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注能力提高之后,小朋友出現交互性、伴隨性的觀察學習能力,由此進入社會參照階段。在此階段,患兒能觀察、能即時調整自己及自主學習他人,能參照他人的動作、語言及表情,從而作出適當的反應。具備良好的社會參照能力是學校正規(guī)學習的前提。社會參照期判斷要點:是否出現伴隨性、交互性地參照學習他人的能力,即是否出現觀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此期仍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下:一社交技巧缺乏,言行舉止不符合當時的環(huán)境、氛圍;二問答切題度仍然欠缺;三語言理解、表達能力欠佳;四多動。家庭干預的目標:提高伴隨性、交互性地參照學習他人動作、語言、表情的能力。家庭干預的方法:一社會參照階段是真正自主學習的開始,孤獨癥兒童缺乏聯想和遷移能力,訓練要貼近生活實際、相互關聯、層層遞進。例如,要求小孩說出:A我喜歡的人;B我的家人;C誰喜歡我,等。二隨時隨地通過日常生活活動改善觀察學習他人動作、語言、表情的能力。例如,家長通過搖頭、點頭示意小孩可不可以吃桌面上的東西,等。三通過語言訓練提高對答的切題性。在此階段,語言認知治療的目的是提高對答的切題性及改善看圖說話等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現僅對提高對答的切題性加于闡明。對答的切題性可通過“提示性問答訓練”加以提高。例如:一個家長坐對面,準備一張紙,如小孩識字,可把提問的問題寫在紙上:如你下午上什么課了?你剛才干什么了?另一個家長坐在小孩旁邊,開放性問題寫好提示內容:如我剛才讀()、看();讓孩子根據提示思考自已要說的話并說出來。如小孩未能認字,則可口頭提示。本期更多治療及家庭干預方法見《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一書本文系曾海輝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sdscm.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目光對視、動作關注、模仿能力出現之后,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就到了社會功能發(fā)育順序的第二個階段:社會關注階段。在此階段,小朋友目光交流能力較前好轉,出現了部分動作模仿能力,但目光對視能力還不充分,動作關注、模仿能力也剛剛出現,也許還沒有語言、表情關注及模仿能力。那么,在此階段家長如何進行家庭輔助干預呢?首先要了解下關注的不同層次。通常,我們按發(fā)育順序把社會關注分成三個層次:動作關注、語言關注及表情關注三個層次。家長應先向醫(yī)生了解下自己的小孩處于哪個層次,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親子互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動作關注層次:這一階段主要是動作的模仿訓練。小孩出現目光交流,偶見動作關注模仿能力,未發(fā)單音,聽指令能力差,說明患者處于社會關注的動作關注、模仿層次,此時治療重點應放在誘導、加強、完善動作關注、模仿能力上。家庭訓練方法如下:第一階段:操作物體的動作如:搖鈴、敲鼓、用積木敲擊、打擊樂器、揮動飄帶、梳頭、啟動玩具汽車等。第二階段:模仿身體動作如:拍手、用手拍桌子、揮手告別、摸鼻子、拍肚子、摸嘴巴、拍膝蓋、拍肩膀等。第三階段:離開座位進行模仿如:把東西放在架子上、把物品放在抽屜里、扔垃圾、把洋娃娃放在床上等。第四階段:模仿精細動作及口部動作如:捏橡皮泥、擰衣夾、捏吱吱響的玩具、點頭、搖頭、飛吻、嘟起嘴唇、伸舌頭、張開嘴、咂嘴、噘嘴、吹氣、上下開合嘴唇、咂舌頭等。語言關注層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朋友可聽部分指令,可模仿發(fā)音,但尚未能辨別表情。這時小孩進入社會關注的語言關注層次。治療重點應放在誘導更多發(fā)音,提高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上。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做如下訓練:一 問他“(物品名)在哪里”?二 要求他把物品交給某人;三 要求小孩給其他人看小孩自己的東西;四 確定別人指哪里;五 確定他人在看什么。在此階段,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場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機會進行語言交流訓練。例如,在吃飯夾菜的時候,可以問小孩:“這是什么菜?”只要孩子說出菜名即可。還可以繼續(xù)問:“要幾勺?”等等。表情關注層次:又經過約三個月的訓練,小朋友動作、語言關注模仿能力可,開始出現搖頭、點頭等身體語言的關注和理解能力,對答欠切題,可以判定其為社會關注的表情關注、模仿層次。此期家長要行如下訓練:一 模仿手勢常見手勢及含義:手勢 含義招手 過來擺動手指 不要這樣做聳肩 我不知道手指放在嘴唇上 請安靜OK的手勢 可以二 根據要求做手勢如:用手勢告訴我“可以”。三 識別他人手勢如:做一個手勢,然后問:這是什么意思?四 根據各種不同情況做恰當的手勢如:在適當的時候用搖頭表示“不”,點頭表示“是”。五 理解手勢并據此調整行為如:創(chuàng)設情境,讓小孩根據家長是搖頭還是點頭判斷自己能否食用臺面的餅干等。① 手勢、身體語言游戲刮大風游戲:準備好電扇,吹著電扇讓孩子模仿治療師做身體的擺動、模仿口型等。本期更多治療及家庭干預方法詳見《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一書,如需要購買請在淘寶網直接搜“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
按社會功能為主線的綜合干預模式六階段,社會關注前期以屬于第一階段。這時候的孤獨癥小朋友目光對視差,叫名反應差,不聽指令,未發(fā)單音或無意識發(fā)音,不能模仿動作或語言,無故哭鬧,情緒問題可能嚴重。此期小朋友大多年齡較小,但臨床亦可見失治、誤治的小朋友五六歲仍處于這一階段。那么家長如何判別自己小孩是否處于此階段呢?具體判斷要點為:目光交流、聽指令能力差,不能模仿動作、語言。只要小孩符合這幾個要點,就可以確定小孩處于社會關注前期。在此階段,誘導社會關注能力的出現是首要目標。因為只有具備了社會關注能力,語言、認知等各種技能的學習才有可能,行為問題才可以少出現或不出現。那么,除了配合治療師通過游戲、體能活動、感興趣的事物、音樂等引起關注外,家長在此階段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要對疾病有足夠的認識,了解疾病的本質缺陷,了解分階段按發(fā)育順序治療的意義,做好長期堅持康復治療的準備。大多數此階段小朋友的家長都是初次聽聞及接觸此病癥,可以找相關的專業(yè)書籍進行學習,也需要耐心地聽專業(yè)醫(yī)生的解釋和介紹,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的治療。其次,家長要了解此期的治療目標和方法,及時和治療人員溝通,積極完成家庭輔助作業(yè)。由于孤獨癥的治療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強度,而醫(yī)院、機構治療往往達不到每周20小時以上的干預時間,家庭干預就必不可少。另外,在家長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要時刻記住“互動”兩字,家長必須與小孩面對面地游玩,而不是站在旁邊或后面發(fā)號施令,要時刻引導小朋友對人產生興趣及關注。例如,家長可以利用家中小孩感興趣的事物,誘導目光交流能力。如果小孩對球感興趣,可以跟他玩拋球游戲,在拋球訓練時突然停止拋球以引起小孩目光對視;即使小孩對所有工具及治療項目均不感興趣,也可以在家中或安全的地方追逐嬉戲,目的是與其建立關系,形成情感紐帶,有利于小孩與他人的互動,引出目光交流及關注能力。在互動時,家長需要注重新奇事物和夸張表情的展示。大多數在社會關注前期階段的孤獨癥兒童經過1~3個月的康復治療,情緒趨向穩(wěn)定,目光對視能力出現或改善,出現了動作關注、模仿能力,從而過渡到下一階段:社會關注階段。當然,也有一部分年齡偏大或程度較重的兒童需要更長的時間。本期治療及家庭干預方法詳見《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一書,如需要購買請關注“廣州越兒院康復科”或在淘寶網直接搜“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
總訪問量 209,629次
在線服務患者 317位
科普文章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