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CT室簡介: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CT室成立于1989年,在張家口地區(qū)最早開展CT檢查。我科現有人員15人,其中主任醫(yī)師、副教授2人,主治醫(yī)師5人,主管護師2名,技師1名。醫(yī)師3人,輪轉醫(yī)師2人。我科室除擔任正常的醫(yī)療診斷及科研外,同時還擔任大量的河北北方學院影像教學工作,每年還培訓兄弟醫(yī)院進修醫(yī)生約10余人。CT室現有碩士生導師2人,碩士學位6人,在讀研究生2名,學士學位2人,。近年來發(fā)表專業(yè)論文50余篇,主持完成多項課題,其中兩項分獲張家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2008年我科榮獲“張家口市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2012年榮獲“河北省青年文明號”,我科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在晉冀蒙交界地區(qū)CT診斷處于領先水平。
科室現有Aquilion 64排螺旋CT和16排螺旋CT各一臺。機器具有掃描安全、舒適、快捷、圖像質量高等優(yōu)點。機器配備了多平面薄層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虛擬內窺鏡(CTVE)、容積再現(VR)等先進技術。目前除開展正常的CT平掃檢查外,還進行心臟冠狀動脈成像、全身血管成像、各種三維重建、CT泌尿系統(tǒng)造影、多平面重建、全身各部位增強掃描等。另外我科投入的兩臺VITREA工作站可將螺旋掃描所獲得的數據進行CT三維血管成像,可用于顯示和診斷全身的血管性疾病,如:動脈瘤、血管狹窄或血管畸形等,其成像質量已接近DSA。尤其是腦動脈CT血管造影(CTA),64排螺旋CT可以明顯縮短掃描時間,不但可以清楚地顯示動脈瘤瘤體大小、瘤頸形態(tài)和載瘤動脈,而且結合預試驗或造影劑跟蹤觸發(fā)掃描獲得最佳的掃描起始時間,其CTA圖像能夠更清楚地顯示腦底動脈環(huán)和大腦前、中、后動脈及部分細小分支,較普通螺旋CTA顯示的血管分支更多、更細小。心臟冠狀動脈CTA更成為冠狀動脈狹窄的安全篩選方法。
科室自2012年PACS聯(lián)網后,順利實現了與普通X線、核磁共振(MRI)、超聲的信息共享,并可隨時調閱患者的既往的檢查記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診斷水準,減少了誤診。為大影像中心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每年檢查患者五萬余人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磁共振室簡介
?、甯艣r
磁共振室成立于1992年10月,首任科室副主任陳連弟。當時為我省北方首家購置磁共振設備單位,首臺MR機為常導400高斯磁共振機,使我院成為華北北部磁共振診斷中心。2003年8月更換SIEMENS-NOVUS 1.5T超導磁共振機;該機具有快速掃描和較完善的功能軟件。對人體各部位,各臟器均有良好的檢查效果,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圖像清晰,解剖逼真,迄今為止已運行整10年,檢查病人8萬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嫒藛T構成
目前科室現有職工12人,其中副主任醫(yī)師3人、主治醫(yī)師1人、碩士研究生4人,主管技師2人、主管護師1人、新分配技師2人。王振忠現任科室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
?、鐦I(yè)務情況
磁共振室成立以來,尤其更換新磁共振機后,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業(yè)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開展的業(yè)務涉及各系統(tǒng),如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各種疾病、五官及頸部軟組織病變、縱隔及大血管病變、肝膽胰病變、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變、骨關節(jié)系統(tǒng)及軟組織病變(對關節(jié)韌帶、軟骨、軟組織損傷、早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顯示,是其它影像學檢查無法比擬的)。在開展常規(guī)掃描的同時,開展了頭部MRA、MRV,頸部MRA,肝膽胰MRCP,泌尿MRU及頭部彌散加權成像(DWI)等新技術。
?、杞虒W及科研
1994年為張家口醫(yī)學院影像專業(yè)證書班首開MRI教學課。近年完成的教學工作有:
2004-2012年為河北北方學院影像系本科學生上課,每年84學時。
2004-2012年為河北北方學院影像系??茖W生上課,每年40學時。
2004-2012年為河北北方學院信息專業(yè)學生上課,每年36學時。
在國內核心影像刊物發(fā)表的文章有20余篇,如“低場MRI脊柱108例掃描分析”,“肺癌早期脊柱轉移癌的MRI診斷16例報告”,“脊柱轉移瘤33例低場MRI表現及診斷效果”,“CT、MRI機維修經驗”等,許多論文參加了全國、省磁共振或影像專業(yè)學術交流。彌散加權成像對脊柱疾病的診斷價值一題在河北省衛(wèi)生廳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