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分方法:從未發(fā)生0分,間斷發(fā)生1分經(jīng)常發(fā)生2分。1、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2、覺得時間不夠,所以要分秒必爭。例如過馬路時沖燈,走路和說話的節(jié)奏很快速。3、覺得沒有時間消遣,終日記掛著工作。4、遇到挫敗時很易會發(fā)脾氣。5、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xiàn)的評價。6、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7、擔心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8、有頭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難于治愈。9、要借煙酒、藥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緒。?10、需要借助安眠藥去協(xié)助入睡。11、與家人/朋友/同事的相處令你發(fā)脾氣。?12、與人傾談時,打斷對方的話題。13、上床后覺得思潮起伏,還很多事情牽掛。?14、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15、當空閑時輕松一下也會覺得內(nèi)咎。16、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后感到內(nèi)咎。17、覺得自己不應該享樂。評分標準及建議:0-10分:精神壓力程度低,但可能生活缺乏刺激,較沉悶,做事的動力不高。11-15分:精神壓力程度中等,雖然有些時候感到壓力較大,仍可應付。?16分或以上:精神壓力偏高,應反省一下壓力來源,尋找解決方法,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幫助。
一說軀體化,大家不太好理解到底是啥東西,但是我們一說虛病,可能很多老百姓就會明白了。過去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有虛病的情況,家里老人總說是被啥東西“迷上”了,都是求助于各路神仙和半仙,實際上虛病是不是病呢?虛病不是源于身體,而是源于心理導致的身體不舒服,所以又叫做心身疾病,就是把情緒、感受通過身體癥狀或是疾病的方式表達出來。隨著我們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相信科學,大多數(shù)人有了身體的不舒服,都會去醫(yī)院檢查,雖然患者大多否認心理原因,但是這種軀體化的癥狀,在排除了常見病、多發(fā)病,特別是很多疑難雜癥后,依然是找不出原因,那么就可以認定,是心理原因導致的軀體化癥狀。睡眠問題也是歸于軀體化的范疇。把軀體化癥狀歸類為心理科,可能還不太被人們所認可,因為雖然是心理原因導致的身體的痛苦,大多數(shù)人還是愿意把它看作是內(nèi)科疾病,因為它帶來的痛苦是實打實的。比如說腹瀉,真就是拉肚子呀,比如說心慌,它就是實實在在在那里的呀,一摸脈搏確實跳的很快呀。這也是我們很多人去到處求醫(yī),反復檢查的原因。有統(tǒng)計數(shù)字說,內(nèi)科醫(yī)生見到約40%的病人屬于心理精神科診療范圍,這部分人呈現(xiàn)出不同的癥狀,常見的有查不出實病的慢性疼痛,胸悶、心慌、頭痛、乏力、惡心、嘔吐、胃腸道不適、皮疹等等,確切的說,軀體化是一種癥狀,可以反映在很多身體器官或部位上,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常見于焦慮癥、抑郁癥、癔癥、情緒障礙等。那今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常見卻神秘的疾病。一、軀體化癥狀的心理成因???(一)胡思亂想的念頭。遇事愛鉆牛角尖,控制不住自己胡思亂想,或者經(jīng)常一個念頭翻來覆去地想停不下來的。??(二)內(nèi)在情緒的長久蓄積。因為我們中國人文化普遍含蓄、低調(diào),很多人不太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或者不知道怎么表達,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述情障礙”。??(三)安全感的缺乏,和我們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密切相關。缺乏關愛、不被理解、疏忽對待、甚至虐待,導致對外在環(huán)境充滿了恐懼和不信任。??(四)壓力和創(chuàng)傷等原因。既然生活在社會上,我們就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壓力、突發(fā)的應激事件,比如疫情期間,我和我的大白同事們,因為工作任務來的急,都或多或少遇到了睡眠的問題,胃疼的癥狀,這些可能會伴隨休息、飲食規(guī)律后好轉起來,這也是常見的壓力軀體化,壓力源不在了,自然就好轉了。軀體化也常見于創(chuàng)傷后的患者,比如大地震幸存者呀,親人重病或是離世后,都可能會通過身體癥狀表達出來。因為在災難或是重大變故之后,我們的內(nèi)心安全感會破壞掉,包括疫情期間有人感染了,被隔離的孤獨感、對疾病的恐懼感,都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狀態(tài),這種影響還可能滯后,就像昨天有位朋友在群里分享的新冠后遺癥,很多都是遺留的軀體化癥狀。???(五)早年體弱、或希望獲得關心關注。從小體弱的人,慢慢就有了“我體弱多病”的病人標簽,身體一直是賴賴巴巴的。通過反復就醫(yī),吸引家人關注和照顧。再者,對于某些事情在內(nèi)心很是抗拒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一些軀體化的反應,比如,厭學、拒學引發(fā)的身體反應。??(六)長久不注意身體的“空心”人群。很多人說我這個肩膀疼、胳膊疼,是玩電腦、看手機造成的,那我想問你,我們?yōu)槭裁磿撩杂陔娔X,手機呢?這個疼可能是在提示我們?nèi)リP照身體,但我們?yōu)槭裁床蝗ゼ皶r關照自己的身體?這個背后都有我們的心理成因在的,比如說,我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空虛、無聊,也就是處在“空心”狀態(tài)時,都可能是我們反復刷手機的原因。二、軀體化癥狀的身心治療。以邊用藥邊做心理咨詢治療為主,輔助中醫(yī)理療效果更好。心理治療就像中醫(yī)治病一樣,是扶正驅邪的過程,是傾向于治本的。下面介紹一下心理治療。1.心理治療方法:會因人、因階段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常見的有沙盤,催眠放松、正念療法,先去啟發(fā)患者的自我關照、自我覺察意識,應用認知行為治療去調(diào)整患者的認知偏差,心理動力學療法補給患者的心理營養(yǎng)、“培育患者的情感肌肉”,可以增加患者的自我安撫的能力和對軀體化癥狀的耐受力、接納度。2.原理(以心理動力學為例):一是包容、被理解的感覺加矯正性的情感體驗。這就像我們早年的時候,有一個能夠包容、理解,愿意看見孩子的媽媽,孩子有軀體化癥狀很快緩解。這個也是現(xiàn)在心理咨詢的一個起效原因,來訪者感覺被看見、內(nèi)在情緒通過潛意識被引導表達出來,被咨詢師穩(wěn)穩(wěn)地接住,效果才會出來,這也是很考驗咨詢師功力的。二是安全感的建立。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做視崖試驗,所謂試壓實驗就是在嬰兒面前搭建一個類似于玻璃棧道的東西,嬰兒可以透過玻璃看到下面的深度,媽媽坐在玻璃橋的對面,孩子只有穿過玻璃橋,才能來到媽媽身邊。當媽媽坐在那里板著臉,和嬰兒沒有任何互動時,嬰兒是非?;炭值?,他是不敢爬過這個橋的。當媽媽微笑看著寶寶,呼喚他、鼓勵他,嬰兒會毫不猶豫的爬過玻璃橋。可見,與養(yǎng)育者的情感聯(lián)系對于孩子內(nèi)心安全感的建立是多么的重要。三是打破原有的生命敘事結構,幫助我們從受害者、苦孩子、無能者等不幸的角色中脫離出來,建立更加宏大的生命敘事,和宇宙、和自然、和家族、祖先,以從古至今的時間縱軸進行聯(lián)系,建立新的生命圖景。3.心理治療時間設置:軀體化在心理治療中是要有個過程的。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對于身體的痛苦感受非常真實,不愿意承認是自己心里出了問題。往往是他們在別處四處碰壁了之后,才來到心理精神科尋求治療。所以說,首先患者認定自己是心理疾病,并且愿意堅持配合治療,才能夠在心理治療上起效。在這里,我總結的思路就是“先認識疾病再治療疾病”。也就是說這類患者初期需要先破除心理障礙,在心理治療的,往往是和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患者看到自己身體癥狀的心理成因。而且因為一部分患者往往是不愿意或者不習慣表達的,這就像學走路的孩子,要一步一步來,所以,需要做好治療一段時間的準備,一般一周1—2次,看療效需要1—3個月。當然,也有人適不適合心理治療的,習慣性左腦思維的人,理性、邏輯特別強,推崇“因為所以、科學道理”,這類人優(yōu)先考慮認知行為療法及藥物治療。三、患者自我調(diào)節(jié)。早期,可考慮自我調(diào)節(jié)。指病程在兩周以內(nèi),病還沒坐實、癥狀較輕微的時候。身心是交互作用的,關照身體,也會幫我們放松心靈。1.這需要我們平時去多了解、多觀察感受自己的身體。邀請大家靜下心感受身體哪個部位僵硬、緊張和酸痛,就去給予這個部位更多的關照。2.轉移注意力。當我們不斷的在某一個問題上思前想后的時候,就會進入一個怪圈。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去轉移注意力,那么就要努力去轉移注意力,可以做你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唱個歌,彈個琴,出去溜達溜達。3.其它緩解軀體化的方式。首先可以選擇中醫(yī)理療。比如我們秦皇島市第三醫(yī)院就有各類中醫(yī)理療項目,拔罐、刮痧、艾灸、雷火灸、熏蒸啊,這些也是緩解我們身體癥狀的方式。包括我們說運動、吃一頓美食,泡一次溫泉,包括搓澡、按摩,旅游,和朋友聊聊天,侃侃大山,都會有一些緩解作用。當然,當我們自己調(diào)節(jié)不過來的時候,還是要及時來醫(yī)院心理科,專業(yè)的事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三、堅持“三合一”療法,多一些耐心、信心和恒心。???剛說了,軀體化癥狀治療的方式,往往推薦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的“三合一”療法。藥物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對癥用藥,是見效最快的。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就是“三分治、七分養(yǎng)”的關系,獲得持之以恒的效果,心理治療是不可或缺的。再聯(lián)合中醫(yī)理療,緩解當下的身體痛苦,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扶正祛邪。????再者,我們要說的是,軀體化是心病,難受起來不要命,也很消磨人的意志。確實,這需要我們來正確面對,相信精神醫(yī)學,相信心理治療,幫助我們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然這也需要花些耐心,增加信心和恒心,因為這是需要有一個階段的治療過程和調(diào)理過程的。????最后,祝福大家有一個好的心情,好的狀態(tài),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才能生活的更加舒服自在!
總訪問量 34,381次
在線服務患者 287位
科普文章 14篇