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試管嬰兒”的神秘面紗
“試管嬰兒”肯定是在試管里長大的孩子啦!這句話也對,也不對。為什么這樣說呢?世界上最早的試管嬰兒是在1978年英國誕生的,是由試管嬰兒之父Edward和Steptoe采用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技術開創(chuàng)了試管嬰兒的先河。嚴格說,試管里的胚胎還不能叫嬰兒。所謂試管,現在也已改成培養(yǎng)皿做胚胎培養(yǎng)了;胚胎,只是受精卵在體外培養(yǎng)皿中培育三天且發(fā)育到6-8細胞的卵裂球;而嬰兒更是錯誤的概念,嬰兒是指生后第29天至滿周歲的一段年齡期的孩子,試管里不可能長成嬰兒。所以說,“試管嬰兒”的叫法不正確,但卻很通俗、形像。試管嬰兒技術的發(fā)展過程有三個階段,現在通俗的叫作一、二、三代“試管嬰兒”,即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單精子卵胞漿內顯微注射技術(intracytoplasma sperm injection,ICSI)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第一代,主要針對婦女輸卵管不通的患者;第二代則主要針對男性少、弱、畸精癥;第三代主要針對有遺傳學疾病的患者。原先的技術比較落后,短短的30年,該項技術已飛速發(fā)展,妊娠率也由原來的25%提升到60%。有三大要素促進了該項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實驗室條件的改善,胚胎培養(yǎng)基體系的完善,實驗室的操作技術日益嫻熟。簡單的描述一下培育第一代“試管嬰兒”過程:一、準備適當多的卵子一般婦女每月只有一個卵泡發(fā)育成熟并排卵,準備做試管的婦女一般要用藥物促進排卵,最好控制有十幾個左右的卵泡同步發(fā)育,快排卵前,從陰道穿刺取得卵子送到實驗室。二、選擇質量好的精子將精子經過優(yōu)化處理,獲得質量好的精子。三、讓精、卵在恰當的時候受精將處理好的精子和卵子放在培養(yǎng)皿內授精。四、保證體外胚胎的正常發(fā)育通過觀察胚胎的發(fā)育,評估胚胎的質量,選擇質量好的胚胎準備移植。五、在合適的時候送胚胎回子宮內種植并發(fā)育培育胚胎到第三天,挑選質量好的胚胎2-3個移植回子宮。剩下的胚胎冷凍起來,如果第一次不成功,可以用解凍的胚胎進行移植。試管嬰兒技術的開展,需要衛(wèi)生部的審驗,要求很高,這也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大事情,因為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沒有探明,不能保證每位患者的成功率及未知的風險是什么,揭開試管嬰兒的神秘面紗也是窺其冰山的一角,其奧秘還需要我們繼續(xù)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