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精選 抗癌路上,你我同行------當癌癥粲然降臨,怎么面對和決策
2020年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為“抗癌路上,你我同心”,中國抗癌協(xié)會號召全國各腫瘤防治結構和同仁圍繞主題開展系列宣傳活動。當癌癥粲然降臨,關于怎么正確面對和科學就醫(yī)等切實問題,特提建議供參考。在人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人可能罹患癌癥,四分之三的人可能死于癌癥。盡管癌癥如此常見,但幾乎所有的癌癥患者都是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被宣布患了癌癥。癌癥粲然降臨,尤如晴天霹靂。癌癥對生命威脅的不可預知性,癌癥治療手段及過程的復雜性,使患者及家屬不知所措。由此而引發(fā)的震驚、懷疑、否認、憤怒、恐懼、悲傷等一系列負面情緒隨之莫名迸發(fā)。對于每一位癌癥患者來說,無論社會經歷、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經濟支持狀況如何,癌癥都可能是他一生中面臨的最大危機。如何面對癌癥粲然降臨的巨大危機?讓每一位癌癥患者先學癌癥治療知識,然后再接受治療?這顯然不現(xiàn)實。醫(yī)學??浦R太復雜!慕名找一位名醫(yī),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名醫(yī)決定?這也不現(xiàn)實,許多診療決策都要自己簽字。也許下面的一些建議,可能幫助初診癌癥的患者闖過難關。 一、選擇醫(yī)生及團隊 一旦確診癌癥,首先要選擇醫(yī)生及其醫(yī)療團隊。不僅要尋求一位好的醫(yī)生,更要尋求一個好的醫(yī)療團隊。癌癥診斷與治療過程不僅錯綜復雜,而且涉及多個學科。除部分早期癌癥只需要根治性手術,或放射治療等單一治療手段,多數(shù)癌癥的根治性治療需要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微創(chuàng)介入、免疫靶向以及中醫(yī)藥等多種方法綜合治療。因此僅選擇一位醫(yī)師是不夠的,而需要選擇一組與自己治療相關的醫(yī)務人員及治療組。最好還要從中選出能為您的綜合治療做主要決策的醫(yī)生。 提醒:毫無疑問,選擇好醫(yī)生及優(yōu)秀團隊,需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及腫瘤???特別是到腫瘤醫(yī)院腫瘤??普夷[瘤專家。 二、準確全面評估病情 在被告知患癌癥時,大多數(shù)患者及家屬都會急于盡快開始手術切除等抗癌治療,同時也急于尋求抗癌食品及滋補藥物。其實,癌癥是慢性疾病,其發(fā)生發(fā)展已經歷了數(shù)年的慢長過程。加之目前的大多數(shù)抗癌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的毒性。因此,在確診癌癥后,如果沒有危急癥,如果未弄清楚癌癥病變范圍,如果未準確評估患者的心、肝、腎、造血等重要器官功能狀況,不要急于一定要在幾天內實施開刀手術等抗癌治療。 抗癌治療之前,首要問題是完善腫瘤診斷與全面病情評估。準確全面評估病情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癌癥性質診斷,包括癌癥病理學類型基因檢測等;二是癌癥臨床分期診斷,即明確腫瘤病變范圍,有無區(qū)域或遠處癌擴散轉移;三是患者身體狀況評估,尤其判斷患者能否耐受抗癌治療。 提醒:到不同醫(yī)院、不同科室就診時,最好帶上已有的病歷記錄、影像學檢查膠片、超聲波、血生化檢驗等報告資料。提供完整病歷資料,不僅可節(jié)省時間,而且還可節(jié)省費用?;颊咄耆珱]有必要擔心,醫(yī)生知道自己曾經到過多處就診?;颊咭膊灰詾?,帶上看上去很神秘的影像學膠片就診,醫(yī)生就會對病情一目了然。 三、決策治療目標與治療方案 癌癥首次治療方案的確定與實施,對癌癥患者能否根治或延長生存,至關緊要。然而,癌癥首治成敗的關鍵,在于治療目標和治療方案的確定。在全面準確評估病情后,分析通過積極努力可能達到的最佳治療目標。然后,根據最佳治療目標,制定整體治療方案。對于需要采用綜合治療的患者,還需要安排多種治療方法的實施時序。此外,無論是根治性抗癌治療,還是姑息性治療方案,無論是單一方法治療,還是多種手段綜合治療,都需要充分評估治療方法可能的獲益與風險,權衡利弊。 提醒:決策理想治療目標,需要實事求是;決策最佳治療方案,需要切實可行。患者及親人應該主動參與治療目標及方案的決策。 四、重視患者本人知情權與決策權 癌癥治療的大主意由誰定?當然應該是患者本人。因為,癌癥患者本人是抗癌治療的核心。不過,出于擔心患者難以承受癌癥打擊,出于“保護”患者免受驚嚇的考慮,出于愛,許多家屬“不敢”或不愿讓患者本人知道真實病情。如果患者本人不知情,當然很難主動參與治療決策,也很難讓患者正視癌癥診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波折?;颊弑救四芊穹e極主動參與癌癥診療,不僅影響診療過程順利實施,而且也明顯影響患者的感受和療效。告知真實病情,既是尊重患者的權力;也是激發(fā)患者內心強大潛力,必須要邁過的第一道坎。 當然,告知壞消息病情也是一門學問。向患者本人告知癌癥診斷,需要仔細選擇恰當?shù)臅r機、方式、場所、由誰告訴、哪些人需要陪同在場等細節(jié)問題。在告知壞消息后,更需要積極跟進,針對患者的負面情緒給予及時的積極支持。提醒:癌癥患者需要信心和耐心。相信癌癥患者內心強大的潛在力量。相對于患者長期處于對癌癥病情懷疑、不確定、恐懼的煎熬與折磨狀況而言,讓患者了解真實病情,更有利于患者盡快渡過癌癥診斷的打擊折磨。需要做的不是如何隱瞞真象,而是如何發(fā)掘和激發(fā)患者內心潛力,建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耐心。抗癌路上,你我同心!抗癌路上,你我同行!
張強? 主任醫(yī)師? 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2335人已讀 - 精選 派杰氏病
派杰氏?。≒aget’s ?。┦且环N少見的乳腺癌類型,其發(fā)病約占總乳腺癌病例的0.5%-5.7%左右,其特征性的臨床表現(xiàn)為乳頭的脫屑、糜爛、滲液、掻癢等濕疹樣改變,故又稱為濕疹樣癌,可伴或不伴有乳腺內腫塊。在臨床診斷中,凡出現(xiàn)乳頭乳暈部濕疹樣改變者均應考慮有此病變的可能。(一)臨床表現(xiàn) 派杰氏病的典型表現(xiàn)是在乳頭乳暈部出現(xiàn)濕疹樣改變,但其病變的出現(xiàn)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疾病的開始時,往往患者首先在感覺上出現(xiàn)異常感覺,感到乳頭部的掻癢感或/和燒灼感,進一步可出現(xiàn)乳頭部的疼痛、局部的紅斑、脫屑、糜爛、滲液、少量出血、結痂,可伴有乳頭溢液或溢血,這一階段的病變如果不伴有乳頭溢血的話,很容易與乳頭的濕疹相混淆,造成診斷的延誤,應用局部如含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外用藥物,可部分緩解感覺的異常,但并不能阻止乳頭病變的進一步擴大并向乳暈擴展,大部分患者的乳頭乳暈的病變都是由乳頭原發(fā),然后向乳暈發(fā)展的,這也是與乳頭乳暈部濕疹相鑒別的臨床特征,濕疹病變則可以乳暈先出現(xiàn)病變后向乳頭擴展、或乳頭乳暈同時出現(xiàn)病變。乳頭乳暈病變再進一步發(fā)展,將出現(xiàn)局部的潰瘍、且經久不愈,病程較長的患者乳頭,嚴重者包括乳暈區(qū)結構,可因腫瘤的壞死而缺損、變平,甚至缺如、局部凹陷。 在乳頭乳暈的特征性改變的同時,同側乳腺內可伴有腫塊,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因此在臨床體檢時發(fā)現(xiàn)派杰氏病變的乳頭乳暈改變時,應注意乳腺內有無腫塊及其大小,區(qū)域淋巴結以及雙側鎖骨上淋巴結有無腫大,以決定下一步的診療方案。 乳腺的派杰氏病的臨床表現(xiàn)類型可分為三種,其一為單純的乳頭乳暈的病變,不伴有乳腺內的乳腺癌成分,如果該病變尚未突破基底膜的話,則屬于乳腺的原位癌的一種,其治療效果佳;其二為在乳頭乳暈病變的同時存在同側乳腺內的腫塊(伴發(fā)乳腺實質內乳腺癌),該腫塊可在乳頭乳暈的下方,亦可以在遠離乳頭乳暈的乳腺實質內,其臨床TNM分期中的T應以乳腺內的腫塊大小計算;其三為以乳腺實質內的腫塊為首發(fā)表現(xiàn),不伴有明顯的乳頭乳暈的病變,其診斷依賴于術后的病理學檢查發(fā)現(xiàn)乳頭部特征性的派杰氏細胞。(二)病理學檢查 派杰氏病的特征性病理學特征為派杰氏細胞的存在,在常規(guī)的HE染色片上,派杰氏細胞在顯微鏡下表現(xiàn)為圓形或橢圓形,胞漿豐富,細胞核大而圓、細胞體積亦相對較大的惡性腫瘤細胞,細胞界線清楚、無角化現(xiàn)象,其體積較同層的上皮細胞大2-3倍,胞漿胞核均染色較淡,有時胞漿透亮,胞核內染色質顆粒細,核分裂相易見,核仁清晰。其位于乳頭部的表皮內的基底膜淺層,細胞成巢樣、腺樣或散在分布于正常的表皮的角化細胞之間,可占據表皮的全層,病變累計乳暈時在乳暈部表皮內也可發(fā)現(xiàn)。表皮的角化層可因腫瘤的破壞而出現(xiàn)斷裂從而導致乳頭的鱗狀脫屑和潰瘍,在脫落的表皮內可含有派杰氏細胞,故可在臨床的采用細胞學乳頭刮片尋找派杰氏細胞來診斷派杰氏病。(三)診斷 在臨床上派杰氏病因其開始時的癥狀體征與濕疹等相似,經常會被誤診。這提醒我們對該疾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臨床以乳頭有騷癢、刺痛等不適者應詳細地檢查乳頭乳暈,是否有乳頭乳暈的粗糙、脫屑、糜爛、潰瘍、出血,有無乳頭溢液、缺如、凹陷;體檢還應包括乳頭下、乳腺實質內有無伴發(fā)的腫塊、腫塊的質地、邊緣、數(shù)目、有無皮膚的粘連等,雙側的腋淋巴結及鎖骨上淋巴結等有無腫大、數(shù)目及活動度等。 對所有的具有乳頭可疑癥狀體征者給予乳頭可疑病變處刮片細胞學檢查,尋找有無可疑的派杰氏細胞等癌細胞存在,對細胞學不能肯定者而臨床高度懷疑者可給予可疑病變切取活檢以明確診斷。 鉬靶攝片對于派杰氏病的直接診斷意義并不大,但對于尋找乳腺實質內有無癌灶具有一定的意義,對派杰氏病的診斷具有間接的指導意義。對鉬靶攝片陰性的派杰氏病患者應給予超聲檢查,以了解乳腺實質內有無微小可疑病灶,以指導手術方式的選擇。(四)治療 派杰氏病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90%以上具有乳腺實質內伴發(fā)乳腺癌的可能性,單純以乳頭表現(xiàn)的派杰氏病較少,故其治療措施的選擇應建立在對乳腺病灶的準確的評估之上,目前文獻報道的派杰氏病的治療方式有:改良根治術或根治術、單純乳腺切除術、保留乳腺加術后放療方式、單純的放射治療方式等。 首先對于伴有乳腺腫塊者,術中證實為浸潤性乳腺癌者,其治療原則應與同期乳腺癌的治療原則相似,術后給予相應的輔助治療。 派杰氏病的保乳手術的手術原則也應該與常規(guī)的乳腺癌保乳手術相似,主要應針對僅局限于乳頭或/和乳頭乳暈下病灶而言,體檢、B超及乳腺鉬靶片均提示無乳腺周圍多中心病灶存在。手術推薦乳頭乳暈及其下包括可疑病灶周圍至少2cm范圍的乳腺組織,要求切緣陰性,術后應予以放療;而切緣腫瘤陽性者應擴大切除范圍,或行全乳切除。而我們認為全乳切除加乳腺Ⅰ期再造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之一。 同側腋窩淋巴結是否清掃應該結合術中病理來決定,對伴乳腺腫塊者多為浸潤性癌,其腋淋巴結轉移率較高,應考慮行同側腋淋巴結清掃;對不伴乳腺腫塊者,可依據鉬靶及B超的檢查結果對單純乳頭乳暈病變或僅伴乳腺內導管內癌者,原則上可不必行腋淋巴結清掃,但實際上難于操作,這一類患者文獻報道其腋淋巴結轉移率為0-25%,故有作者建議派杰氏病患者均應行腋淋巴結清掃。(五)預后 目前多數(shù)作者報道對單純乳頭乳暈病變者,或伴導管內癌者預后較好,對伴腫塊且病理證實為浸潤性癌者相對于一般性乳腺癌相似或略差。
王克山? 副主任醫(yī)師? 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2.3萬人已讀 - 精選 粒細胞缺乏患者感染性發(fā)熱的預防與治療
發(fā)表者:黃文榮 粒細胞缺乏是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治療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下面就簡單談談粒細胞缺乏患者在感染性發(fā)熱方面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1,粒缺感染的預防:粒缺并發(fā)感染重在預防,導致粒缺患者感染發(fā)熱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是寄居體內的微生物,也可以是外界傳播的。因此,相關的預防措施包括與外界的適當隔離、身體屏障的保護及藥物預防。 1.1:適當隔離:包括環(huán)境保護、飲食衛(wèi)生等以減少空氣、食物及人員交叉污染造成的感染。環(huán)境保護的具體措施有不接觸動物及感染病患、減少探視人員、有條件者可置于單人病房、非層流病房應保持通風良好、房間內不許放花草、粒缺時間較長者可置于層流病床或層流病房、醫(yī)護人員接觸病人需注意手部衛(wèi)生。飲食以熟食為主,生食水果能去皮且需新鮮,不食涼菜及腌制品。 1.2:身體屏障的保護:主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有創(chuàng)操作的嚴格消毒。進食后漱口及大便后坐浴,保持口腔與肛周粘膜的清潔;合適的飲食及通便藥物避免大便干燥引起肛裂。注意皮膚的清潔護理,每日檢查中心靜脈導管、消毒傷口并更換敷料;進行有創(chuàng)檢查如靜脈穿刺或骨穿等需嚴格無菌操作。 1.3:藥物預防感染:曾患侵襲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需要應用抗真菌藥物進行二級預防。關于抗細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尚存爭議,有研究報道抗生素的預防性使用并未減少感染相關死亡率,甚至有可能誘發(fā)耐藥菌感染。2010版IDSA指南認為粒細胞<0.1×109/L或粒缺長于7天的高?;颊呖梢钥紤]氟喹諾酮內藥物進行預防,但國內因氟喹諾酮的高耐藥率不適于粒缺高?;颊呒毦腥镜念A防,而哌拉西林因其抗菌譜和價格更適合國內粒缺高?;颊哳A防細菌感染。 2,治療前評估:不僅有助于確定病人的治療方案,也有助于預測患者的病情轉歸、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風險。粒缺患者一旦出現(xiàn)感染性發(fā)熱應盡快完善相關評估并盡早進行抗感染治療。 2.1,治療前評估應做的檢查包括:(1)仔細的體格檢查,了解有無感染病灶,同時評估生命體征了解感染嚴重程度;(2)急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和電解質;(3)病原學檢查:外周血和中心靜脈置管抽血進行血培養(yǎng)和可疑感染部位拭子或穿刺液(物)及分泌/排泄物的涂片與培養(yǎng)、G試驗、GM 試驗;(4)感染指標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的檢測;(5)胸部X片,有條件者可行高分辨CT檢查,高分辨CT可發(fā)現(xiàn)不少胸片正常的粒缺發(fā)熱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如果懷疑其他部位感染可以進行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如腹部B超、鼻竇CT等檢查。 2.2,治療前危險度評估:因粒缺伴發(fā)熱患者多無感染體征和陽性病源微生物,危險度評估有利于選擇相對合適的治療策略。臨床實踐中多把粒缺預期時間>7天、粒細胞<0.1×109/L的嚴重粒缺和/或合并低血壓、嚴重粘膜炎、肺炎、新發(fā)腹痛、神經系統(tǒng)變化或肝腎功能不全者認定為高?;颊?。IDSA指南更推薦多國癌癥支持治療學會(MASSC ) 評分系統(tǒng),累積分數(shù)≥12分者為低?;颊摺?多國支持治療學會癌癥危險-指數(shù)評分指征權重無或輕微癥狀的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負擔a5無低血壓(收縮壓>90 mmHg)5無慢性阻塞性肺病b4既往無真菌感染的實體瘤或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c4無需要胃腸外補液的脫水3中等癥狀的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負擔a3門診狀態(tài)3年齡<60歲2注:最大評分值為26。a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負擔是指受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階段影響的患者一般臨床狀態(tài)。應按以下標準評估:無或輕微癥狀(5分);中等癥狀(3分);嚴重癥狀或垂死(0分)。3分和5分不累加。b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指活動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用力呼氣量減少,有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表現(xiàn),需要氧療和/或類固醇和/或支氣管擴張劑治療。C既往有真菌感染是指有確診過的真菌感染,或疑為真菌感染接受過經驗性治療。 3,經驗性初始治療:粒缺患者抵抗力差、感染易擴散而加重病情,應根據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和本地區(qū)的病源微生物譜來盡快決定抗感染的初始經驗性治療方案,同時還應注意加強退熱、保持水電平衡及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 3.1,基本抗菌藥物的選擇:隨著粒缺程度的加深和持續(xù)時間的延長,出現(xiàn)細菌感染的幾率明顯增加,粒缺伴發(fā)熱的初始經驗性治療主要針對細菌感染。細菌感染多為體內潛在病源,大多通過皮膚或粘膜表面的損傷處進入體內引起感染,尤其是革蘭氏陰性耐藥細菌常是粒缺感染的主要原因。單用抗假單胞菌β內酰胺類藥物頭孢他定、頭孢吡肟、碳青霉烯類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被IDSA推薦用于粒缺伴發(fā)熱患者的初始經驗性治療。CHINET資料顯示國內近些年來頭孢他定耐藥率高,我們停用該藥數(shù)年再次應用該藥仍發(fā)現(xiàn)療效不佳,我們覺得對于高危患者宜首選碳青霉烯類藥物,低?;颊呖梢赃x用頭孢吡肟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作為基本的初始經驗性治療。 3.2,聯(lián)合用藥與否:是否聯(lián)合用藥應根據臨床因素來具體確定。對于有G-桿菌菌血癥或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聯(lián)合氨基糖甙類藥物;如果有明確的腹腔或者盆腔感染體征者可以考慮聯(lián)合甲硝唑;存在下列因素時可考慮加用抗G+菌藥物:(1)皮膚或軟組織感染;(2)嚴重粘膜炎;(3)懷疑導管相關感染;(4)影像學顯示肺炎;(5)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定植;(6)血培養(yǎng)G+細菌陽性;(7)有嚴重膿毒癥或感染性休克等證據。 3.3,造血生長因子的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可縮短粒細胞減少的持續(xù)時間、抗菌藥物的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但需注意G-CSF也有免疫負調控作用。IDSA和NCCN指南均建議粒缺患者是否應用G-CSF治療應基于患者的危險度分層,嚴重粒缺或粒缺預期時間較長的高?;颊呓ㄗh應用G-CSF,但不推薦用于確診的發(fā)熱和粒缺的常規(guī)治療。 3.4,粒細胞輸注:粒細胞輸注作為粒缺并發(fā)感染的治療手段仍存在較多爭議,其受限原因主要為:(1)成熟粒細胞生存時間短;(2)采集的粒細胞數(shù)很難滿足臨床需要;(3)粒細胞的分離采集過程中活性和功能均會受到影響;(4)可能導致發(fā)熱、排異等并發(fā)癥。但對于高危粒缺伴重癥感染,尤其是細菌感染而言,粒細胞輸注仍可能存在一定價值。 4,經驗治療后再評估:粒缺伴感染發(fā)熱患者在經驗性治療或者更換抗生素治療后2-4天均應進行療效評估,并根據療效來決定下一步處理。 4.1,經驗治療有效:判斷標準主要為體溫下降、病情穩(wěn)定和臨床指征好轉。須注意對于粒缺重癥患者,即使經驗性治療有效患者仍可能還有發(fā)熱,但發(fā)熱的峰值和頻率均應有明顯下降,而且病情應無惡化表現(xiàn)。經驗治療有效的患者應繼續(xù)相關治療,直至體溫正常3天且粒細胞大于0.5×109/L可停藥。 4.2,經驗治療無效:這是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其主要原因為:(1)藥物用法用量不規(guī)范致使感染部位藥物濃度欠佳;(2)耐藥菌感染;(3)混合非細菌性感染, 如真菌、結核或病毒感染等;(4)感染部位引流不暢或有壞死組織未清除等;(5)導管相關的感染。 遇到經驗治療無效的情況必須動態(tài)回顧分析初期評估結果,同時重新評估患者狀況、檢查可能的感染部位和病原微生物,并認真審查經驗性治療方案是否規(guī)范。在仍無明確感染部位和病源學證據的情況下,如果經驗性治療用藥為頭孢吡肟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則應更換為碳氫酶烯類;由于不同的碳氫酶烯類藥物對假單胞菌的耐藥機制存在部分區(qū)別,同時近年來CHINET監(jiān)測提示國內不動桿菌檢出率和耐藥率均呈明顯增加趨勢,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孢菌對碳氫酶烯類藥物的耐藥均呈上升趨勢,而舒巴坦對不動桿菌具有抗菌活性并與碳氫酶烯類具有協(xié)同作用,如果經驗性治療為碳氫酶烯類,建議換用另外種類碳氫酶烯類藥物,并可聯(lián)合含舒巴坦的藥物如頭孢呱酮/舒巴坦。另外,由于主要針對革蘭陰性菌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中心靜脈置管的常規(guī)應用及放化療所致粘膜損傷,革蘭陽性菌感染比例近年來呈增加趨勢。因此,在換用抗G-菌藥物的同時還應慎重考慮經驗性加用抗G+菌藥物的必要。 換藥后治療2-4天需再評估,有效者繼續(xù)相關治療到停藥;如果換藥后仍無效,則需復查肺部CT等檢查,并加強病源學檢查,因隨著粒細胞減少時間的延長和廣譜抗菌素的應用,混合感染增多,既可以是多種細菌混合感染,也可以出現(xiàn)細菌、真菌、病毒、結核等的混合感染。此時應加用抗真菌藥物,可根據患者情況選用唑類、棘白霉素類或者多烯類藥物,但如果臨床擬診曲霉菌感染,最好選用伏立康唑。在積極尋找感染灶和病源微生物的同時,還應考慮拔除中心靜脈置管的必要。 4.3,關于降階梯:粒缺患者并發(fā)感染性發(fā)熱多為感染灶和致病微生物不明,如何降階梯是值得注意的問題,不恰當?shù)慕惦A梯治療有發(fā)生致死性感染的風險。雖然廣譜抗生素治療粒缺伴感染性發(fā)熱有引起菌群失調而引發(fā)多重感染及誘發(fā)耐藥菌等危險,但一般而言,粒缺伴不明原因的發(fā)熱不可常規(guī)對抗菌素進行降階梯,降階梯治療通常僅限于有明確感染病原微生物或者感染部位的患者。如G-細菌產ESBLs需應用碳青霉烯類,產碳氫酶烯酶則需改用多粘菌素或替加環(huán)素;G+球菌如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需應用萬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而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則應用利奈唑胺。 因此,對于粒細胞缺乏并發(fā)感染的患者,治療前應盡快對其狀況進行評估,并檢查可能的感染部位和檢測病原微生物。根據本地細菌的流行病學情況,早期、迅速、合理地進行抗菌治療,并在2-4天后及時評判療效,決定如何調整治療。如有病原學或感染灶證據的患者,可根據情況降階梯治療;如為不明原因發(fā)熱,則抗感染治療至體溫正常3天且粒細胞高于0.5×109/L。
王克山? 副主任醫(yī)師? 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7978人已讀
問診記錄 查看全部
- 患者:男 53歲 患者手痛一年有余,現(xiàn)在頭頂長了腫塊 最后交流時間 2024.03.11患者手痛一年有余,現(xiàn)在頭頂長了腫塊 患者手痛差不多一年,頭頂上也長了一個包塊,因在深圳打工沒有就... 王醫(yī)生,上次咨詢過您,很感謝您非常及時耐心的回復。最近又完善了一些檢查,請指導我下一步該如何診治?總交流次數(shù)38已開處方已給處置建議
- 發(fā)熱反復升降,驗血crp65,白細胞正常 發(fā)燒反復升降,不能退下去怎么辦?總交流次數(shù)6已給處置建議
- 幾天拉不出粑粑拉也是那種很少的拉不干凈 拉不出粑粑怎么辦總交流次數(shù)21已給處置建議
- 屁股周邊疼痛,類似生瘡。 尿酸偏高625總交流次數(shù)10已給處置建議
- 尿酸偏高 尿酸值偏高總交流次數(shù)36已給處置建議
關注度 山東省 第113名
總訪問量 5,437,459次
在線服務患者 2,078位
科普文章 26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