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文超主治醫(yī)師 哈醫(yī)大四院 血管外科 ?家住綏化市的李大爺在一個月前發(fā)現(xiàn)自己左上肢血壓較右上肢低,左上肢脈搏觸摸不清,左上肢無力,并伴有頭暈、頭疼的癥狀。近一周癥狀逐漸加重,并出現(xiàn)左側手指涼麻及左手活動受限等癥狀。為求明確病因,家屬帶李大爺來到了哈醫(yī)大四院找到黃任平教授。???????黃任平主任查體后發(fā)現(xiàn)患者左上肢皮溫低于右上肢,左上肢橈動脈搏動十分微弱,左上肢血壓比右上肢低了一大截。進一步行血管彩超回報患者左側鎖骨下動脈竊血,考慮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完全閉塞,CTA證實了左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完全閉塞。黃任平主任考慮患者已經(jīng)患病一月余,且有癥狀逐漸加重趨勢,如不及時開通閉塞血管,可能導致頭暈癥狀加重及大面積腦梗風險。經(jīng)過縝密的術前準備后,黃任平主任帶領血管外科團隊為李大爺實施手術治療。?術中造影可見鎖骨下動脈閉塞,左側鎖骨下動脈盜血,椎動脈反流。黃任平主任首先用導絲穿過閉塞的血管,然后應用球囊對病變血管進行球囊擴張,最后于閉塞處植入一枚血管支架,手術全程只用20分鐘,患者即刻左胳膊摸脈搏動有力,左上肢乏力減輕,左手涼麻癥狀消失,左手功能逐漸恢復正常。?黃任平主任介紹,患者左上肢血壓較右側低及左側上肢肢體涼麻疼痛等癥狀都是由于鎖骨下動脈閉塞缺血導致,而患者頭暈癥狀是由于盜血綜合征導致。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指無名動脈或鎖骨下動脈分出椎動脈之前的近心端發(fā)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閉塞時,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側椎動脈血液逆流,反向供應缺血的患側上肢,結果導致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發(fā)作和患側上肢的缺血癥狀的一組癥候群。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眩暈、頭痛、復視、患側上肢無力、易疲勞等癥狀。體征方面表現(xiàn)為,患側上肢橈動脈、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紓壬现獕合陆?,一般多數(shù)下降20-50mmHg,長時間供血不足可導致患肢肌肉萎縮,手指、手掌皮溫低,嚴重者可導致腦梗。所以當廣大患者存在上述癥狀時不要忽視鎖骨下動脈閉塞的可能,應及時前往血管外科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黃任平醫(yī)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生導師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血管外科主任專業(yè)方向:擅長血管外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治,從事微創(chuàng)血管病治療與創(chuàng)面治療10余年,治愈各種靜脈曲張、糖尿病足、下肢靜脈血栓、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癥、胸腹主動脈瘤、動脈栓塞、肺栓塞、鎖骨下動脈閉塞、腎動脈狹窄、嬰幼兒血管瘤、血管畸形等20000余例。血管外科門診出診醫(yī)生一覽表出診醫(yī)生出診時間黃任平周一、周二上午8:00-11:30李佳樂周一、周二下午13:00-16:30謝春楊周三、周四上午8:00-11:30馬文超周五上午8:00-11:30出診地點: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門診三樓C區(qū)外科3診室咨詢電話:0451-825768692022年10月14日
108
0
1
-
2021年07月11日
2163
6
8
-
石際俊副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老王消失的脈搏喜歡看報紙的老王平時老說自己有頸椎病,最近頭暈的毛病又犯了,尤其是活動的時候頭暈更嚴重,甚至感覺整個手和胳膊都沒有力氣。看了幾次病量量血壓都不高,甚至有點偏低,診斷為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吃了一些藥也沒見好轉。后來,到我院神經(jīng)內科門診就診,接診醫(yī)生為老王把了個脈(脈搏觸診),發(fā)現(xiàn)左側脈搏觸摸不到,又量量血壓發(fā)現(xiàn)左上臂血壓竟然比右側低了40mmHg,初步診斷是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醫(yī)生一席話嚇得老王一身冷汗,“誰盜了我的血”。誰盜走了老王的血?醫(yī)生為老王做了頸部動脈超聲,發(fā)現(xiàn)左側鎖骨下動脈嚴重狹窄,甚至左側椎動脈內的血出現(xiàn)了逆流,原來是動脈狹窄后左上肢盜走了大腦內的血導致老王頭暈等不適。入院后神經(jīng)內科介入醫(yī)生為老王做了全腦血管造影術(DSA),確診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經(jīng)嚴格評估后為老王的狹窄血管做了支架,手術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頭暈。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如何形成的?當鎖骨下動脈或頭臂干椎動脈起始處的近心端出現(xiàn)閉塞或明顯狹窄時,由于虹吸作用,引起同側椎動脈的血液逆流入鎖骨下動脈,而出現(xiàn)頭暈、上肢麻木無力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這種現(xiàn)象稱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簡單的說就是鎖骨下動脈狹窄后就會出現(xiàn)供血動脈缺血,只能靠“盜取”其他血管的血液來彌補缺血,血盜的越多頭暈等就會越嚴重。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需要滿足以下標準:(1) 鎖骨下動脈或頭臂干有閉塞或明顯狹窄的證據(jù);(2) 椎動脈血流逆行;(3) 椎動脈和基底動脈通暢。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癥狀: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癥狀:頭暈、眩暈、暈厥、站立不穩(wěn)和枕部疼痛是最常見的主訴,一些患者可出現(xiàn)小腦性共濟失調、眼震、耳鳴等; 上肢癥狀:活動上肢時可出現(xiàn)無力、麻木、疼痛、皮膚蒼白等癥狀; 頸內動脈供血不足癥狀:較為少見,但嚴重的患者可出現(xiàn)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失語等。鎖骨下動脈盜血的病因:(1)動脈粥樣硬化:最為常見,以中老年人多發(fā)(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男性居多,多見于左側(2)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女性多見,年齡?。?)其他:外傷、先天性血管畸形、動脈夾層等哪些線索提示鎖骨下動脈盜血?除了頭暈癥狀之外,以下線索對于初步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非常重要。(1)雙上肢血壓差別比較大:是鎖骨下動脈盜血的重要線索。當雙上肢血壓差超過20 mmHg時強烈提示鎖骨下動脈狹窄或盜血可能;(2)一側脈搏減弱或消失:提示鎖骨下動脈狹窄可能,如果鎖骨上窩聞及心臟收縮期血管雜音時可擬診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并進行下一步的血管評估。(3)自發(fā)性或患側上肢活動后出現(xiàn)頭暈,或活動上肢出現(xiàn)麻木、乏力等;因此,同時測量雙側上肢的血壓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于一側收縮壓較低的患者。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等危險因素時可以為自己把把脈或測量雙側血壓,發(fā)現(xiàn)一側脈搏減弱或消失、兩側血壓差別較大時更應該到神經(jīng)內科門診進一步診治。診斷腦盜血綜合征需要總哪些檢查:(1)超聲多普勒:頸部動脈和鎖骨下動脈超聲可發(fā)現(xiàn)動脈狹窄或盜血情況,無創(chuàng)、簡單實用,可用于初篩;(2)經(jīng)顱多普勒(TCD):可發(fā)現(xiàn)狹窄或盜血頻譜,無創(chuàng)、簡單實用,可用于頭暈懷疑盜血患者的初篩;(3)頭頸部CTA或ce-MRA:可以評估全腦血管狹窄情況,為無創(chuàng)性檢查;(4)DSA:是診斷盜血的金標準,能夠動態(tài)觀察血管變化以及狹窄情況,評估血流代償情況,也能夠為下一步介入治療(支架成形術)做準備。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如何防治對于存在盜血現(xiàn)象的患者多數(shù)經(jīng)積極治療后預后較好,尤其是出現(xiàn)了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以及患側肢體缺血癥狀時,應當進行積極的??浦委?。內科治療:應當明確患者鎖骨下動脈狹窄的具體病因或危險因素,針對病因或危險因素進行治療,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抗栓,戒煙等。外科治療:主要是針對狹窄或閉塞血管的血運重建,具體的選擇包括經(jīng)皮血管內支架成形術(頸動脈支架模式圖,下圖)、外科搭橋等。小結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僅僅是引起患者頭暈、眩暈,甚至暈厥的原因之一,有時癥狀比較復雜常常被忽略。若患者的癥狀提示鎖骨下動脈盜血的可能性,則應當進行雙側脈搏觸診(“把脈”)、雙側血壓測量和血管雜音聽診等,并通過無創(chuàng)性血管檢查明確鎖骨下動脈狹窄以及盜血情況,最后由DSA確診后進行積極的病因治療和鎖骨下動脈狹窄的治療。2019年08月14日
1470
0
0
-
戴兵主治醫(yī)師 天津醫(yī)院 血管外科 經(jīng)血管造影證實在鎖骨下動脈近心段有狹窄性損害,同時該側椎動脈中血流逆行,首先由Contomi1960年所報道,但該患者無神經(jīng)障礙Reivich1961年進一步報告了血管造影的資料以及出現(xiàn)的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癥狀并做了動物(狗)實驗,證實這一現(xiàn)象,從此指出這是一種新的血管綜合征,并定名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本綜合征也可見于頭臂干病變時因逆行血液也是進入鎖骨下動脈故亦可稱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指椎動脈起始部近側段鎖骨下動脈或無名動脈狹窄或閉塞后,對側椎動脈血流經(jīng)過基底動脈返流至患側椎動脈重新組成患側鎖骨下動脈遠側段的供血。其癥狀是眩暈、眼花、走路不穩(wěn),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頭痛、頭枕部疼痛或聽力減退等。有些人“盜血”會出現(xiàn)在鎖骨下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甚至在大腦半球動脈,這時會出現(xiàn)輕度偏癱、失語等。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發(fā)現(xiàn)椎動脈有返流,應該進一步檢查患側鎖骨下動脈或無名動脈,即使右側無名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起始部無法直接檢查,也可提示椎動脈返流一側的相應部位狹窄或閉塞。在另一種情況下,即雙側肱動脈血壓差>2.6-4.0kPa(2030mmHg)、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無脈癥),多普勒超聲發(fā)現(xiàn)鎖骨下動脈、無名動脈狹窄或閉塞,那么,一定要再檢查椎動脈以明確是否有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如果是鎖骨下動脈或無名動脈狹窄引起的椎動脈返流,狹窄部位經(jīng)動脈擴張術或其它手術治療后,患側椎動脈血流可以恢復反向血流。2014年05月24日
4930
1
1
-
張望德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 血管外科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示意圖今天是教師節(jié),祝教師們節(jié)日愉快。前日,給退休的李老師進行了介入治療,在其左鎖骨下動脈狹窄處成功置放一枚支架,今天,李老師就要出院了,博主向李老師送上鮮花,他過去的學生也來向他表示祝賀,他非常高興,今天,剛剛術后兩天,他就可以出院了,只在腿根部扎個針眼就治好了他多年的老毛病。李老師五年前就發(fā)現(xiàn)左側胳膊血壓低,常有頭暈,左胳膊還摸不到脈,一直工作忙,又有些害怕手術,一直未做治療?,F(xiàn)在,李老師左胳膊摸脈搏動有力,頭也不暈了。李老師患的什么病呢?醫(yī)學上稱為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這是怎么回事呢?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同義名] 臂-基底動脈機能不全、鎖骨下動脈逆注綜合征。[溯源與發(fā)展]該征在1960年由Contoni 首先描述。1961年Reiveich進一步命名為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是指無名動脈或鎖骨下動脈分出椎動脈之前的近心端發(fā)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閉塞時,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側椎動脈血液逆流,反向供應缺血的患側上肢,結果導致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發(fā)作和患側上肢的缺血癥狀的一組癥候群。[發(fā)病機理] 絕大多數(shù)鎖骨下動脈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由于左鎖骨下動脈是由主動脈弓直接發(fā)出,所以病變多位于左側。其次是各種動脈炎,先天性動脈畸形(主動脈弓狹窄,鎖骨下動脈發(fā)育不良),外傷以及牽涉到鎖骨下動脈的血管手術等。鎖骨下動脈閉塞后,在基底動脈和鎖骨下動脈之間,存在著一種逆向壓力差,當壓力差相當于體循環(huán)收縮壓的10%時,椎動脈血液停止并逆流向鎖骨下動脈,以至于不但上肢而且腦部供血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機體代償血流自椎動脈或頸動脈由Willis環(huán)送至基底動脈,但當肩部、上肢活動時增加了額外的血供需要,就會自椎-基底動脈“竊取”更多的血液,間接造成腦血供不足,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上肢和腦缺血的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 主要為腦部和患側上肢缺血的表現(xiàn)。往往在患側上肢用力時,腦部缺血癥狀發(fā)作。主要癥狀有:1耳蝸前庭神經(jīng)癥狀:眩暈,往往突然出現(xiàn),與頭部轉動或傾斜有關,同時伴有共濟失調。亦有惡心、耳鳴、聽力障礙。②血管性頭痛,可能伴有昏厥。③眼部癥狀:如復視、陣發(fā)性失明、短暫性雙側視野缺損(同側偏盲)。④單或多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及患側上肢無力、易疲勞。⑤吞咽困難、發(fā)音障礙、記憶減退等。體征:主要是患側上肢橈動脈、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紓壬现獕合陆?,一般多數(shù)下降20-50mmHg(2.67-6.67kPa),長時間供血不足可見患肢肌肉萎縮,手指、手掌皮溫低,在鎖骨下動脈行走部位聽到血管雜音或震顫。[診斷與鑒別診斷]1、具有發(fā)作性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特別是同時伴有上肢缺血性癥狀。2、同側橈動脈、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收縮壓(患肢)降低20mmHg(2.67kPa)以上或消失。3、患肢上舉活動后缺血癥狀加重。4、頸部血管CT造影(CTA)、核磁造影(MRA)、主動脈弓造影有助于明確診斷。本征應與胸出綜合征、冠心病、腦梗塞、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肥胖性腦血管綜合征相鑒別。[治療]1、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給予相應治療。2、抗凝治療,防止患肢栓塞或(和)減少血栓發(fā)展。3、腔內介入治療:通過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解除鎖骨下動脈狹窄閉塞后,患側椎動脈逆流消失,從而消除鎖骨下動脈竊血,損傷小,恢復快,效果良好。為目前治療的首選方法。4、手術治療:腔內介入治療不成功,或支架閉塞者可考慮行手術,如血栓內膜動脈切除,人工血管旁路手術,移位手術等。[預后]手術及腔內治療可獲良好效果,多數(shù)病例于術后患側橈動脈和血壓很快恢復正常,腦和上肢缺血癥狀也迅速改善。關于血管疾病更多內容:注意健康信號:什么是血管疾病?腿痛不都是缺鈣血管支架通血管加強血管病預防與治療的宣傳避免悲劇重演推薦幾種預防動脈硬化的食物多給血管做體操血管外科專家談如何養(yǎng)護血管腿腳不得力動脈硬化是元兇北京電視臺播出如何防治糖尿病足節(jié)目!(視頻)[診斷與鑒別診斷]1、具有發(fā)作性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特別是同時伴有上肢缺血性癥狀。2、同側橈動脈、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收縮壓(患肢)降低20mmHg(2.67kPa)以上或消失。3、患肢上舉活動后缺血癥狀加重。4、頸部血管CT造影(CTA)、核磁造影(MRA)、主動脈弓造影有助于明確診斷。本征應與胸出綜合征、冠心病、腦梗塞、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肥胖性腦血管綜合征相鑒別。[治療]1、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給予相應治療。2、抗凝治療,防止患肢栓塞或(和)減少血栓發(fā)展。3、腔內介入治療:通過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解除鎖骨下動脈狹窄閉塞后,患側椎動脈逆流消失,從而消除鎖骨下動脈竊血,損傷小,恢復快,效果良好。為目前治療的首選方法。4、手術治療:腔內介入治療不成功,或支架閉塞者可考慮行手術,如血栓內膜動脈切除,人工血管旁路手術,移位手術等。[預后]手術及腔內治療可獲良好效果,多數(shù)病例于術后患側橈動脈和血壓很快2009年09月10日
12796
2
0
相關科普號

羅明堯醫(yī)生的科普號
羅明堯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
血管中心一病區(qū)
3106粉絲13.1萬閱讀

張望德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望德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血管外科
4482粉絲133.8萬閱讀

石際俊醫(yī)生的科普號
石際俊 副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13粉絲6757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