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分良、惡性二種。良性腫瘤可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而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臨床較為多見。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fā)性甲狀腺癌,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fā)生于年青人,女性多于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后愈后佳。甲狀腺良性腫瘤很常見,在頸部腫塊中,甲狀腺瘤約占50%。一般無明顯癥狀,當瘤體較大時,會因為壓迫氣管、食管、神經而導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當腫瘤合并出血而迅速增大時會產生局部脹痛。因甲狀腺良性腫瘤有惡變可能,一部分雖然是良性,但呈“熱結節(jié)”(即高功能性),所以需要積極治療。甲狀腺腺瘤有引起甲亢(發(fā)生率約20%)和惡變(發(fā)生率約10%)的可能,原則上應早期切除。一般應行患側甲狀腺大部切除(包括腺瘤在內);如腺瘤小,可行單純腺瘤切除術,但應楔形切除,即腺瘤周圍應裹有少量正常甲狀腺組織。切除標本必須立即行冰凍切片檢查,判斷有無惡變。甲狀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與地區(qū)、種族、性別有一定關系。美國的甲狀腺癌發(fā)病率較高,根據統(tǒng)計,1973-2002年間,美國甲狀腺癌的年發(fā)生率由十萬分之3.6增加到十萬分之8.7,大約增加了2.4倍(P<0.001),而且這種趨勢仍然在逐年增長。國內的甲狀腺癌發(fā)病率較低,但北京地區(qū)據近年統(tǒng)計,發(fā)病率上升趨勢明顯,已引起醫(yī)學專家的重視。病理類型分4種,其中乳頭狀癌(papillary carcinoma) 約占成人甲狀腺癌總數的70%,乳頭狀癌常見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歲的婦女最多見。該類型分化好,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該病有多中心性發(fā)生傾向,且可能較早出現(xiàn)頸部淋巴結轉移,需爭取早期發(fā)現(xiàn)和積極治療,預后相對較好。手術治療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種類型甲狀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并輔助應用碘131治療、甲狀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療。在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的預后總的來說是好的,不少甲狀腺癌已經有轉移,但是病人仍然能存活10余年。涉及預后的因素很多,諸如年齡、性別、病理類型、病變的范圍、轉移情況和手術方式等,其中以病理類型最重要。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患者,95%可以較長時間存活,特別是乳頭狀癌的生物學特性傾向良好,預后最好,隱性乳頭狀癌預后更好,但是少數也可間變?yōu)閻盒猿潭葮O高的未分化癌;未分化癌的預后最差,病人往往在半年內死亡。腫瘤體積越大,浸潤的機會越多,其預后也越差。據有關統(tǒng)計學資料顯示,有無淋巴結轉移并不影響病人的生存率,原發(fā)腫瘤未獲控制或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可導致死亡率增高,腫瘤直接蔓延或浸潤的程度比淋巴結轉移更具有重要性。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具有獨特頑抗的肺癌癥狀。近年來由于化療藥物、方案、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以化療為主的多學科治療在sclc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長期生存率較以往有較大的提高。局限期(ld)sclc最有效地治療方案是pe(順鉑+vp16)同步腦放療(trt)。廣泛期(ed)sclc方案ip(依立替康+順鉑)優(yōu)于pe。手術亦能延長sclc患者的生存期和存活率。因絕大多數患者于確診時已伴有淋巴結或遠處轉移且無手術治療的肺癌癥狀,小細胞肺癌的分期很少采用TNM分期法,而根據病灶范圍簡單地分為局限期與廣泛期.不利的預后因素包括廣泛期疾病、LDH值升高、不良的行為狀態(tài)評分體重下降與男性性別.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應采用4~6個周期EP方案[(依托泊苷VP-16)+順鉑(DDP)]化療聯(lián)合同期胸部放射的治療方案.廣泛期疾病以全身化療為主,方案多采用VP-16聯(lián)合順鉑或卡鉑.即便對于老年或行為狀態(tài)評分較差的患者,聯(lián)合化療仍值得推薦。小細胞肺癌必須以全身化療為主,同時配合中藥來減輕換料的毒副作用,增加化療效果。因為小細胞肺癌生物行為惡劣、生長快、倍增時間短(腫瘤增大一倍的時間為21-30天)、惡性度高、轉移快而廣泛。確診時約90%以上有胸內及潛在的遠處微轉移灶存在,其中最多見的為縱隔轉移,其次是肝、骨、骨髓、腦等遠處轉移,故應以全身性治療為主。各期小細胞肺癌由于病變范圍、部位不同,化療在綜合治療中的順序和重要性也應有所不同。IV期以化療為主,化療中根據具體情況擇期作轉移灶如骨轉移姑息放療,或肝轉移介入治療。為克服N期小細胞肺癌耐藥性,曾隨機采用交替化療與單一化療方案進行比較,前者僅中位生存期略有改善(4-6周),元長期生存的優(yōu)點,至于小細胞肺癌高劑量化療合并骨髓干細胞支持的治療,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但至今(2004年)國際范圍內對此治療方法是否優(yōu)于常規(guī)化療尚存有爭議,而且價格昂貴,故未推薦常規(guī)應用。不可手術根治切除的IIB期或IV期應先進行誘導化療(新輔助化療)再行局部放療(序貫治療),單純放療早已證實是錯誤的,除非有某些特殊癥候群如上腔靜脈綜合征,放療可顯效。限局期小細胞肺癌化療與放療同時治療的互補療效(同時控制胸內病灶和遠處微小轉移灶)受到廣泛的重視及認可。但最佳放療劑量、化療藥物劑量等仍有待解決。對年老體弱不適合放化療的患者建議中藥保守治療。術后應即行輔助化療,III期(縱隔淋巴結轉移)可切除的一般術前亦應化療(新輔助化療),術后應行輔助化療及局部放療,目前對I、II期小細胞肺癌也主張術前新輔助化療以盡量控制臨床元任何表現(xiàn)的微小轉移灶。
依據惡性腫瘤常規(guī)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和甲狀腺癌的淋巴結轉移特點,我們認為,原發(fā)腫瘤侵及被膜、原發(fā)腫瘤I>2 cm及Ⅵ區(qū)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易于發(fā)生側頸淋巴結轉移,另外,術前超聲檢查Ⅲ和(或)Ⅳ區(qū)淋巴結腫大,但不考慮轉移者,由于超聲技術和機器的局限性,此類患者同樣視為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高?;颊?。VI區(qū)淋巴結出現(xiàn)轉移的患者明顯較無轉移癌的患者易發(fā)生側頸淋巴結轉移。因此,頸部Ⅲ、Ⅳ區(qū)淋巴結清掃對頸部高危的甲狀腺癌cN0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Ⅵ區(qū)淋巴結轉移和甲狀腺被膜侵犯的患者,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清除側頸淋巴結的隱性轉移,在一定意義上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對年輕患者,一旦發(fā)現(xiàn)Ⅲ、Ⅳ區(qū)淋巴結轉移,應完成全頸淋巴結清掃術,至少應完成Ⅱ一Ⅳ區(qū)淋巴結清掃術??傊?,對頸部高危cN0甲狀腺癌患者,行頸部Ⅲ、Ⅳ區(qū)淋巴結清掃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清除側頸隱性淋巴結的轉移,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對甲狀腺被膜侵犯和Ⅵ區(qū)淋巴結轉移的甲狀腺癌cN0患者常規(guī)行頸部Ⅲ、Ⅳ區(qū)淋巴結清掃。
總訪問量 176,162次
在線服務患者 33位
科普文章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