET和CT一樣也有一個圖像合成處理的過程,但不同于CT通過X光來獲取圖像,PET是讓受試者(醫(yī)學實踐里一般是病人)攝入帶有放射性標記的追蹤物,然后觀察這些放射性標記物在體內的分布。最常見的PET成像里,病人會攝入一種叫“氟18代脫氧葡萄糖”的放射性標記物,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和葡萄糖有些類似。確實,這個標記物不僅與葡萄糖結構類似,進入人體后的分布也與葡萄糖類似。正是依靠這個特點,當它被人體攝入后,那些喜歡吸收更多葡萄糖的組織結構或細胞會富集這個標記物,而標記物帶有的輻射性又可以用成像儀器(PET)來獲取標記物分布的影像。結果就是我們可以通過PET來了解病人體內哪些器官組織“吃了”更多的葡萄糖。有人可能覺得奇怪,為什么要了解人體內哪些組織“吃糖”多?要知道葡萄糖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能量來源,PET在顯示葡萄糖體內的分布特征時,也告訴了我們體內器官組織甚至是細胞水平的代謝活躍程度(可以理解為“干活”多的細胞組織“吃”得也多)。在癌癥領域,癌細胞一般都是代謝更活躍(因為癌細胞都是不受控制地分裂增殖,自然需要“吃”得更多),而且不少腫瘤在能量來源上還更“偏好”葡萄糖,這就讓PET可以用于腫瘤成像觀察。例如下面這個PET圖像里,乳腺癌組織由于代謝活躍,就成了“高亮”地區(qū),而有轉移癌細胞的淋巴結也是一樣“醒目”。附圖:一個晚期乳腺癌的PET成像,癌細胞所在的左側乳腺組織與存在癌細胞轉移淋巴因為代謝活躍而成為高亮區(qū)域。改編來源: aboutcancer.com。如果把PET和CT一起用到癌癥影像檢查,那么CT可以顯示腫瘤的具體位置、大小結構,而PET可以顯示代謝活躍程度,兩者加權,能提供很多其他技術無法提供的信息。因此,PET-CT在癌癥診斷治療中有重要作用。比如,在癌癥診斷時,可以利用PET-CT結果中腫瘤組織與健康組織的區(qū)別來協助確診。而在癌癥治療時,可以比較病人開始治療后與治療前的PET-CT影像,來了解腫瘤是否有變化,治療是否起了作用。PET-CT不是萬能的從功能上說,雖然PET-CT的圖像精度在不斷提高,理論上確實可能拍出所謂的毫米級別腫瘤圖像,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腫瘤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并不是像網上一些人說得那樣百發(fā)百中。畢竟腫瘤細胞是不會在最終的圖像上舉手示意自己的存在。成像過程中的瑕疵、并無危害的組織增生、甚至人體組織的個體差異,都可能在PET-CT上看著像腫瘤(比如很常見但大部分沒有癌變風險的甲狀腺結節(jié)就容易在PET-CT上看著像腫瘤)。有些腫瘤由于自身特征,對PET-CT并不“感冒“——發(fā)病率很高的前列腺癌攝入葡萄糖不多,就容易逃過PET檢查。所以對于腫瘤診斷,PET-CT往往也是在其它診斷方法的協助下起作用。如果沒有任何其它信息幫助,靠PET-CT來尋找毫米級腫瘤,無異于大海撈針。而用在健康人群里做篩查,相當于“不知道有沒有針,就下海去撈了”,只能說純屬坑人。更重要的是,從風險考慮,PET與CT都涉及到讓人接受有致癌風險的電離輻射,而全身PET-CT的輻射劑量還不小,這在網上宣傳全身癌癥篩查的文章里基本都“大事化小”了。醫(yī)學成像里涉及到接觸輻射的情況很多,比如拍X光片就會有。大家應該也能理解,接觸的輻射劑量越高,對我們身體的潛在危害也越大——癌癥標準療法之一放療就是利用高劑量輻射的傷害作用來直接殺死癌細胞。當然,醫(yī)學成像里的輻射不會到放療那種直接殺傷細胞的程度,但其潛在風險(比如輻射的致癌性)依然是在具體醫(yī)療實踐里必須權衡的。不同成像技術,受試者最后接受到的劑量不盡相同。在所有醫(yī)學成像方法里,PET-CT是輻射量最高的檢查之一,一般認為做一次全身PET-CT成像,接受的輻射量在25毫西弗左右。這個量是什么概念呢?我們處在自然環(huán)境下,有所謂的背景輻射,這樣的自然輻射,正常人一年下來接受到的大概是3毫西弗。如果拍個X光胸片,大概是0.1毫西弗,差不多是10天的自然輻射量,相對來說對身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如此,也沒有人提倡大家沒事做個X光玩的,只是風險比較小,如果需要使用的話不必太顧忌。PET-CT一次25毫西弗,可是相當于一下子就接受了正常人7、8年的背景輻射量,完全不是可以忽視的情況。實際上,真有不少研究在探討PET-CT這樣的“高輻射”成像技術對受試者的潛在致癌作用。2009年的一個研究中,香港的研究人員測量了PET-CT在病人里使用的實際輻射量,根據換算,這些輻射劑量對于一個20歲的亞裔女性,可能增加其一生患癌的概率0.5%,同齡男性是0.3%。注意這還只是一次PET-CT成像的結果。也正因為輻射劑量大帶來的潛在危害,PET-CT絕不是一個想做就做的醫(yī)療選擇,而要根據病人的實際需要,權衡利弊后決定。在臺灣地區(qū),有人試圖選擇一家醫(yī)院的工作人員來研究PET-CT作為普通癌癥篩查工具的有效性。其中一項研究內容是大家的參與積極性,有意思的是,相對于其他工作人員的積極響應,這家醫(yī)院里的一線醫(yī)務人員,出于輻射風險的考慮,反而對這樣的”免費篩查服務”并不感冒。鑒于網上的“推銷”似乎都在說日本,那我們也來看看日本在這方面的總結。作為少數嘗試用PET-CT做癌癥篩查的國家。2013年,他們發(fā)表了一項06-09年的PET-CT篩查統計,發(fā)現雖然有用PET-CT篩出的腫瘤,但篩成功的大多是建立在多次成像的基礎上,而大部分通過PET-CT發(fā)現的早期腫瘤是沒有癌變危險的類型,屬于不發(fā)現也無所謂,發(fā)現了也沒下文那種。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想得到可能有用的癌癥篩查結果,PET-CT必須與多種其它方法合用、不能只依靠一次影像;這意味著會增加了更多的輻射劑量,又帶出了應該隔多少時間重做影像的無底洞問題,并且只適用于部分癌癥(等于把所謂全身篩查的牌子砸了)。即便符合上述所有條件,作者依然認為這種篩查局限多多,最后干脆說這么折騰值不值得看個人判斷吧。除去考量PET-CT作為腫瘤篩查的有效性與風險性,推廣此類篩查方法的社會經濟負擔也需要考慮。PET-CT做起來既不便宜也不容易。從成本上來說,這些儀器本身價格就是在上千萬的級別,每次使用下來的機器折舊,以及操作儀器、分析檢測結果的醫(yī)務人員的勞動付出,做一次PET-CT的經濟成本上可達上萬人民幣。當然,有些人經濟條件比較好,覺得錢不是問題。即便如此,也要考慮到PET-CT這樣的醫(yī)學成像,并不是背個單反甚至拿起手機就能玩的業(yè)余攝影。根據一項調查估計,2015年全中國只有240臺PET-CT機器。從社會角度看,這些有限的儀器資源應當留給有確切需要的病人,健康人即使有錢也不應該來隨意湊熱鬧。腫瘤篩查以及其它任何疾病的篩查,不同于有明顯疾病癥狀的病人來做診斷或尋求確診,兩者方法并不一定能通用。我們要考慮到很多時候,篩查面向的群體里大部人其實是完全健康、并沒有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對篩查本身的安全性就更需慎重。所謂的全身癌癥篩查,不少是把用于腫瘤確診的方法當成篩查方法來用(PET-CT就是典型)。殊不知,一些腫瘤確診時用的方法由于本身的風險性不適合推廣到普通人群,另一些如果用在普通人群時會非常低效。而PET-CT實際上把這兩個問題都給占了,所以并不適用于在健康人群里做腫瘤篩查。那些把全身PET-CT鼓吹為癌癥早篩神器的人,實際上是忽悠別人白白接受輻射,面臨更高的癌癥風險。參考文獻1. Screening for cancer with PET and PET/CT: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J Nucl Med. 20072. Whole-body PET/CT scanning: estimation of radiation dose and cancer risk. Radiology. 20093.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ET/CT in mainland China. Oncotarget. 20174. The current status of an FDG-PET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Japan, based on a 4-year (2006–2009) nationwide survey. Ann Nucl Med. 20135. Application of whole-body FDG-PET for cancer screening in a cohort of hospital employees.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乳腺癌不僅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在中國女性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也高居榜首。令人奇怪的是,越是發(fā)達的地區(qū),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也越高。為什么生活變好了,乳腺反而不好了?這事得從激素說起。假如,人的五臟六腑是一座巍峨的皇城那么,各種激素就是這座城里,傳達指令的宮女太監(jiān),當女性的青春期來臨,卵巢便會招來一群「雄激素」壯丁壯丁們一出現,就被一個,叫做「芳香化酶」的凈身師傅咔嚓一刀閹成了小太監(jiān),成了「雌激素」雌激素通過血液來到身體各處,傳達圣旨,指導建設,幫助女性發(fā)展生殖系統, 為人類的生育事業(yè)鋪平道路有了雌激素的造訪,原本一馬平川的胸口,忽如一夜春風來,鼓起了兩座「御膳房」每座御膳房里,都有 15~20間產奶的廚房,這就是乳腺里頭的乳腺上皮細胞,便是在御膳房里工作的小廚娘,她們時刻準備著,為人類再生產,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身體做好了,傳宗接代的準備,但生育的選擇權,在每個女性自己手中。在沒有寶寶的日子里,皇后也許不急,但太監(jiān)很著急,每個月的月經前夕。小太監(jiān)們都會來到御膳房,開全體動員大會,鼓舞士氣因為體內激素水平上升,而造成的周期性乳腺增生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并不是病。就這樣,月復一月,廚娘們堅守等待,小太監(jiān)加油打氣,終于有一天!體內脂肪細胞過量堆積,不僅占地方,還會分泌出更多「芳香化酶」。越胖,就有越多的「雄激素」,被閹割成了「雌激素」,體內雌激素水平變高,讓小太監(jiān)權勢滔天,作威作福。乳腺就容易產生各種增生性病變久而久之,少數受不了折騰的乳腺細胞,就有可能變成腫瘤細胞乳腺腫瘤分良性和惡性,大多數乳腺腫瘤是良性的,比如最常見的乳腺纖維瘤。它們喜歡待在原地、消極怠工,不擴散、不鬧事、一團和氣而乳腺惡性腫瘤,也就是乳腺癌,會不斷壯大勢力,擠壓健康細胞的生存空間,如果沒有早發(fā)現、早治療,還會從各種路線向外擴散,后果不堪設想乳腺癌發(fā)病率很高在中國,每2 分鐘就會多 1 名乳腺癌患者但乳腺癌并沒有那么致命只要早發(fā)現,早治療大多數女性,都不會迎來死亡宣判書但乳腺切除術不僅給女性帶來身體上的疤痕還留下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乳腺癌的病因有很多難以控制的因素比如遺傳基因、月經初潮以及絕經時間等但也有可以控制的因素幫我們降低乳腺癌風險重點來了如何預防乳腺癌減肥、減肥、減肥控制體重能降低乳腺癌風險如果過度肥胖,體內雌激素水平高連男生也會有乳腺癌風險一起減肥,他好你也好對于中國人來說BMI 指數大于 24 就屬于超重BMI 指數計算公式: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你們的體質指數是多少呢?限量飲酒,最好滴酒不沾酒精會使乳腺癌風險上升如果不能滴酒不沾酒精度 5% 的啤酒,每天不超兩罐酒精度 12% 的紅酒,每天不超半杯這些女性風險高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50 歲前就被診斷為乳腺癌;月經初潮早于 13 歲,絕經時間晚;沒有進行母乳喂養(yǎng)或母乳喂養(yǎng)的時間較短;有上面這些情況,不用慌張現在開始預防并不晚定期體檢、科學預防國內乳腺癌篩查推薦的起始年齡為 40 歲如果是高危人群,可以更早開始進行篩查科學認識乳腺疾病,不要相信乳房按摩告訴更多人特別是身邊的女性讓乳腺疾病遠離我們吧~參考文獻[1]《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7版)[2]生理學第9版[M].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8. 406-411.[3] 外科學第9版[M].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8. 238-243.[4]Wendy Y Chen, MD, MPH. 改變女性乳腺癌風險的因素. UpToDate臨床顧問.策劃鋼鐵直男朱大坑責編:巨人| 研小茜插畫Superch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創(chuàng)意本文首發(fā):丁香醫(yī)生
總訪問量 270,252次
在線服務患者 900位
直播義診 1次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